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熬过去了,同学和家长紧绷的神经也慢慢放松下来了。2019年高考状元分别取得了705和718分的好成绩,不得不提一下今年的状元们和学霸除了在知识的领域上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在画画、钢琴等乐器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正紧锣密鼓地为孩子的前程做准备,孩子成绩不错的,在准备是要留在国内念大学,还是申请美国的名校更好呢?或者是再等等呢?
2010年来自北京高中名校人大附中实验班的李泰伯,以703分的傲人成绩荣登状元宝座,是当年北京市的“理科状元”。他所在的人大附中一班,意味着北大清华100%的录取概率。而且他的职位也是相当丰富的,学生会主席、班长、人大附中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模拟联合国主席、并且三次获得全国数学学术活动的冠军。李泰伯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喜欢画画,会弹琴,还写过曲子等,在同学和老师眼里都是一个“全能人才”。
照理说,以他这样优异的成绩,清华和北大都是唾手可得的。然而,他想去看更广阔的天地,学习更全面的知识,领略不一样的天空。在高考前,他拒绝了北京大学的保送资格,毅然申请了全美排名前二十的11所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包括有:
综排#1:普林斯顿
综排#2:哈佛
综排#3:哥伦比亚大学、MIT、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
综排#7:斯坦福大学
综排#8:杜克大学
综排#12:加州理工大学
综排#14:布朗大学
文理学院#1:威廉姆斯学院
然而,遗憾的是这11所学校都拒绝了他!无一例外。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只是“考试机器”,除了做题什么也不会。更有人说他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甚至给他打上了“高分低能”的标签。意思是指对于生活和人情世故一无所知,独立能力差。认为他担任的选修课和学生会主席,只是为了混履历。
相信大家都很疑惑,为什么一个国内如此出类拔萃的理科状元会被美国学校拒绝呢?
1.因为:他在高二下学期才申请国外大学,所以时间不够充足,报考的又都是名校。准备留学的时间大可以提前5年至10年的。
2.还申请了:全额奖学金,早年间,美国大学对于外来学子不但要求学习成绩高,而且要求自费,申请全额奖学金无疑是要跟全世界各地的精英做竞争,落败也实属正常,毕竟名额实在不多。
3.最后就是:他在文书中列举的各项活动过于分散,没有突出重点,让人看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且他的SAT分数不够高、美式学术活动成绩也不算太高。
其实,在美国留学是比国内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准备的,这个很多原因是因为两国教育上的一些差异。
中国教育
中国的教育比较重视分数,学生通常作业多、考试多,自由分配的时间相对很少,也不怎么鼓励和挖掘学生们的课外潜能。
课堂气氛相对会严肃一点,老是着重多学、多背、多练、多考,培养学生知识的吸收。一般只需要闷头学习就行了,不需要特定去准备什么材料,和留意申请时间,只需要跟着老师和同学的步伐循规蹈矩地学习考试就可以了。
美国教育
美国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不太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极为看重的是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只会学习的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那些在运动领域上表现优异,有自己一技之长的学生,他们或许成绩只是中上,但是往往拿到的都是最好的资源,甚至是优先的录取名额。
在美国,成绩并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他们更注重的是你的个人能力和特点。所以要知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证明实力,都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要在不同的课外活动中寻找自己感兴趣和最擅长的,然后通过实践来磨炼技能,再参加各种专业比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培养方式在美国多数是从初中就开始进行的。
申请美国学校的时间跟国内也是很不同的,ED和EA的申请时间早于RD,而且在录取率上会高一些,所以需要提前规划并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本科申请的话,是需要准备很多很多材料的,都有不同的要求且非常重要。敲黑板划重点!
美国名校招生的时候,看重的并不是你的分数,而是你在课外活动上的一些特长兴趣,要突出自己个人的特点和能力。
01GPA
申请美国学校时候,要先确认自己的GPA达到了该学校的要求没有?通常,排名前10的院校GPA需要达到3.95+;排名前20的院校需要3.9+;前30的院校需要3.85+;前50的院校需要3.7+;而前100的院校需要3.5+的分数。
02SAT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被称为美国高考,是世界各大高中生申请就读美国大学时的重要成绩参考。特别是对于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和顶尖文理学院。
美国学校非常重视个人能力和特点没错,但同时也是非常注重SAT的,所以,需要两者兼顾好。
AP课程的价值
在国内就读高中申请美本的同学,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美式教育,所以跟大家说说要做哪些提前准备工作。
在美国,除了考试,同学们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来给自己加分的,也就是通过AP课程可,就是美国大学预修课程。有一些学校是不强制要求AP成绩的,但AP的成绩却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解读软实力
美国名校都是很看重个人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和专业知识学术活动的成绩。他们崇尚自由和个性,致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能力。在成绩好的前提,还要保持激情和对世界无尽探索和追求。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事物提出的质疑和批判。
当你想用课外活动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时,确保能同样突出你的热情和才能。体育运动、学术社团、戏剧、音乐和其他形式活动都是很好的选择。但要记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想要达到美国大学的入学要求,孩子和家长都需要尽心竭力地做好准备。所以我们真的要用心做好下面这几点。
有了李同学的前车之鉴,我们不能轻视了美国名校的申请难度。尽管他最后也成功逆袭了,从香港大学到麻省理工学院,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自此从没放弃,一直在挑战自我。
但,同时也向我敲起了警钟。因为现在申请美本的人越来越多,跟我们竞争的不单单是像以前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城市、一个省和全国,而是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优异学生。我们不能“坐井观月”,总觉得自己是那位“天之骄子”,优越感,并不能使我们前进。竞争,才能使我们不断前行。
近年来,美国前20的大学录取率再创新低。从上一季的录取趋势来看,除了康奈尔大学的总录取率是10.6%,藤校今年的总录取率大部分都低于10%。重要的是,所有学校的总录取率都在不断下降。
面对不容客观的趋势,我们要更冷静评估自己的优势,寻找匹配的学校,谨慎申请。
尽早做好准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尽早选定一个方向做好准备,不然很有可能就会像李同学那样,因为准备时间不够充裕而跟美国学校擦肩而过。他给了我们的一个很好的警示。如果是想去美国读大学的话,除了GPA、SAT、语言成绩要达到校方标准外,更要注重自身兴趣的培养。最好是在初三或者高一的时候就开始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兴趣特长,这个是需要提早规划好,再慢慢培养的。
招生官眼中的好学生
每一个顶尖的学府,对学生的标准都有所不同。哈佛更喜欢创造力强的人;斯坦福喜欢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范德堡大学喜欢有修养颇具语言能力的人,而布朗这个充满自由的大学,则喜欢有自己独立思想和独特爱好的人。你需要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倘若你很优异却并没有被录取,那么,有可能是因为在你提交的材料里,没能让招生官发现你的闪亮点。刚才都有提过,我们要想在软实力上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要注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所以在课外活动这块上,我们要做到专而精致。在课外活动上,抱着玩玩凑个热闹的心态去完成那样肯定是不行的。参与课外活动的时候,我们不但要突显自己的领导能力,还要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文书上,我们要突显自己的特点,让招考官留下深刻印象。当然,全面发展也并不是说要全方位展现自己。因为那样反而没能突出你的特点,有一两个闪光点就足以让招考官记住你。
最后
现在国内很多同学都开始对课外活动重视起来了,像今年的高考状元在课外活动上获得了十级的钢琴证书。
很多同学没能申请到美国高校的最大原因,都是因为前期的准备时间太短了。又或者是因为在选择走哪条路上发生了分歧,不知道该如何抉择。要知道,拖延有时候真的比选错了更可怕。
今天李泰伯同学的这段求学路上的挫折,给予我们很多的警惕和更明确的方向。他用自身的教训规诫我们少走冤枉路,避免了很多完全没必要的弯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不要害怕选择,决定了就勇敢地迈开步伐。这段奇幻旅程正因为前人的探索和经验的分享,才让我们得以更顺利地前进。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此意。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