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之后,很多东西在默默的标准化着,写作业考试要有标准化的答案,回答问题会有标准化的模板,而这些对于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都会有种不同程度的禁锢。
“怎么办,我好害怕我的孩子变成一个只会追求标准答案的学习机器。”
而前段时间,出版社给我寄来的一套书,好像又让我找到了一些新的灵感。
这是一套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历史的书籍,收录了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地球、宇宙的各种观测、推理、想象和传说,带着孩子们穿越3000多年的历史,去探索人们眼中的宇宙。
也正是因为奇思妙想的科学发现,这套书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2010年热那亚书展(意大利)安徒生奖,2009年博洛尼亚国际少儿书展科普类大奖,2008年蒙特勒伊书展(法国)青少年媒体评选大奖……
确实,宇宙和地球,可一向都是和孩子的好奇心相吻合的,而且孩子童年时期的大多数疑问,也都是集中在这里,而这套书则更是好奇心的集大成者。
小到为什么我们丢一个东西,它是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飞的?
为什么星星都长得一样的呢,宇宙是一块布吗,星星是粘在上面的吗?
世界上会不会有另外一个我?
而浩淼的宇宙,也会给到他们更无穷的想象。
我想,从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让孩子从标准化的思维中脱离出来,去回忆起自己好奇心的起源,对于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发展都会事半功倍吧!
而且,宇宙给孩子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它还给了孩子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比如,它会告诉你宇宙是一切存在事物的集合,既有无穷大的结构,又有无限小的粒子。
听上去好像离我们很远,这和我们的生活有关么?孩子学习了会有什么好处呢?知道了这些孩子也不一定就会去研究天体或者物理啊?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学科,原子层面的就是物理,分子层面的就是化学,化学往上走,就是生物学,如果从人类健康角度研究生物,那就是医学,从精华角度研究,就是人类学,以时间为跨度研究就是史学……
这些的起点,不正是都在宇宙中么,那些浩瀚如烟海,探索无穷尽的知识的起源地。
学习了宇宙和地球相关的知识,就相当于是让孩子先接受了一遍关于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的通识教育,孩子在大面积的接触之后,也能更准确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而且,书里还设计了很多的翻翻页,看书就像是在寻宝一样,每翻开一页,就像是打开了宇宙送给人类的一个宝箱,可以得到惊喜的礼物。
就像《宇宙兄弟》里说的,三次元的蚂蚁比二次元的蚂蚁看的更远,走的更远,孩子们有了宇宙和地球有关的宏观知识的加持,他们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会很不一样吧!
不过,如果这本书仅仅只是这样日常的科普,我也不会有如此欣喜的感觉,主要是,它还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感受。
这套书还不仅仅只是一本说教的科普书,相反,它提出了很多脑洞大开的想象,这些想象看起来怪诞离奇,却也能自圆其说;
比如,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地球是圆的,反而它会说,地球会不会是和岛屿一样的,而且还被动物背在了身上?
我们经历过的海啸、地震都是因为动物们没有背稳所以才导致的?
而且会不会背着地球的还不是一个动物,还有好几层动物呢?
为什么会是这几种动物,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
在印度教的传说里,动物是神祗的化身,巨龟是三相神之一的毗湿奴的象征,而毗湿奴是守护大地平衡的神,而巨蟒是世界的创造者之一。
如果地球不是一个岛屿,那么它会是什么呢,会不会是一个像碗一样的曲面呢?
或者是像一颗扁豆一样的
甚至是一个箱子里的世界,星星是吊灯,雨水是天使运来浇灌土地。
是不是很有趣,每一个猜想都特别的有意思,让人看了觉得,wow,原来还可以这样,好像也能说通哦!
而且这些可不是杜撰的哦,都是几千年来,不同的时代和民族的人对于地球的猜想。
孩子们看完这些,对于地球的印象一定不会再是硬生生的两个字“圆形”,而是各种生动形象的画面了。
我想,当孩子们再一次听到老师说地球是圆的的时候,或许也可以提出质疑,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为什么它不能是其它的形状呢。
带着有准备的疑惑去接受新的知识,孩子们一定能获得更多,记得也更牢固吧,而这,不正是我们希望孩子长成的样子么?
除了脑洞大开外,这套书在文化性和知识性上做的也是可圈可点。
在地球简史里,不仅描绘了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有趣猜想,还在猜想中介绍了不同民族的文化。
比如,在中国古代对于地球的猜想篇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道教阴阳说文化的身影,他认为天空属阴,充满轻盈之气,大地属阳,沉重下降。
同时,也介绍了古代中国为何称为九州。
在印度对地球的形状猜想中,宗教的意味则更加明显,甚至还描绘出了地狱的样子和刑罚。
而在古希腊对地球形状猜想的这部分,也额外拓展了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刻耳柏洛斯的神话故事。
当然,还有其他民族的文化历史故事。
除了这些,我们还能在其中看到不同学派的发展。
比如,哲学家对于天空的思索。
天文学的发展
比如,地理学派的建立以及地图绘制的成型。
比如万有引力等物理知识的出现。
而且,这些文化和知识也不是散乱无章的,而是有很强的逻辑性的。
书本最后就特别贴心地整理出了一张表格,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逻辑,将不同的发现进行归纳,孩子们看过之后会更加的明晰。
而在宇宙简史里,天文物理学则更是蓬勃发展,不仅有对现实情况的描述。
更有对未来的猜测和担忧,这种面向未来的思维,也是我们孩子急需要获得的。
相信,看过了这些,孩子们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好的给养,培养出自己的广阔的文化视野吧!
更让我欣赏的一点是,这套书从头到尾看完后,孩子们一定会隐隐约约觉察到,现在他们所学的知识,就是以前的人们不知道,但一直在探索的东西。
对于未知的事情,人类是充满敬畏的,而人类也在不断的追求,他们也在不断的对它作着解释,也许最后结果是不对的,可是这种努力和猜想的勇气确实非常值得钦佩的。
在钦佩的同时,他们还能从中锻炼到自己的科学思维,因为每一次的猜想,都是一次教科书班的教程,告诉孩子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否定答案——重新构建答案。
比如,爱因斯坦最初提出了一个问题,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有联系呢?
然后,他在观察中发现,物体的质量是会对和它接触的事物有影响的。
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设想,当一个物体的质量足够大的时候,它是不是也会对时空造成弯曲呢,而且,是不是质量越大,造成的弯曲也会越大?
而在多次试验之后,他最后提出了一个最著名的公式,e=mc²,解释了在巨大的物体周围,时空是如何弯曲的,又是如何改变了光的传播路径的。
你看,这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然后证实并且解答的过程。
而这个假设和解答,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可能是错误的,比如说爱因斯坦提出的静态宇宙模型,就被哈勃给证伪了。
哈勃经过了一系列的观测之后,推导出了“一个星系离我们越远,视向速度就越大”的理论,这就是和爱因斯坦的理论背道而驰的。
而这个,也是否定答案并再一次论证的过程。
我想,孩子们了解了这些,也会懂得,没有什么知识就是金科玉律一定不变的,所以在学习中,更要带着怀疑的精神去探索和发现,当然,在论证的过程中,科学的思维也必不可少了。
只要拥有这两点,我相信,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到的乐趣和成就感,完全会是别的人完全享受不到的,这也会促进他们更努力更快乐的学习。
内容不错,书的做工也很扎实,是精装版哦,封面是硬壳设计,更适合保存!
12开的大开本设计,字体清晰,孩子们看起来一点不费劲。
印刷也非常的精美,细节也很讲究。
每本书有22-23个机关翻页,每一个都做得非常的精致。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