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落下帷幕的G20大阪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媒体面前明确表了态:美国希望有更多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美国也将会让他们毕业后留下并获得绿卡。
要知道前段时间,从留学生到准留学生都在为赴美签证的事情担忧,毕竟签证拿不到,即便录取到了美国名校也去不了,留学签证问题引发了整个留学圈的焦虑和震荡。
如今特朗普一句话又带来新一轮留学趋势的反转,这会是中国留学生们的新机遇吗?
早前在特朗普放言要用法案限制中国留学生之时,斯坦福、伯克利、密歇根安娜堡等美国各大顶尖院校纷纷站出来对中国留学生示好,这其中也包括像今年没有录取大陆就读高中生的MIT(MIT今年在EA轮录取了5名中国籍的美高留学生)。
中国是目前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源地,从学校的立场看,“孤立”中国孩子真的没必要,一部分原因或许是像网上说的中国学生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学校需要中国孩子增加文化多元化。
美国校园为何如此重视多元化?
因为促进多元化能够让更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相互理解、和平相处。
这个世界误会与不解有太多,不要说国与国了,就咱们南北方人都有生活和理念上的差距。
举个接地气的小例子:南方一直觉得北方的大澡堂很尴尬,而北方也觉得南方的小单间很矫情,但让南方孩子去北方上4年大学,就能理解“大澡堂”和“搓澡”的奥妙,虽然TA不一定能完全适应,但终究会理解。这也是一种多元化文化的理解。
现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都提供拓展文化包容性的课程和项目。
一个世界级名校的格局是全球化的,在促进多元化的同时,学校也期望学生们能够有这样的使命感:愿意为他人、为社会、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如此看来,不论出于利益还是理念,美国学校对中国学生的示好都是真心的。
就像开篇说的,学校再真心,国家政策拦着我们也无法就读,但实际情况显示,签证远没有到达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程度,甚至也没有卡得很严。
网传的“就读高精尖或敏感专业会有较高拒签风险”方面,其实主要是针对博士后研究、交流访问学者、 学术会议、以及一小部份PhD博士生。
而本科或硕士阶段还谈不上所谓的高精尖或敏感专业,也就不存在会因为“敏感专业”而被拒签的问题了。
因此高中、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就读都不会受影响,特朗普在G20峰会上的表态,与其说是“神反转”,不如说是“证实”了这一点。
而作为想要去美国留学的普通大众,我们考虑的方向更应该放在如何能申请到好学校上,毕竟这才是与申请者相关的最现实的问题。
在前不久英国QS排名机构发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全球Top10名校中美国学校占了一半,可见美国的教育资源和实力是稳居全球第一的,也得到了全世界共同认可,现在不只是中国孩子选择赴美读书的多了,是全世界都在抢美国的优质教育资源。
这也解答了为什么美国学校的申请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在众多的申请者中,那些有目标感有追求的孩子,未必都是智力上最聪明的,但他们都懂得通过优秀的时间管理能力、借助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及无比勤奋的态度来追赶和超越竞争对手。
那他们都是怎样做的?
他们有的从幼儿园开始就狠抓综合英语能力;
有的从九年级开始就努力保障每一次成绩至少A以上;
有的坚持每天在兴趣和特长上投入数小时训练且全年风雨无阻;
.....
越来越多申请者的家庭懂得用早规划和努力缩小实力上的差距,层出不穷的优秀申请者已经多到让招生官挑花了眼,年年录取率走低真不算是新闻,这是申请竞争激烈程度逐年攀升下的一个必然趋势。
因此如今不懂申请规划和申请策略的学生,将失去名校竞争力。
这就是美本申请的大趋势,你必须足够勤奋努力,还要有能脱颖而出的策略,以及那么点不可或缺的运气。
不是笨鸟也要先飞,早起步帮你率先拿下时间优势。
高中期间努力提升GPA,重视每一次考试,维持靠前的年级名次。
特长活动要注重日常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而不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发力”。
精选有含金量的学术活动参加,并争取获得亮眼名次。
孩子就像是运动员,需要专业教练的规划和指导才能争得金牌。
就像《摔跤吧!爸爸》中大女儿吉塔十分有天赋,但需要像吉塔爸爸这样懂行的好教练指导她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而不是像体育学院分给吉塔的主教练那样刻板训练埋没她的才华。
在申请策略的制定和长线规划上,由于受到专业度限制和不了解校方内部政策,很少有家长能自主指导孩子的留学规划和申请,因此需要有像学美教育这样的专业留学咨询机构,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做好个人申请规划,同时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帮到孩子。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