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2019年第09期(总第126期)
出生在北京顺义一个普通家庭的马成,上学期间曾因参加数学学术活动,被保送到清华附中的国家实验班,后来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学。2002年毕业后马成一直在教育领域工作,先后在深圳中学、北京附中教育投资公司、英国德威国际学校管理公司及母校清华附中国际部任职,负责过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以及国际学校的教学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清华附中这个大平台让马成收获颇多,不仅让他接触到国际教育发展及民办教育发展的工作,也得到了校长王殿军的指导。马成最初的创业想法,也是在就职期间萌生的。问到创业初衷,马成告诉《留学》:“在清华附中或者在名校的平台上时,我无法判别自己做成一件事情是自己能力所致,还是平台赋予,很多程度上我觉得其实并不是自己的能力。因此我想突破自己,想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而促使马成创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平台做的事情大都规模耗资:学校动辄投资额几亿、十几亿元,小规模的投资方式少之又少。当时的马成,想寻找一种较为轻巧、相对小而美的学校模型,进而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国际学校的教育。因此从2015年开始有这个想法到如今国际学校开学,马成一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地实现这个目标并成功创办挑战者学校(T-school)。
T-school目前分别在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三地开设校区,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中英双语,同时授课老师的分配宗旨遵循“哪位老师教的好就安排哪位老师授课教学”的原则,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另外挑战者学校一直秉承接受服务的孩子的父母非富非贵的使命,有些父母是“用键盘捉虫子的码农”,有些是“搬砖的金融民工”。
挑战者学校(T-school)是一所实验学校,也可以被看成一所样板学校。它就像是教学模式创新和改革路上的一盏引路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国际学校,T-school的改革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T-school在学校的规模上采用简约却不简陋的装修方式。众所周知,诸多国际学校的资金成本和利息成本都相对较高,相应的学费也会比较高昂。“中产阶级看重的并非奢侈和豪华的教学环境,他们追求的也并非是校园里是否有一座耗资上亿建造的大礼堂等外在的装潢条件。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氛围良好的学习空间。”马成如是告诉《留学》。考虑到这个需求,首先,T-school把学生的学习空间营造完善,同时为学生提供游泳池等其他硬件设施。挑战者学校运作的经济模式,是保证学校的教学设备齐全,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全面的学习环境,不需要耗资巨额。尽可能降低学费的做法,也让更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国际学 校。其次,在马成看来,出身在富裕家庭的孩子上学的困难并不算大,尽管现在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但富裕阶层总能将他们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公办、民办的学校,或者学费最贵的国际学校。
相比之下,对于中产阶级而言,尤其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家庭,父母同样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们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负担过于昂贵的学费。针对这样的群体,或许,T-school是他们当前最好的选择。
“挑战者学校的学费是一流国际学校学费的一半,不光如此,它的服务时间相比一流学校具有延长性。一般国际学校的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大概是183天到187天,但T-school可以保证学生的在校时间大概在300天左右,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服务,比如学校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马成说。
除此之外,T-school这所国际学校,致力于服务城市中那些为了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同时目前挑战者学校所有的AIC课程以及老师们提供的教学服务全部都是免费的。
在学校不断的建设和摸索过程中,马成表示到目前为止,他始终认为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和管理团队能让每一个人突破自己,并在摸索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在马成看来,为了挑战者学校的发展而忽略个人发展的情况,并不存在。马成告诉《留学》:“我并不是只为了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是希望每一个学生和老师能够在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变得更好。这好像商鞅变法一样,即使一个国家好了,国家的人民也不一定都是幸福的,我们应该致力于创办一个幸福的、与众不同的国际学校,做到人先幸福再努力追寻学校的更好发展。”据《留学》了解,目前挑战者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当记者问道“挑战者学校的学生小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时,马成表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国际高中的主要状态是以应试为主,都普遍忽视学生核心素质方面上的培养。而挑战者学校将通过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并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未来应对挑战的实力,为将来的学习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小学阶段接受的素质教育,往往在未来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希望当这群孩子到了可以上高中的年龄时,无论他们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就读,挑战者学校的学生都应该具备较强的竞争力。而且更能够符合未来世界、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
教育的国际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向世界”也正是未来中国学校努力的方向。然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并非一蹴而就。在整个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马成提到在他看来,有两大主要问题需要引起每个教育人士的重 视。第一个,便是文化自信的问题。“要不看肤色,做到对中国人有自信。”马成希望挑战者学校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并非像有些国际学校一样,仅拥有一个中国的名字,或只有老板是中国人,但说话和做决策的都是外国人。在马成看来,这样的教育其实从属于殖民地教育,或者说这是一种后殖民地病,而这件事情的根本,则是瞧不起中国人,不愿意相信中国人能办出好的国际教育。第二个,便是学费的问题。如果国际教育一直被大众贴上“昂贵学费”的标签,则会造成出生在中国富裕家庭、精英阶层家庭的孩子和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孩子在认知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目前的学校能做的就是帮助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国际化教育,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融合。或许目前这个行业,挣富人的钱相对容易,挣中产阶级的钱存在一些困难同时伴随未知的风险。”然而马成坚信,国际化应该走向大众,不应该只属于小众,不应该只属于金字塔顶尖的人群,“国际化应该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中国学生,不应该只是富裕家庭的特权。而这也是挑战者学校一直探索的方 向。”谈到国际教育未来的发展,马成坚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大家坚持不懈地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校成为国际学校,即使是中国偏远的山村学校也不例外。同时马成告诉《留学》,他更希望中国的每一所学校将来都能成为国际学校。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