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从公立体制的学校转到国际学校,课业压力一定没那么大,少了高考的压力,国际学校的学生真的太幸福了,事实真的如此吗?
在大多数的国际课程的课堂,你会发现老师就像一个“主持人”,学生才是主角。可能老师也会抛出很多问题来让学生进行元思考,整个课堂基本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展演(presentation)、讨论(group discussion)、网上查阅资料(online research) 、小组合作项目(project) ,甚至就是带着任务自学(self study)……这样的课堂,真的可能会让思维没转过来的家长和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
比如大学里需要做科研、批判性思维、做口头表达甚至学会社交等这些能力,IB课程都有相应的培养要求。IB课程是普适性的课程,升学是没有什么国家偏向的。
要读好国际课程,最关键的一定是英语。如果小初阶段孩子英语成绩好就没问题(比如交中IB的要求是中考140分以上)。家长也要注意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多让孩子加强英语,这样以后转国际课程就会容易一些
要读好国际课程,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定要加强的。所以我们就会发现,读国际课程的孩子比较善于跟人沟通,可能原来还很内向,读着读着就变外向了。因为国际课程的课堂模式就要求你跟别人进行交流、合作,口头表达能力必须要强。
体制内的高中我们知道,小测验是每周每月都要有的,外加期中期末考试,到高三时几乎天天是做试卷刷题,试卷像雪片一样多。但国际课程虽然考试也有,但是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另外,刷题不多但写作多(Paper work)。所以写作能力也是读好国际课程的一个关键。
IB课程除了六大科目的学习外,大名鼎鼎的要数TOK和EE了。
TOK全称“Theory of Knowledge”是指反思知识的本质,以及我们是如何知道我们声称我们知道的知识,用1600字的文章来论述。我们看一下过去的TOK题目示例:
“There is no reason why we cannot link facts and theories across disciplines and create a common groundwork of explanation。’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with this statement?”
“我们没有理由不能将跨学科的事实和理论联系起来并得出一个通用的解释”对这个说法你同意吗?
“To what extent are areas of knowledge shaped by their past?Consider with reference to two areas of knowledge。”
各领域的知识在怎样的程度上被它们的过去所塑造?用所学过的两个领域的知识来回答。我们再来看下4000字的Extended Essay(EE)的技能要求:
形成合适的调查研究问题 (Report)
对题目的探索 (Research)
交流观点 (Communication)
演讲报告(presentation)
所以,被我们认为“风光”的国际校的孩子们不仅不轻松,反而比公立学校的孩子更加累。
因此,如果你选择国际课程,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一定要适应和接受这种上课方式。久而久之,它的好处就会体现出来,国际课程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研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等等。
国际课程很多只有大纲、没有教材,某些出版社如牛津大学出版社会出版一些教材,但不强制使用。这样的话,教学就打破了教材的限制,所教授的知识一定是时代性非常强的。我们知道,教材知识其实是滞后的,你需要组织很多专家,花时间编写,编好后再发行……一下子几年就过去了。因此,不再拘泥于教材的国际课程完全可以把最新的知识、前沿科技拿出来教学。
此外,正因为教学资源绝不局限于教材和教辅,学生可以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包括国内外权威的教科书、课外阅读参考书、多媒体教学资源等等。许多老师也会为学生推荐好的网络资源。
国内课程的期末考、高考等,是“终结性评价”,一考定终身。而国际课程的学业评估很则重过程性的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
A-Level和AP课程都可以重复考试,IBDP可能大家知道有“全球统考”,但这个也和高考非常不一样。首先,IBDP的全球统考分数并不能100%决定你的分数。有的学科可能全球统考在学生的成绩中占比75%,剩下25%是学校的评估,有些学科校内校外评估各占一半。
校内评估的分数,也不是完全用期中或期末分数来衡量,也会把学生的平时成绩(continuous assessment)放进去,所以国际课程的学生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不敢掉以轻心。学校IBDP的学生是不怎么敢请假的,甚至去境外考SAT的时候,很多同学也最多请一天假,考完就赶紧回来。因为万一请假期间有小测验、万一老师给你的评估分数下降了,就会影响到他的最终成绩。
学国际课程有很多的任务,都是要学生非常主动、非常自主地去做才能完成的,比如老师让你去做一个科研,你要编写一些调查;IB课程本身也要求有150小时的CAS“创造、活动与服务”,这些任务需要学生自主做好规划的。另外从升学的角度出发,特别是申请美国大学时课外活动也是很重要的,孩子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自发地去做活动。
比如机器人社团,有些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来运行的。在一个团队中,有的同学需要做编程,有的同学需要做技工,修修弄弄,有的同学是做宣传的,有的同学甚至是拉赞助的。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自主能力要求都非常强。
所以你看,要读好国际课程,也有这么多的要求,这么多的事要做,读国际课程的孩子其实也很忙,也很苦的。
但大家想必都已经认识到,国际课程的孩子所经历的这个忙、这个苦,绝对不是坐在书桌前面不断的刷题,做几米厚的试卷的辛苦,而是在忙着做科研,忙着搞活动,忙着规划自己的未来……也许,这才是国际课程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学生生涯该呈现的状态。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