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真棒”的小伙伴们一直都知道,我们的国际教育群里卧虎藏龙,但初次了解到其中一位爸爸的履历时,还是被惊到了:IBM 100年来最年轻的全球副总裁、福建实达集团副董事长、香港“一带一路”专员……百度搜索他的名字,得到的结果竟有5万多条,如假包换的名人。而最让群里各位父母羡慕的,还是他优秀到耀眼的一双儿女:一个进了康奈尔,一个进了哥大。
伯克利工程本科和硕士,IBM 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全球副总裁,曾是实达集团副董事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公开招聘后,于2019年6月20日宣布委任叶成辉为“一带一路”专员。
叶爸爸在我们的国际化教育交流群里有一段时间了,当他女儿被哥大录取的消息传来时,我们好奇地前去向他讨教经验,希望能分享给我们的读者。这一问,才知道重视教育在叶爸爸家里其实是一项“家族传统”,而且,他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着实让一般家长叹为观止:
叶爸爸小时候家境一般,为了让孩子进入香港名校“拔萃小学”,他的母亲曾连续3年通宵排队拿申请表,终于感动校长同意接受他和哥哥入学。后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仅读过小学的母亲更是带他去了美国,在唐人街打工供儿子读高中,父亲在香港维持事业。最后,叶爸爸也不负期待,同时被斯坦福和伯克利录取(至于为啥后来去了伯克利?当然是为了省钱了……)。
到了自己两个孩子的成长时期,也正好是叶爸爸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期。虽然整天出差,但他说“忙不是借口”,给自己规定周末一定要在家,儿子高中时SAT成绩不过关,他更是每个周末都花8小时给儿子补习。而且因为本身对教育感兴趣,他做了不少研究,家里孩子教育方面的大事基本上是由这位爸爸拿主意的。
叶爸爸感言:“看起来好像两个孩子的每一步都走对了,其实是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去想未来的三步应该怎么走,现在需要做什么。”
两个孩子都进了藤校后,叶爸爸也“功成身退”,于是他把多年来的珍贵教育经验整理成书《留学常春藤——科技CEO子女的留学之路》,希望能为向往美国顶尖教育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而且,为了回馈社会,叶爸爸已经决定将本书的所有盈利都捐赠给慈善机构。
叶爸爸的教育虽然成功,但他的经验也只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表达您对本文的看法,或分享您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
为行文方便,下文以叶爸爸第一人称讲述。
当儿女上初中时,我就发现他们喜欢文科。尽管他们不是对数学没有兴趣,但也看得出他们更关注像世界新闻、文学、历史之类的科目。要知道我一直在科技界摸爬滚打,我的孩子接触科技的东西肯定比别的小孩多得多,但我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庆幸他们没有往理科方向靠拢的想法。
这里原因有三:
通常父母不会希望儿女从事自己所在的行业。我觉得,科技这个行业,国内发展机会不如国外多。虽然国内也有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科技公司,但国内科技公司都要求员工在30岁前烧脑做贡献,30岁以后的科技人员就会慢慢降低重用度。
国外科技公司有谷歌、脸书、微软等知名公司,但现在做编程的华人人才都没有在管理层得到很高的职位。所以我觉得,不一定要强求孩子学理科。
以前懂编程、懂科技的人才不可多得,世界等着我们来改变。但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科技都是软件化、平台化、机械化,除非你是顶级高手,不然用人来编程或用人来做工程的需求会越来越少。
所以除非孩子的兴趣确实是理科,不然我觉得不用非要是理科生才好。未来是人工智能的天下,需要的人才是懂得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利用政策投资给企业带来收益的人。
现在理科都是数学或科学天才,既然孩子的兴趣不在于此,那就让他们在文科方向发展就可以了。
我家的儿子读10年级时希望去念理科,但是慢慢觉得自己数学好像不是那么强。这时身为家长的我并没有参与文科还是理科的决定,还特意安排儿子在夏天的时候去参加耶鲁的工程师夏令营,让他有机会认识到很多理科很强的朋友,也跟耶鲁的教授讨论过不同领域里工程师的责任和前景。耶鲁夏令营后,儿子又去读了宾大的国际事务夏令营课程,这完全是一个文科课程。
我的用意是让儿子跟顶尖的学生相处,深入了解文科跟理科的区别,让他清楚自己更适合什么学科。最后,儿子挑了自己比较擅长的文科。
女儿在挑文理科的路上就比较轻松,因为她一直觉得文科的课程容易,对任何需要英文写作的课程都非常喜欢。虽然她的理科成绩还是很好,但是在数学方面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所以一早就挑了文科。
很多家长都让小朋友自由发展,而且是赋予了孩子太多自由。我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试想,一个几岁、十几岁的孩子能知道多少事情呢?引导孩子立下出国留学和向上的志向,家长一定要做好“洗脑”工作。
怎么“洗脑”呢?
通常夏令营都不会很辛苦,寄宿的通常是每天学习几个小时,下午都是与其他小朋友联谊,晚上烧烤,打打球,周末出去看看景点。这样,小孩就会对美国的学习方式产生良好的印象。
可以去上课,可以去请家教,也可以上国际学校。
当然,入读国际学校的好处是整个学习环境都以英语为主,还可以交到以英语为母语的朋友,慢慢培养沟通能力和技巧。
还有,家里每天要用1小时看美剧,这样对提升孩子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帮助。要切记,准备出国留学的过程中,托福考试是必须经过的一环。考试当中,最容易考倒学生的就是听力测验。听力训练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单靠几个月的补习是见不到效果的。
家长应该尽量每周都抽时间,和小孩坐在一起聊天,话题除了生活上发生的事情外,更要加上国际尤其是美国新闻。
有一次,我准备到微软公司( Microsoft Corporation)面试,做大中华区董事长。在微软的网页上,看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美国大公司譬如微软、谷歌、 Walmart、GE、GM等,通常都会有高层管理人员的介绍,这些人当中,超过一半以上都是美国前20名的大学,甚至常春藤名校出来的。
于是我就叫孩子做一份功课,把美国20家大企业找一遍,看看他们高管的学历背景。最后他自己发现并同意,名校毕业生确实在事业阶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
就这样,孩子被潜移默化,自发产生了考入牛校的动力。这就是洗脑教育的其中一个例子。
很多家长要说服孩子到美国留学,却等到最后一年才去看学校,跟着什么游学团随便逛逛。其实,带孩子看学校也有洗脑的功效。
中国的“00后”大致相当于美国的Generation Z,指的是互联网普及之后出生的孩子。
一天可能看手机超过一百次,很小的时候就用 Instagram,是阅后即焚应用 Snapchat的最早用户。他们每天都要看手机、看电脑、听音乐,很多时候宁愿对着电脑、电话也不愿意出去见人。看似可以一心多用,但面对面地进行真正的谈话时,却不能够专心。
在没有家长敦促的情况下外出的比例降低,喜欢待在家或去朋友家,不喜欢户外活动。“00后”的孩子大都是在手机或电脑里通过社交媒体来与朋友沟通,与人见面聊天的机会很少。他们考取驾照的年龄也更晚,可能是有太多的打车应用,令学会开车这件事变得没那么重要。孩子会花更多时间在网上,看书和报纸的时间越来越少。
美国近年来有一个抵制性侵犯MeToo的活动影响很大,这让更多孩子觉得很容易被性侵。也因为各种活动的影响,年轻人对不同的性取向(同性恋)、变性人( Transgender)更加包容和支持。
因为上网时间多,“00后”的孩子抑郁的机会增加,更容易感到寂寞。面对这个年代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呢?
1 越迟给孩子智能手机越好
现在的趋势是越来越早地给孩子手机,有人说是为了安全。但你要知道,乔布斯也不许他的儿女15岁之前拥有手机。研究证明,孩子有了手机后,阅读时间会明显减少,所以越晚给孩子智能手机越好。
就算要给孩子手机,也可以安装应用监测手机的使用时间和使用过的应用。两个孩子刚开始用手机时,我们就安装了这些应用,每周都会去看他们的手机使用时间。
2 手机要有规矩地用
在特定的时间里要禁用手机,包括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等。有些孩子睡觉都会把手机放在枕头底下,当有信息的时候手机会震动,然后就打开来看,结果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手机一定要有禁用的时间,睡觉时一定要开启飞行模式。而且手机一定要放在睡觉的地方十尺以外,一来为了减少辐射,二来免得半夜睡不着忍不住看手机。
3 控制“屏幕”时间
家长都知道,打游戏、看电视剧会上瘾。如果孩子希望成功,尤其是要申请好的名校,一定不能沉溺于这些东西,不然的话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我家的儿子喜欢追剧,假期时间多半在看剧,但是自控力还好,开学后就完全不看了。
4 没有人可以真正地一心二用
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他可以一边开着视频跟别的同学一起做功课,一边听音乐,一边开着社交应用回复信息,一边很专心地看论文或做化学作业,你的孩子肯定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功课越来越难,学生是不能不专心的,尤其是学到大学课程以后。
所以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可以一心多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不专心是不会成功的。我们宁愿让孩子专心学习30分钟,再玩手机5分钟,也不容许孩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不同的事情。
5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隐私放在社交媒体上
这是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事情,所以应该要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有人以为在那些阅后即焚的应用上放自己的裸照或半裸照无所谓,但是你不知道你的所谓“朋友”会不会用其他工具,例如屏幕抓图,去记录你的照片。孩子一定要学会在社交媒体上保护自己,包括怎么识别、拒绝骗子等。
6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应该鼓励孩子多和朋友在现实中见面,而不是和虚拟网友在网上聊天。家长不要以为十几岁的孩子出去玩就是浪费光阴,其实他们需要和朋友相处。可能家长觉得他们做的事情无聊,但怎么也好过他在网上虚拟交友。
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多跟朋友面对面相处,会增加社交能力,而社交能力正是现在这群“00”后大缺的。
7 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
“00”后因为用手机上网太多,很多时候会出现精神问题,比如抑郁症等。身为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精神状况,要留意他们的情绪,也要多了解他们的朋友。
8了解孩子的性取向
到美国留学的话,要注意孩子对于性取向的看法。“00”后的美国小孩因为受美国媒体的影响,会更包容和支持同性恋文化。美国现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很多,孩子如果去美国的话肯定会被影响,所以家长也应该和孩子讨论性取向的问题。
现在美国的洗手间都开始不让分男女,而是分所有性别(All Gender)或个别性别,而且除了男女,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包括变性者(Transgender)、没有变性者( Cisgender)等。中国家长很少去关注这些事情,但孩子以后会接触到这些言论,所以早点由家长去跟孩子谈会更容易灌输正确的概念。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