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一个通过申请中介来香港的学生都被坑过
对于大部分中介来说 申请顾问基本上≈销售顾问
返佣模式造成了申请顾问不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己任,却以提成迫使顾问为了提高收入,不得不服务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学生人数,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严重下降。
一个顾问的收入主要是靠基本工资+提成,这个模式就已经畸形了。也就是说,中介的模式和学生的利益并非一致,中介无法和学生取得共赢。不否认优秀的顾问提成会更高,但一个优秀的顾问成长的时间至少是几年,打开任意一家留学中介的官网,可以说其中一半的老师的从业年限是虚高的。虚增从业经验是为了塑造自己名师的形象以吸引没有经验的学生;而学生也不会去刨根问底地打听顾问之前的工作单位并核查顾问所说的真假。
还有一点,留学顾问压根不需要申学经验超过10年这种虚资历。经验超过10年的老师,早就成为了留学中介合伙人级别。怎么可能有申学15年经验的大神,还在四处拉人报名?
中介老师资历造假:10个里面8个假的
申请机构官网上成功案例比比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只要肯花钱,各大院校+各种专业就像菜场一样任君挑选。而顾问老师经常会说自己“曾经做过的和你情况相似案例”,同事之间经常出现互借案例的情况,我把我做过的案例告诉你,你把你做过的案例告诉我,其实留学顾问老师展示出的成功案例基本上都不是自己的。
还有一些更低级的留学顾问会“潜伏”在各大论坛群组里,因为学生来咨询的时候,他们本身也不懂,所以这些留学顾问就会水在群里,套取一些信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人难以分辨,再回复给学生。
“我能不能保证申请到?”这是学生们都会问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算是学校的外籍老师们也没有一个敢保证谁就能一定申请上。
中介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们会选择一个最保险的办法压低你的预期。
如明明努力点的话,能去A档大学。中介却故意规划去B档次大学因为B档一定成功。这还用得着找中介吗,闭着眼睛自己DIY都能去了。B档的学校还大概率和中介有合作。就这样,机构不仅收了学生的钱,学校也会返佣。真正顶尖大学,不仅是难啃的硬骨头,花费数倍精力,还完全不可能有合作和返佣。
给学生一份信息采集表,有成绩、科研、课外活动和实习情况等内容。学生填写好以后,顾问老师对着采集表和学生做一个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特点,然后开始写作。
——这是大部分中介的做法。
但是你要留意一个顾问同时服务的学生,可能超过10位以上,想要精细化地帮你申请,基本没有可能。
所以每个文书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模板”,这个模板并不是直接往网上的模板里面添加学生信息。而是经过他的积累在写过各类情况的文书后“自己抄自己”文书流水线生产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但很多学生对于文书的重要性却没有概念——文书的重要性,就是成绩差不多时,区别你和别人的重要工具。
例如"汲取知识“这个句子竟然用 absorb;这个词在国外就是用嘴“吸”的动词而国外,是用acquire knowledge简直哭笑不得。
别小瞧这样的小错误,外国招生官看到,即便你的雅思,托福成绩很高也会对你的英文水平产生质疑。
申请文书是要用来打动国外的,高校的面试官的,没错别字只是最低标准,你不懂人家的思路和要求,想要被pick几乎不可能。
服务合同是中介提前拟好的,但你有仔细读过里面的条款么,里面有很多对学生不友好的条款和限制你知道么?
比如说,退款的触发机制,到底什么情况下退款?退多少比例?如果后期申请学校数量减少,或者由于自身原因放弃,这种情况下有没有约定清楚?是否公平?加费用或者抽取奖学金条款中提到的学校排名到底以哪个榜单为准?
一旦问题出现你势必会被这些问题搞得焦头烂额。
全包服务往往会出现:申请账号密码,信箱等不共享,导致收到的offer拒信等不及时通知,信息不对等。
其实和10年前相比申请已经越来越简单,但依赖中介留学的情况却没有丝毫改变,留学是一次性消费,对于申请人而言,每一个申请步骤都是全新的。
所以即便是各大机构现在多数都是可以购买部分服务的,比如只购买文书或者申请;但是机构还是主推全包服务。
最主要的是留学机构进行的留学申报成功率要相对高于个人DIY申请,这里原因很多例如:留学机构内部有一批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和自己留学时候学校的教授和同学多少还有些联系,多发一份e-mail或多打一个电话的事,也不再详述。
看到那么多坑,有没有很心塞这里给大家一些小tips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