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一位在美国教数学的中国老师将今年高考题拿给美国老师做,几分钟思考后,美国老师决定使用倒推法,把答案往回代,由于ABC三项都不符,最终选择了D。然而正确答案是B。于是有网友表示,“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我现在去国外当数学老师还来得及吗?”
歪果仁被诟病“数学差”,这仿佛早已成为某种思维定式。我们小学二年级就已经倒背如流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在欧美教育体系里简直就是天书,在他们的世界里,数学,是一门必须拿笔或者计算器才能运行的学科。说他们数学差,可正正经经是有据可循的!举个栗子!英文单词“aftermath”仿佛已经说明了些什么……
没看懂?得!咱再划个重点!
after?math?aftermath?万能姐啥也不想说~您自个儿就慢慢品……而这些不过是皮毛罢了,因为!连中国二年级的小学生都能随口说出的9x8=72,堂堂大英帝国首相都答不上来……
《复仇者联盟》中饰演洛基的英国演员Tom Hiddleston,作为伊顿公学、剑桥大学毕业生,在一次电台直播中被主持人提问“9x12是多少”时,他认真地想了想,说“我不知道……”
网上有位英国女子勇敢晒智商~男友问她:“如果你去买披萨,会要求店家切成八片还是十二片?”,妹子回答:“当然八片啊,因为我真的吃不下那多出的四块。”
以及,腐国留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一个场景:6磅的东西你给一张10磅+1磅给收银员,对方会一脸懵逼看着你,为什么要多给1磅?
你以为腐国人民的神仙数学就这了?NoNoNo!远远不止……不说别的,咱用数据说话!划个重点!这可是他们自个儿实打实调查出来的数据。
据英国BBC报道:
英国20%的成年人做不了简单的加减心算;2%的成年人将10以上的加减心算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据英国军工巨头BAE系统委托进行的调查显示:35%的成年人遇到100以上的数字时需要用计算器计算;
据Pro Bono Economics为英国慈善机构National Numeracy做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
因为数学能力不足导致英国每年损失超过200亿英镑,预计占GDP的1.3%;
据问卷调查网站YouGov 的一项调查显示:
英国36%的成年人认为数学能力差影响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影响最多的方面包括难以认清日常的计量。
得得得,万能姐佛了佛了……
讲真!自打来英国之后,当地人“超然绝俗”的数学能力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网友的评论更是槽点一箩筐!下面咱来细细围观下!
据相关数据统计,英国民众因为算不清楚超市的优惠降价,每周导致的损失超过10英镑;超市每年因收银员算错钱,在找零钱上的损失接近8亿英镑……而且,他们硬币种类十分丰富,1、2、5、10、20、50便士、1磅、2镑共有8种,重点是新旧硬币还掺着用……所以……这到底是在跟谁较劲儿?!
当然,书也是一样……
甚至……
纳尼??伦敦奥运会,英国媒体的奖牌统计数字:13+6+7=???
综上,腐国人民糟糕的算术能力真是让人伤透了脑筋!那么,万能姐就想问了!
不过,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语言问题其实是造成英国人数学差的原因之一。据2017年9月《华尔街日报》刊登的一篇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中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语言带有天然的数学优势,比如汉语,10个基础汉字就能呈现所有数字,而英语却要20个不同的单词,影响了头脑运算效率。
运算过程中,“凑十法”(make a ten)的应用与否也影响颇深。就是说,若能将数字首先凑十计算,似乎就更加清晰快速。如“9+5”,用“凑十法”可分解为“9+1”,然后“10+4”,而英语母语者却不能顺畅的将之分解。同样,“11+17”能被中文等换为“10+1+10+7”,“eleven+seventeen”就无法如此。
这样看起来英国人数学差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释。
不过,为了彻底提高国民数学基础能力,英国政府终于狠下决心要从“娃娃抓起”,向数学大国“中国“取经,并且宣布自2018年1月起,引进原汁原味儿的名为《真实上海数学》(Real Shanghai Mathematics)的中国教材,由此英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引进中国数学课本的国家!
为什么书名叫做《真实上海数学》呢?因为它几乎由上海数学教材一字不差地翻译成英文。少有的微小改动包括:将数学题中的人民币符号改成了英镑符号。
那,数学水平真的提高了么?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呐!
可是,万能姐又想发问了!你当真觉得英国人数学真的差吗?其实这还真不见得……下面举些栗子!比如:
艾萨克·牛顿[英]与莱布尼茨发展出微积分学,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并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为幂级数研究做出了贡献;伯特兰·罗素[英]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产生巨大影响;伊萨克·巴罗[英]研究出求切线的方法,并作出笛卡儿叶形线等一系列的重要曲线的切线,引入“微分三角形”概念;艾伦·图灵[英]破译了德国的密码系统Enigma,提出图灵测试实验,被视为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之父;
此外,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英国共有7人斩获,仅次于法国和美国。
2018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学术活动最高分,2位42分满分得主之一来自英国,中国队虽团体第三,但无一人获得金牌。
So, 摸摸良心,你还能说人家英国数学差吗???其实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数学教育理念,其数学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以及现实数学问题的解决。他们尊重孩子的数学天分,不过分强调数学的比重,学生在中学时期就可以接触到微积分、概率等数学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
另外,英国中小学还采用分层教学的个性化教育模式,学生入校时,学校会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进行测试,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班级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以Winchester College 9年级为例, 同一年级可以分成5-7个层次。A层的孩子数学知识普遍比同龄孩子深两到三年。在英国,数学及格线很低,约等于百分制的40分(E),而优秀线则在80分以上(A),因此,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只需要学习基本数学概念即可,而学校会为富有天赋热爱数学的孩子提供深入研究的学习空间。因而不可避免地,英国人数学能力被割裂为两方面,一方面普通民众的数学能力堪忧,另一方面
数学顶尖人才辈出。就中国的数学教育而言,与其说国人数学厉害,不如说“算术”厉害。从九九乘法口诀表到微积分,呈梯式递增的复杂公式与“熟能生巧”的题海战术巩固练习“成就”了所谓的中国数学教育模式,导致不少学生对数学产生极其厌倦的状态,从而大范围削弱了对于数学领域探索求知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的数学能力主要集中在计算能力上,而并非本质的数学研究能力。这也难怪有人会说,西方诞生的是“数学家”,而中国更多的则是“算术家”。所以在英国人数学差不差这个问题上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