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孩子已经具备了好的资源,而家长的眼界与选择、陪伴与鼓励,会让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不断开启更多的智慧。
相信这一代孩子,也会在未来回报给我们一个精彩而不同的世界!
每年几十万人出国 + 国内高校扩招,娃以后的升学路应该,越来越容易了吧?
呵呵……真的么?
今天打开朋友圈,被这张大红喜报惊到了,还以为提前过年了呢!
定睛一看,原来这位00后小朋友刷新了历史纪录:语文140分、英语和数学150满分!
作为当年也算一枚考上名校的学生,我看到这样的分数还是倒吸一口冷气,幸好早生了十几年……
即便你质疑高考的命题思路,但英语和语文这样有主观作文题的科目,能考150和140分,这靠短期刷题是不现实的。
而放眼看看身边的孩子:从小双语流利、数理化兼备、机器人编程兼通、胆大善谈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多出太多了。国内外研究者普遍认为,这一代小孩智商和受教育程度更高了。
这导致一个什么情况呢?
看一下今年公布的高考分数线就知道了——
四川、浙江、河北、黑龙江……一个个省份的分数线普遍创新高。之前还说数学试卷太难,以为分数会整体下降,可是呢,却爆出来一个个创纪录的高分。
而海外升学路线也是一样。中国孩子的标准化考试分数越来越高,以前去美国读硕士才需要的考分,现在初中孩子已经实力超越。
那些孩子还小,主张佛系育儿的家庭,到了升学的节骨眼,纷纷过上了接送辅导班的生活。
想起以前朋友们吃饭,大家还总说:以后很多孩子出国了,高校又扩招,娃们高考的难度会下降的。可是,咱就看看今年吧,显而易见的形势是:洋高考竞争的一塌糊涂,名校录取创新低;国内高考同样惨烈,考上一本都不容易。
国内外升学为什么一年比一年难?
为什么国内外升学路都不好走?我的分析是这样的:
第一,当然是考生的绝对数量。有意思的是,从90年代中期,虽然我们的人口出生率是下降的趋势,然而,高考人数和出国人数却在双双攀升。
今年,高考考生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留学人数突破66万,也呈增长趋势;
经济发展了,接受高中教育的人口比从前增加了,而新增的很多人,都是要参加高考的;同时,双语民办学校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公立学校也纷纷办起了国际部,这批孩子大多是要出国的。
于是,无论国内国外哪座桥,竞争的人数都增加了。
第二,海内外扩招的力度有限。虽然国内高校在扩招,国外的学校也愿意积极招收中国学生,甚至扩建了宿舍,但问题是,学校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
中国涌现的如此庞大的受教育人口,未来流向哪里?名校的数量有限,其他学校该如何满足需求?
第三,教育的整体质量提高了。以前,孩子6岁才接受英语教育,有的甚至初中才开始,而机器人等科学教育更是几乎没有;而现在,6岁的孩子已经要接受双语能力考核了,机器人教育更是提前到了3岁。
不仅仅在中国,放眼全球,从千禧年那一代开始,孩子们普遍接受了更多的教育。而现在这一代小孩(出生于2011以后,被国际上称为“阿尔法一代”),更是成为人类历史上受教育最丰富、最提前的人群。
在南非,私立小学入学增加了英语和数学考试;在美国,斯坦福和麻省理工大学,都给6岁的孩子开设了编程课;在英国,政府希望学校提供2岁儿童的教育。
针对目前的情况,美国家长是这样自嘲的……
大意是:在2017年我们是如何做家长的?你要让孩子学术、情绪、心理、体育、营养、社交种种都被照顾到,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不够……而我们之前的历代家长都是怎么做的呢?偶尔喂一喂孩子就好了!
好吧,这带来一个怎样的结果呢?
孩子一代比一代更聪明,而没有获得优质资源和家庭引导的孩子,在当下和未来,确实可能落后于时代。
你也许要说:可是,不对呀,我怎么觉得我家熊孩子没有我聪明呢?专注力不够,成绩也没有我好……
在很多家长的抱怨里,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不够专注、不够努力、做题反应不够快……可是,他们对数码产品的使用却远远比我们快,并且,这些手机和iPad,都在跟书籍竞争孩子们的注意力。
所以,这一届家长挑战是巨大的,你既要寻找好的线上线下资源,帮助孩子学习;还要防止孩子被高科技带跑了……
培养一个学霸,真心不容易啊!
佛系/鸡血我们该怎么办?
2019年如何做家长?
我的原则是:有比较,才有进步。
我所说的“比较”,不是拿孩子的短处,跟别人来比,挫伤孩子的自信心。而是说,家长自己要放眼全局,知道好的资源在哪里,经过比较之后,让孩子有一个接触优秀资源的机会。
孩子的学习动力与效率,往往来自于好奇心和高度的自律。而好的资源,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愿意去学,获得成长,并慢慢培养专注的能力。
无论是高考满分,还是圆梦英美的好学校,这些孩子们的成绩,往往不是靠家长最后几年鸡血培养得来的。他们往往在更小的时候,就得到了好的教育和启发。
中国家长们曾有一个误区:觉得假如早期的培养没做好,孩子不能拼高考,不行咱就出国吧!退回到十几年前,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成绩一般的孩子,转投英国和澳洲的语言学校,然后从当地升学,有的考入了当地很好的学校,比出国前班级里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们,进入了全球排名更高的学校,有的人转身成为了企业家。
然而,现在的情况变化了。由于越来越多家庭具备经济实力,能够负担孩子们出国读书的费用,一大批成绩优异、全面发展的孩子们,不需要等到硕士阶段,依靠奖学金出国,而是可以在本科、高中、甚至更小的年龄段,获得家庭支持,入读海外学校,或者国内的双语学校。
以前,海外院校难得见到一个英语不错的中国学生,而现在,优秀的中国孩子太多了,招生官已经不觉得稀奇,入学门槛无形中被提升了。
所以,在国内外路线上纠结的家长们,很快会发现两条路都不容易了。那些抵制高考刷题工厂,希望用快乐方式育儿的中产家庭们发现:原来出国考标准化考试,也一样要经历大量的课外班、习题和测试。家有出国的娃,家长一样忙得团团转。两条路线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呢?
当然,最本质的不同是:走洋高考(尤其美国)路线的孩子们,不仅需要英文的考试成绩,还需要很好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仅要学术成绩过关,还要在课外活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所专注;不仅懂得追求学业,还要具备良好的性格和社交能力……
假如不去放眼全局,了解与比较,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同时具备这些能力。而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上日益增长的中产家庭人数,如果完全不去横向比较,参考一下别人孩子的能力与素质,有时容易盲目乐观,高估自我。
当然,往好的方向上说,竞争更激烈的同时,也可以说人类的整体教育程度在提升,孩子们一路上会遇到比我们当年起点更高、更智慧、更会解决问题(包括解题)的对手。而丰富的课内课外资源,也让孩子有机会成为更有知识、有趣味、丰富精彩的人。当她们慢慢走向更大的世界,竞争也会成为有意义的一种交流。
我们提倡分享教育的方法、英美的教育情况、出色孩子的心得和经验,并不是要让孩子去模仿别人;而是从别人的分享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启发和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公众号开了这么久,一直努力在分享别人的经验、好的资源、方法和故事的原因。
我们自己在关注教育的同时,也看到这个社会有意思的变化。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杨晨煜,妥妥的跨学科人才,文理科都玩得转:他曾为广西省拿下了全国物理学术活动的银牌,英语和语文也在高考中拿到了接近满分的成绩;
他也不是个学习机器,文体爱好同样广泛:是南宁二中羽毛球社的副社长,也是学校的足球联赛的中流砥柱,对书法、画画都有很浓厚的兴趣。
我们之前也采访过一位8岁就考出全球雅思7分的孩子,这样既有英语能力、又有天真个性的孩子,放到十几年前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而他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点这里复习:8岁儿子刷新全球最年轻雅思7分记录,他的妈妈总结了6个“超级儿童”的培养秘笈)
我们不必要羡慕别人,但我们可以常常抬头,看看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代孩子已经具备了好的资源,而家长的眼界与选择、陪伴与鼓励,会让学习的过程循序渐进、不断开启更多的智慧。
相信这一代孩子,也会在未来回报给我们一个精彩而不同的世界!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