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年前拿到海外硕士录取通知开始,我就陆续收到出国留学申请相关的私信咨询,回答了几轮下来之后,发现其实大家想了解的问题都大同小异,就想到来写这篇申请分享贴了。先说啊,我不是做留学中介的,所以这些总结纯属我的个人感知,请小伙伴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取用。出国留学是人生大事,记得多多和人探讨,多多收集各方信息哦。
这篇文章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到底要不要找中介?
授课型硕士还是研究型硕士?
如何科学择校?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申请?
申请之后你可以做些什么?
收到拒信真的就没机会了吗?要不要argue?
到底要不要找中介?这是我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确实,中介代劳可以替申请者节省处理繁琐杂务的时间(例如制定择校方案、邮件代收发、文书撰写等),可以让申请者全身心投入学习。但是中介费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据我所知申请英国院校的中介价格大概在一万五上下浮动,申请五所;申请美国则按照世界排名收费,前一百名的学校可以高达五六万甚至更高),加上个别中介不靠谱导致申请失败的新闻频出,让很多申请者有了很深的担忧。
要不要找中介?我的建议是,看你个人的英文水平与精力。
如果你的英文水平不好,连学校英文官网都没有办法顺利阅读的话,就找中介代劳。切记多提问,多跟进,一定要熟悉整个申请流程,不要完全依赖中介,避免吃亏的风险。
如果你的英文水平中等偏上,但仍需准备各类考试(例如雅思、GMAT/GRE、或是学校考试等),可以考虑半DIY的形式,即是找专门的人负责文书材料撰写与润色,自己进行选校与递交申请等工作。
如果你的英文水平与学习能力都很好,那可以考虑自己DIY申请,但建议可以在写完文书之后找Native Speaker进行文书润色。
要怎么找中介?建议听取有申请经验的熟人的意见,多听多看多感受。
现在市面上几大中介品牌广告都打的很响,民间也有很多私人工作室,所以很难通过广告或是大众好评来选择。我的建议是,询问已经申请过的学长学姐,请他们推荐体验度好的中介,然后自己再去进行沟通了解。沟通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判断:
在沟通时(没有确认签约前)可以请中介先出一份大致适合你的定校方案,通过这份方案自己去网上做些功课,判断该中介在择校选择上是否专业靠谱。
请中介发送几份文书样本(PS,CV,推荐信),文书的质量是申请最重要的一环,观察文书中是否有模版,语言表达真诚度,英语措辞是否native等,可以推测出文书老师的水平。
观察中介顾问老师回复问题的态度,以及与其沟通时的感受。个人觉得有个沟通良好的顾问老师会让整个申请流程愉快很多,也会提高你跟进申请的效率。
最后再次提醒,一定一定要自己确认所有的材料和申请流程。例如中介给出的定校方案自己去网上查询核对,文书的材料多找几个英文好的朋友或老师过一眼,中介递交申请表的时候自己最好在旁边看着,诸如此类。切忌怕麻烦,凡事多留个心眼,以防中介疏失最后苦的是自己。申请者和中介有来有往,互相配合,才是良好的模式。
授课型硕士还是研究型硕士?
有很多小伙伴不清楚海外其实有两种硕士类型,授课型硕士(Taught Postgraduate)以及研究型硕士(Research Postgraduate)。授课型硕士是以授课为主,通过参加讨论会,完成学科作业和考试来获得学分,最后通过短篇学术报告或是毕业考来获得硕士学位。研究型硕士则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并撰写相应论文,通过答辩后方可获得硕士学位。一般来说,研究型会比授课型的申请难度大很多。因为研究型硕士的名额相对少,在申请前基本都要提前联系好导师并提交研究计划书,得到导师认可后才有机会录取。大部分研究型是两年制,授课型则是一年制的居多,个别商科类的是2年(以上说的是英国的情况)。
两种硕士类型有很大的不同,针对性也不一样。就我个人理解来说,授课型更适合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小伙伴,它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本专业内的眼界,同时也培养沟通表达的技巧;而研究型更适合倾向继续读博深造的申请者,它会强化你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博士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中介申请的话,如果申请者没有特殊要求,基本都会申请授课型。学校官网上都会标注好项目类型,请各位申请者按需申请。
如何科学择校?
择校前最重要的是对自身条件有清楚的定位。一般来说,英国大部分较为人所知的学校都要求申请者的平均分不低于80,而英国G5要求的平均分甚至到了85+(牛津和剑桥均分可能要到90)。非985/211的毕业生在均分的要求上会有更高的门槛。如果仅是一两分这样较小的差距,可以考虑通过实习,发表论文,学生工作等多方经历来弥补,但如果差距过大,就要理性考虑调低自己的择校定位。如果遇到的是本科学校普遍给分过严导致的均分过低,但实际排名还不错的情况,可以从学校开取相应的证明,再配上情况说明信,来辅佐申请。无论是什么样的申请者,我都建议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申请1到2所“保底校”。
一般来说,择校的申请者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世界综合排名优先的申请者。这种类型的申请者请参考各类世界排名榜单(例如QS、Times),然后再搜索各学校官网看有没有适合自己方向的专业。
还有一种是专业优先型的申请者。先确定自己想要学习的方向,然后了解哪些学校在这个专业方向上有优势,通过了解学校的课程内容来进行择校。两种选择方式各有利弊,申请者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
至于怎么选择专业方向,肯定首先要基于自己兴趣,但一般来说硕士的方向和本科专业方向一致的申请成功率会更大。有考虑转专业的小伙伴需要在经历上多往要转的方向靠拢才会比较有希望(例如辅修专业、实习经历、学生工作等)。
无论需要找什么信息,学校官网都会给你答案,不要盲目依赖他人或中介。万一官网上真的没有你想知道的信息,可以直接发邮件给学校的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询问,基本上工作日都会收到回复。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申请?
先倒序说明一下申请的时间线,假设申请的是2019年9月入学的硕士,学校发送offer的时间会在19年1月到5月之间不等,学校官网申请通道的开放时间一般会在前一年,也就是18年的10月到11月之间。所以,最晚开始申请准备材料的时间差不多在18年的中旬。(每个学校每年开放申请通道的时间会有变动,具体时间请关注各学校官网)
许多申请者会选择提前一年来进行申请准备,就是说大三,甚至是大三下学期才开始。所以真的是提前一年开始准备是最好的吗?当然不是,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如果你是各项能力与经历都很顶尖的学习大神,那另当别论。但如果你是还不知道出国留学需要哪些条件的,学习需要努力一把才可以有好成绩的,又或是英语水平不是很好的小伙伴(我当时就是这种类型的一份子),那我强烈建议从你有了出国留学念头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进行申请准备。这种准备并不是说立马就要开始写你的文书材料,而是你需要尽早具有申请的意识,并且开始“打造”你的经历,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现在距离递交申请材料的日期已经很近了,那我建议你在文书材料上多多用心(找英专或者native speaker润色,也可以给本科的导师过目询问他们的意见),尽早把语言成绩考出来(雅思、GMAT、GRE等),同时认真学习学校的科目(提高绩点/平均分)。因为在读本科生申请,学校给出的offer一般都是有条件的(conditional offer),只有毕业后达到学校最终录取要求才能换无条件录取(unconditional offer)。所以递完申请材料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还是要继续准备录取材料。
如果你是距离申请还有较长时间的小伙伴,那我首先建议第一时间做个初步的择校规划和专业规划,选择出几所你觉得优先考虑申请的学校及专业,了解它们的申请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制定你这两年的学习目标(例如提升绩点)、语言考试目标以及学习方案(这个特别重要!)、学生工作、实习经历(去什么样的岗位实习)、寻找合适的推荐老师(可以去选修他们的课以获得推荐信)、为作品集进行专业化的练习等。这在丰满自己履历的过程中,同时也增加了自己针对性的专业能力,对以后的就业也很有好处。等申请时间靠近了,就可以开始制定准备文书材料的时间计划,给自己设下Deadline,严格按照时间以及要求来完成。
申请之后你可以做些什么?
递交完申请千万不要放松警惕,还有很多事情你可以做:
多花心思学习提高成绩,丰富自己的经历,以确认自己毕业时所有录取条件都达到。
继续学习英文,尤其是对于面试英语口语的练习。部分学校会要求参与面试,基本上是通过Skype视频的方式。不过有的学校会在无通知的情况下突然打电话问你几个问题(我当时就毫无征兆的接到了英国约克大学的电话),这时候你的英文口语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定要及时查询电子邮箱,海外学校的沟通方式基本上都是通过发送邮件,有的时候会发送限时补交材料或是面试通知,错过邮件就等同于错过机会。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手机里下载一个管理邮箱的软件(例如QQ邮箱,163邮箱等)实时将收到的邮件推送给你。
无论收到录取通知还是拒信,都要仔仔细细的阅读学校发送过来的邮件内容,标注出重要部分,有时限的记得记录到手机里提醒自己。
收到拒信真的就没机会了吗?到底要不要argue?
部分中介会告诉申请者就算收到拒信也可以去argue,即是发送邮件给申请学校为自己争取录取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argue都是有效的。
首先,申请者务必仔细阅读拒信上给出的拒绝理由。如果这个理由是一些硬性条件,例如均分不够、实习经历不丰富、没有修过申请专业方向的课诸如此类的内容,那申请者可以通过补交附加材料来证明自己其实在这方面能力足够,这种argue成功的几率是相对比较高;但是如果学校给出的理由较为模棱两可,例如今年申请人数过多、竞争过大等(这是非常典型的拒信模式),那argue的成功几率就相对低了。
其次,若想提高argue的成功率,申请者务必要给学校一个【我比申请材料中的我更优秀】的理由。这点的意思是你需要提交一些之前没有提交过的或者是没有在已递交材料中被突出的实质性的证明材料,例如学校高排名的证明、对应科目的高分、实习经历的匹配或者领导的好评、艺术类的特长作品集等等,向学校实打实的展示你的亮点。如果只是单纯发送邮件阐述对这个学校多么的热爱,有多么的努力,希望学校给你一个机会,那这种argue多半是无效的,因为绝大部分申请者都是具备相同的热爱。
当然,无论argue成功几率高还是低,申请者都可以尝试去为自己争取。写出这段的原因,只是想要各位申请者在收到拒信时认真分析原因,为其他未出结果的申请查缺补漏;同时不要对成功率较低的argue报以太大希望,放平心态,毕竟本来申请季就已经压力爆棚了,尽力就好。在发送argue邮件后,记得尽早从拒信中抽离出来,调整心态,好好完善其他的申请。
写在结尾
由于中美关系的因素,以及英国对于学生签留英时限的放宽,今年英国留学又掀起一波热潮,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了。有想要申请的小伙伴,记得提早地、全面地准备,以提高竞争力,拿个offer大满贯回来呀。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