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很长,但是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只会嫌短。如果你是师兄或者师姐,可以发给你关心的人看看,一定会节约大量时间,并从中受益。因为,只要你仔细阅读,真的很精彩。
因为CSC这条路一路走来其中困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年多以前,我从未想过出国,也并未想过申请CSC,那时候我总认为导师是博导,自己的课题做得也还不错,就这样能安稳的继续在导师的group下继续我的博士生涯。然而,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和不可抗力因素,我不能在我恩师的团队里继续读博。这样的逼迫下我选择了往外试一试。
去年5月份,我开始收集各种资料,看看各个国家的政策,然后第一次了解到了CSC。在越来越多的准备中我发现似乎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每一步似乎都可以完成,难的是每一步都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这中间遇到过很多困难。但,感谢自己还算坚强,感谢一路上无私的师兄师姐,感谢网络上不知名的前辈网友,感谢好多好多人,最终我一步一步走下来了。
这其中有好多来自各种师兄师姐的帮助,在此之前我可能都不认识他们,但是他们都给予了我好多无私的帮助,所以我准备借翰林这个平台给予小师弟小师妹们关于这条路的一些建议。愿大家在追梦的路上,既有前程可奔赴,也有岁月可回头。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简称基金委,是直属于教育部的非盈利性事业法人单位。国家留学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留学基金计划的财政专款,同时也接受境内外友好人士、企业、社会团体及其它组织的捐赠、资助。
基金委的宗旨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管理,以利于发展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了解,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事业。
以上来自百度,简单来说就是你足够优秀,国家就给你钱资助你出去读书、交流、做科研等等。
既然是国家给钱,所以一定会在项目上有所倾斜。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等,都有所资助。当然工科肯定是重点,技术学回来直接可以用。可能是根国内浮躁的风气有关吧,纯理科的资助相对较少。本来人文科学类的也比较少的,好像现在越来越重视了,所以近几年人文社科的资助比例在增加。那大家关注的医学的资助呢?据我所知在15年的官方数据是6~7%左右,最新的数据没查到。和工科动不动就38~40%的比例来说似乎很惨,但是大家注意下其实咱们医科的总人数比工科就要少很多。
“套瓷”简单来说就是去根国外的老板搭讪,让他对你感兴趣,没错就是去“撩”他。让他给你发offer,这是所有准备的第一步。所谓万事开头难,当你认真开始做这一步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梦想并不是遥不可及,一步一步走下去越认真准备越觉得这件事情越有希望。总结了以下几个聊骚的方法:
1.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查看国家合作项目,寻找自己感兴趣和相关的专业信息,并通过网站上的导师联系信息投简历自行联系。有的还需要填写相关的申请表格,手续相对比较繁琐,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与中方经常有合作,基金委网页上每年都能找到相关实验室的招募信息,很多师兄师姐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联系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如果能拿到这样的offer,这就是合作奖学金,首先中csc的几率会大很多,另外也会有更多的福利,比如提前安排住宿等等。
2.导师或者师兄师姐推荐。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比较靠谱的方式。
3.从文献中找寻目录、致谢、参考文献。这是我们最能操作的一种方式。但是确实是一种比较费时间的方式,给导师发邮件,海投,运气好的话能找到顶尖导师。当然你阅读的文献量要足够大。
4.直接从国外学校网页入手(academics-departments-faculty/people)。这也是很多人推荐的一种方式,比较省时间。直接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官网,找到相关的学院,导师研究方向和联系信息一览无余。难点在于可能有些学校的网站不是英文所以阅读起来很恼火。
5.多多关注国外老师在中国各大高校的讲座。若遇到心仪的导师来高校讲座,或者通过讲座遇到了比较心仪的导师,可在讲座结束后自行与导师攀谈,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要到联系方式。这个越是好学校,越有优势。
6.其他:关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获取信息、中介机构等等。我想表示一个态度就是,我不觉得找中介什么的比较丢人。因为确实他们中介掌握了相对很多好的资源,而且办起事来确实也会省很多事情。但是当然自己的实力最重要,不要抱着一个找了中介就万事大吉的态度。
再说说今年申请的过程中和前几年的变化。
1.人数变数:博士2500人,联合培养7500人。这个比例原来是3000:7000。挪了500人给联合培养。所以直接攻博的话难度增加了,看来国家还是注重自己高校学生的培养。毕竟联合培养的学生都是拿的国内的文凭。
2.年龄条件:1983年3月10日之后出生。就是35岁之前。
3.赴小语种国家,被录取后,无需提交小语种考试达标证明。这个就是说如果你拿到了csc以后,如果去的是小语种国家,往年再派出之前是要培训的,培训不过不能出去,当然这个培训是免费的。然而后来国家发现基本没有培训不过的,所以就取消了考试,国家也就不会承担这一笔培训费用了。但是个人认为既然是去小语种国家还是可以参加一点语言培训。在重庆的话四川外国语大学对于公派人员的培训价格的话,相对于市面上某东方之类的培训机构非常亲民了。
4.报名时间:3月10日至31日,今年报名的时间提前了的。但是出结果的时间没有提前,就说明基金委审核时间延长了。
5.国家留学基金委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业进展进行年度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这个等拿到了在说吧。
可能是本科时候写过太多的通稿,看过太多的材料,对机关系统的工作方式也有些或深或浅的了解。所以在国内申请材料的准备上我一直认为在国内申请材料其实是给两种人看的,第一种就是专家评委,他们把关的是你收否有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背景,是否具备足够的科研能力。第二种是行政人员,当他们在收到专家评委的结果后,会考虑到国家各方面的因素对最后名额进行制衡。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认为所有的材料既要有专业学术的准备,也要有政治层面的准备。而具体的评分标准就跟各位写材料命题作文一样。知道哪些点才是他们想看到的十分关键。也跟准备高考时熟悉考纲一样,知道了评审标准,按照标准准备材料才可以有的放矢。我看了好多小木虫呀,丁香园呀之类的帖子,有些同学真的很优秀没中,有些同学能力一般表现不突出却申请到了,所以坊间一直对基金委的审核标准的评价无非就是“运气”二字罢了。有幸我的导师参与了这个评审,也在网上查到了最新的评审标准。所以,我真对以下的评分标准做了一些不知道有没有用的分析。
1.申请人综合素质。包括申请人的专业基础、学习成绩、经历及能力、综合表现、国际交流能力(含外语水平)和发展潜力等;(20%)
这一部分,是所有同学最重视的。拼命的堆砌自己的文章,拼命的刷着雅思托福的分数。但是,各位,你的外语水平和文章仅仅只占20%,很有可能你文章比人家多,雅思托福也比人家高,但是这加起来在评审标准中可能最终就只高了几分而已。人家在后面几项中一次性就拉起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我似乎比别人优秀很多,最终我没拿到,他却拿到了。当然,我的导师告诉我,在他评审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是看这两项,如果这两项都太低,确实会被直接刷掉。所以,这是最基础的两项,这就好像是神经电位的一个阈值,达到了就会有完整的一个神经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2.国外拟留学单位在所选学科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及国际认可度;(20%)
各位,看到第二项是否才明白过来国家给钱的时候到底在考虑些什么。如果你出去学中医?你在开玩笑吗?如果你出去学高铁的修建?你是对我大中国的高铁不满意?这种国家肯定不会资助啦。反过来,芯片技术还有各种不为人知的神秘黑魔法技术?国家巴不得你快去。所以,各位我们医学生来说。你出去学的一定是国外厉害的我们欠缺的,即使不一定是这样,你所写的材料里面也一定要这样写啊!总不能国家拿钱让你去外面指导工作吧。所以,留学非洲获得资助就比较难了。
3.国外导师的学术背景、领域内影响力、对往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指导情况、同期指导的学生数量等;(20%)
看到第三点,是不是觉得csc的成败在你申请offer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没错,其实csc一直鼓励的是选派一流学生赴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进行学习和科研。这就是CSC一直提倡的“三个一流”。这就是这个长篇命题作文的题眼所在!!!你拿到的offer学校越厉害,国外导师的水平越高,那中的几率也就越大。有一个全球高校的排行“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一般来说前200的命中率会大一些。至于导师厉不厉害大家可与去查他的H-index指数。所以,大家在申请offer的时候学校名气越大,导师越牛逼肯定最好啦。
这真的是一个被大家严重忽视的要素。所以如果你申请的是一个初出茅庐的lecturer,又和你没有什么前期合作,而另一个人申请的是和他实验室保持长期合作的领域内大牛,那么这个差距可能
你多少篇SCI也弥补不回来的。所以,另外如果这个老师团队里已经有了申请到csc的学生一定要提出来,这表明这个导师很亲华。
4.拟留学专业是否属于国家战略急需;是否为国外拟留学单位的优势或特色学科等;(15%)
这一点参考以上两点。码太多字了,有点累,是一个意思。
5.出国留学必要性和学习计划的可行性;(15%)
相信大家已经意识到准备材料中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了。中文学习计划包含了很多内容,除了5之外,还包括以上的2、3、4点,肯定是关键;中文的学习计划一共3000字,但一个句号都算一个字,一个2019都算4个字的前提下,3000个字真的必须惜字如金。但是我个人觉得英文的研修计划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重要。据说评委们每天就要评审几十上百份申请,根本没有时间详细阅读你的研修计划。而且每个人的研修计划都属于比较专的小领域,评审专家恐怕对你的研究领域并不了解,尤其是理工科。但态度一定要端正呀,再没有字数限制的英文研修计划中画个那种牛逼上天的机制图。洋气爆了!只要你的研修计划逻辑清晰,看上去很像回事,再保证一定的长度,显示出你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应该能够拿到高分了,差距不会很大。
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部分里再一次提到了“申请者或申请者所在单位/导师对拟赴国家及机构、合作者非常熟悉且建立有长期或实质性合作关系”。所以,有无合作关系是一个被大家忽视了的很重要的要素。如果你有,一定要在学习计划里提及;如果没有,想办法美化出一点吧。比如你和国外导师曾经多次邮件、skype交流过也算啊。一定要营造出我和大佬很熟,大佬很喜欢中国的美好景象。
6.所在单位的推荐意见及申请材料的准备情况等。(10%)
这是一个几乎被大家无视的点,就是评审表最后一页的校内评审阶段的评价。这一段文字只有仅仅500字,但就占据10%。据说这对于联培的同学来说比较重要吧,因为据说联培是要校内打分或者排名的?当然也有些学校希望大家都能拿到csc所以会把这个让学生自己填写,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抓紧吧10%,500字,你能写什么?题眼啊!围绕到“三个一流”使劲夸呀!
也由此可见,CSC的评审,并不是要挑选出个人条件最优秀的同学,而是挑选出最合适的、最需要这个资助的、这趟出国留学之旅最被看好的、最有可能成为国家迫切需要的人才的同学。
写到这里,真是把我能想到的点都说了。相信也能解答大家心中的一些疑惑了。
以上评审细则解读部分,参考过小木虫上一位名叫sleper网友的帖子,感谢这些愿意分享的前辈们。
再来谈一谈具体材料,具体材料如下(2019年版本)。
1《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研究生类)
2《单位推荐意见表》
3 校内专家评审意见表(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申请人需提交)
4 国内导师推荐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均需提交)
5 邀请信/入学通知书复印件
6 学习计划(外文)
7 国外导师简历
8 成绩单复印件(自本科阶段起)
9 两封专家推荐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需提交)
10 外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11 有效身份证复印件
12 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材料很多,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1和2。两个表格都是在系统中自己填写自动生成。各位可以在网上查到样表。在《申请表》中最重要的就是中文《研究计划》,前面已经说到3000字必须惜字如金。当然十分杜绝把整个计划写得很浮,个人建议是能具体到哪个实验什么步骤最好。其次就是《主要研究成果摘要介绍》,即使你没有发出很好的文章,这一部分是你能扳回一城的最好地方。3000字,展现你的科研背景全在这里了,比如你做了很多实验但是文章还没出来,全在这里展现你的科研实力了。
个人成绩单,那种满篇挂科的可能还是有点恼火哟。
语言准备,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但看了前面的东西之后,你还觉得语言是最重要的吗?当然,语言是基础。所以我们来看看官方怎么说的。
1.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 (WSK)”并达到合格标准;或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相应语种培训并获结业证书。
WSK我没考过,但据说比雅思托福简单一点,但是跟四六级一样一年好像只有2次,错过了就不行了。另外,什么是“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在重庆的话就是四川外国语大学,他们有专门的培训,当然这个是收费的,我记得川外是11月开始报名截止时间是12月下旬。所以大家也要积极关注这些机构的网站和时间点。其他地区也有相应的高校。据我所知,这个培训的考试的通过率蛮高的,所以觉得雅思托福比较难考到的同学可以尝试下这个培训。
2.参加雅思、托福、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相应标准(雅思6.5分,托福95分)
这个不多说了,努力刷吧。
3.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的语种一致)。
有些同学如果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修过双学位的,这就爽了。
4.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或地区连续留学8个月(含)以上,或连续工作12个月(含)以上,或曾以国家公派高级研究学者身份留学3个月(含)以上。
比如我优秀的师弟,他在日本读过多年书,完全没问题。还有我知道很多高校有交换生项目,交换过8个月以上那也没问题。
5.通过国外拟留学单位组织的对该语种的面试或考试等方式达到其语言要求(应在外方邀请信中注明或单独出具证明)。
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办法。就是叫国外给你发offer的老师在给你发一封官方的语言证明。这就看你和外导之间的沟通了,所以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