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些对素质教育领域的心得。我自己本人是编程教育的受益者,也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我是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硕士毕业,现在我是一个首席运营官。
对内容产业,我在公司里做主编的角色,对所有内容进行把控,同时也切入到很多产品、品牌各方面工作。
为什么一个人能够从编程转换成这样的情况,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威力。因为我们认为任何东西内化为你的能力就是素质教育,而你从编程入手的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式而已。
我自己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模型慢慢成长到现在。当然我两个孩子也是编程教育的受益者,我们老大在华师大二附中最好的班,上海市顶尖的学校,他就是靠编程学术活动,我教他编程,拿了学术活动奖,进入这个好学校。
像这样的一些案例就证明了,素质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讲讲我对素质教育赛道的心得。
去年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是“黑天鹅”满天飞,另外是政策监管层出不穷,以前监管说说而已,去年是玩真格的。像这样的监管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上帝关掉了一扇门,同时又开了一扇窗,这扇窗就是素质教育。
现在确实孩子们课外时间都被这些补课占走了。我想补充一点,我们家两个儿子都考上很好的高中,他们外面从来不补课的,就是靠素质教育起来的。
但是大家都不信这个,有一次我们听课,北师大校长,陈丽校长,有朋友问他“我们家孩子要发展,我们要不要读外面的学而思?”陈丽校长说“必须读,不读根本竞争不过”,你想一个那么崇尚素质教育师范大学校长都认为这个竞争格局不参与就吃亏了,如果是这样的模型大家就没法用了。
我基于自身的教育感悟,我们设计了整个Ahaschool的素质教育体系,我希望所有孩子能够快乐的学习。我们家老二拿过中国桥牌初中组的冠军,他每天回来都会打桥牌,每天十点钟就睡觉了,从来不补课,成绩也还非常好。
我觉得这个社会是存在着一种新的模型,只不过大家不去尝试的,所以Ahaschool致力于做这样的模型。今天我希望在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我帮大家推开那扇窗,看看窗外有什么。
首先我们还是定义一下素质教育,有一种定义认为素质教育是五大赛道:艺术、体育、生活方式、营地教育,这种还是学科定义方式。但是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模型,你不可能把它简化为学科的简化模型描述素质教育
就像你不可能用KPI承载公司所有业务发展一样,简化永远是有简化的问题。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首先它肯定不是技能的叠加,不是说你们家孩子学了艺术和体育,我们家再加一个科创,我们家比你们家素质更好,不是这样的叠加。
也不是我们家孩子看过卢浮宫,我们家孩子看过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我们家比你家孩子知识更牛,也不是这样的。素质教育核心比是能力,这个教育赛道只有中国才提出素质教育,全世界真的只有中国有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分,在国外没有这么说法,因为他们所有教育都是素质教育。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品类叫IB,IB这个国际学校体系就是素质教育,到什么地步?全世界都开,但是没有标准教材,只有一套考试规范,招什么样的学生,老师怎么教,讲什么内容都不管。
因为过程是复杂的,而且过程是随着老师和学生互动而变化的,它无法用一套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教具来实现IB教育模型,是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素质教育体系。
成功到什么地步?美国顶尖高校,英国、加拿大、顶尖高校都承认IB的考试成绩。如果我们是用这样的方式定义素质教育,应试只不过是素质教育的子级而已,会考试有什么了不起,国外也有素质很高会考试的人,比尔盖茨也是考了高分进了哈佛大学,人家素质很好,也不存在纯素质教育的人,也不存在纯应试教育的人。我们就把这个赛道扩到了全部教育模型。
我们今天讲的主题局限在在线,为什么?因为在线有它很多特殊的好处,而我们自己因为也是作为在线的先锋,而且我们同时也为很多在线教育机构做获客,我们自己也尝试了很多在线的新模式,通过这样的新模式,我们发现这个市场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机遇,希望今天能够分享给大家。
在线教育,为什么这两年发展特别迅猛,就是因为首先需求越来越大,细分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些需求很难通过复制的方式解决,所以能细分的一些点,小班、一对一都出现了,政策是相当支持的。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直播马上非常迅猛,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是资本,这几年也多亏学科教育的公司发展非常成功,上市了。学科的路都占的差不多了,所以资本大量涌入到各个赛道,包括素质教育。
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这个市场机会的门刚刚开启。
我觉得素质教育要做好这件事情,在整个生态链上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天我们讲的瓶颈和解决方案,首先是大家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根据这些对策设定自己的策略。
我做过两年战略研究,在大的集团公司里面也是负责整个产业分析和布局。需求这方面,在2017年调查里面只有40%的家长接受在线素质教育,到了2018年就有60%了,当然60%也不能算多,这个增长也是相当可观的。
素质教育整个市场是超过了1700亿,还有很多在线下,但是线上这块量越来越大。政策一方面是对素质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不允许外面的教育机构超纲教学,你跟学校教一样东西就没得学了,只能叫学校的补充教育。
现在好的学校会把学校的教育分成四块:一块叫基础教育,一块叫拓展,拓展教育这一块,要么学生自己来,要么外面机构来,你不能替代学校解决按基础教育问题,还有一块是研究型教育,国外最正常的,做课题,还有应用和实践。
我们所有的教育,不管是从拓展、研究、应用和实践都可以归属为素质教育这个范畴。国家把大家应试教育的超纲,只能收三个月学费这条路一关掉,其实是打开了更多的窗,每个窗都有很多的机会。如果我们能找到对自己很适合的窗是非常有价值的。
所以我们看到2018年对应试教育的机构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特别是线下收费和教师资格证等等考试,去年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创了新高,也是因为监管的重大力度。
技术的改进就不用多讲了,大家都已经体验过了,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早年间做一个动画片成本是奇高无比,现在几乎所有教育公司多少都能够想办法做一点动画片,因为成本都降下来了,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成就,意味着把高成本的内部制作技术平民化了。我们看到游戏化也越来越多,这些模型其实是有很多的公司在做。
所以教育信息的发展有利推动教育前进。
我们看到直播这些新模式增长很快,总量还不够大。而且一对一直播也有一些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可是小班制、大班、双师这些都起来了。很多可能还处于尝试阶段,但是从长远来看,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基于双师模型的学习肯定是素质教育的主赛道。
从资本来看,去年增长是非常大的,但是去年有一个问题,下半年政策加监管的力度扩大之后,整个投资趋于谨慎了,大部分融资在去年上半年。
既然大家都想发展,但是又发现一个问题,素质教育的教育公司普遍偏小,原因就是因为存在瓶颈,这些瓶颈都有对策,每一个对策跟其他对策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有6大瓶颈。
这些瓶颈有一些是因为孩子的原因,比如孩子没有什么时间,有一些是因为家长的期望,比如教育没有什么出口,还有是因为学科设置,级别阶梯设置的问题。教育、招生、评价也会有很多问题。
学术活动的话拿了一个奖就能够很好的被录取,出口非常明确,当然学术活动也被停了,出口还在,因为超A班选拔机制依然能够作为衡量标准。所以你会发现学术活动停完之后的学而思增长依然迅猛,因为它的出口还在,但是这个出口是隐性的,阶梯不用讲了,数学、语文、英语都是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学到高中的。
在教学方面他们有很强的研发能力,招生方面本身是一个强需求,获客成本非常低。据学而思的校长们讲,他们不发愁招生的事,永远发愁怎么扩校能够承载更多的人。
另外是评价,标准化的考试评价相对客观,帮你提多少分,甚至成为招商的手段。所有一切在学而思成功的这些范畴里面,其实在素质教育里面都会有瓶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既然时间有限,争夺不容易,怎么办?与其硬跟数理化、英语、语文抢时间,不如我们去考虑碎片时间的学习,一个孩子总有碎片时间的学习,比如我们做的课程基本上都是在10分钟以内,我们有少量的直播类,博物馆课程是超长的,可能90分钟,但是大量课程尽量控制在10分钟左右。
10分钟是碎片时间,吃完饭花10分钟学一节非常容易,睡前花10分钟看完睡觉。通过这样碎片时间的学习,利用各种生活场景反而是很简单的,我们能够把很多的教育内容跟场景结合碎片化,其实争夺的是碎片时间,抢的不是会议时间,他抢的是碎片时间。
很多人是一边吃早餐,一边洗练刷牙,一边跑步来学习的,而不是说拿一个笔记本来学习。
出口太少,需求不刚性,长远来讲不是问题的问题,怎么说呢?就像我们认为,其实最成功的素质教育机构应该是全球遍布的IB学校,或者说类似的,蒙太梭利幼儿园,华德福学校,他们都不以应试做教育模型的。
再扩大一点,所有的早教本质上都是素质教育,他们有明确的出口吗?其实没有。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报亲子游泳是为了通过某一个国际学校招生的东西,其实没有。
从机构跟机构来比,我刚才讲的东西,IB国际学校,蒙太梭利幼儿园在上海都是非常贵的,远贵于普通的教育机构。其实素质教育大家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只要你足够好。
我有一次吃饭碰到华师大的教授,他是教IT相关的,他自己的孩子花了20万一年读一个国际幼儿园,为什么?很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应试教育所毁了,他宁愿花20万一年让孩子学素质教育的国际学校幼儿园。
所谓国际学校幼儿园教什么?他们拿IB的POIT体系延续下去的,其实POIT体系主要针对小学阶段的,他延伸到幼儿园。
其实在素质教育这张皮上面是可以收高价的,因为它做的好非常不容易,做的好非常有价值。即便你没有明确的出口,或者你说这个就是出口,国际学校读上去可以出国就是出口,这个出口是长期出口,核心在于怎么把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关联。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有。所以现在有了一个新名词,前几年在谈大语文,甚至还有大数学,这几年不谈了。现在叫学科素质教育,出现了数学思维,听起来又学科又素质,家长觉得这个很好,这个就是我要的,所以他在解决这个问题。
它在解决长远出口问题,如果你有了学科思维模型,能够更逻辑,更容易把握学科本质,你就会很好,确实如此。
我认为是存在着学科素质这么一个概念。比方说:我们家老大在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那个班本身就是学术活动班,他们要进行分班考,考物理,可是初二才开始学物理,还没有开始学
他们班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在外面学过了,只有他没有学过,但他还是考了很好的分数,后来在上海物理学术活动里面拿了二等奖,也经常在班上物理拿第一。为什么?因为他平时看了很多科学类的书,他通过这些书早就明白了那些基础概念了,考前只要翻一翻课本,了解考试要考的内容,在分班考的时候就能够考过。
我们是不是非得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物理开课的时候才学会摩擦力?不一定。物理有很多种,可能你在小学的时候就明白它的道理,它只是一个书而已。你说我看书是一样的,也许是这样的,但是家长焦虑,家长只相信教育机构的学习,所以很快出现了一个新赛道,这个新赛道变成了一个相对刚性的东西。
不管是蒙氏教育、IB教育、学科素质,如果真的有一套可以靠上去的体系,家长认可买单的一个点,长远来讲是一个大出口,需求是可以刚性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