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对于正在为美国大学申请做准备的同学们来说,暑假不能只用来放松休闲,相反,大家要利用这个时间进一步提升自己,为申请做最后的冲刺准备。
KY君了解到,很多同学会选择就读美国暑校,除了获取专业知识,大家还可以提前了解和适应美国大学的授课模式,也能跟教授们进行直接的接触和沟通。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读夏校的同学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在夏校结束时收获知识、经验,以及同样重要的教授推荐信。
首先大家要明白的是,推荐信的质量永远大于数量。美国大学大多要求我们提交三封推荐信,由了解我们学术情况的相关人员提供。三封推荐信具体找谁写,大家都有自己的考量。但是,如果我们选择三位对自己只有泛泛了解、甚至不太了解的教授或老师做引荐,虽然数量达标了,但学校收到的只是三篇毫无内容、没有价值的推荐信,对我们的申请的帮助几乎为零。而且,推荐信并不是我们拿到以后自己提交的,所有美高美本的正式申请,都是推荐人自己从系统里提交,学校也会直接和推荐人联系的。
所以,确保老师对你的评价很重要——在决定找谁写推荐信时,一定要以“内容”和“质量”为前提,寻找跟自己有深度交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目标和热情有了解的老师来写推荐信,才能真正起到向学校推荐自己的作用。如果参加了夏校,但夏校规模特别大,一节课的学生数量很多,而教授只负责授课部分,对每个学生没有具体了解,即便教授愿意帮我们写推荐信,结果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好的推荐老师,是在教授课程之外,还和我们共同完成过某一项目的老师,如果能争取到给他/她的工作帮忙的机会,这就是最佳方案了。
我自己有一句很喜欢的格言:If you fail to plan, you plan to fail.
这句话适用于申请美本的所有学生,尤其在规划阶段。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决定参加夏校那一刻起,大家就要做好“拿到大牛推荐信”的准备。训练阅读、练习口语、提前了解课程大纲、课前预习当堂内容,这是每个努力上进的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如果所选夏校科目正好是自己感兴趣的,不妨再了解下教授的研究方向或是擅长领域,甚至可以深度阅读一些教授撰写的论文或从事过的科研项目。当我们把教授的背景、课程的内容都了解清楚后,才有可能迅速和教授建立共同联系,增加自己在沟通交流中的“谈资”,促进一个有内容且能让教授留下深刻印象的对话产生。
做那个最努力的学生。虽然大家都说美国教育不像国内那样尤其在意分数,但世界上所有的老师都更青睐勤奋努力的学生(也就是英文谚语所说的A for effort), 参与讨论,甚至可以做第一个到、最后一个离开的学生。通常来说,教授决定给你写推荐信不是因为我们的最终成绩有多拔尖,而是因为我们的课堂表现积极、作业完成认真,或者是展现出对这个科目极大的热情。所以,为了让教授看到这些,我们就需要格外努力,而努力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会变成非常好的推荐信素材。
对于在国内普高读书的学生来说,上述经历也能大幅提高我们的竞争力:美国大学在招生时,会对中国学生在全英文授课环境中的交流能力和适应能力有所顾虑,而标化成绩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参考(标化分数高,交流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也大有人在),所以我们如果在夏校这样一个与美国大学授课模式极其相似的环境中,能够积极地交流讨论,迅速地适应融入,这本身就是大学希望在入学者身上看到的能力,如果这项能力恰巧还被一个美国高校的教授所认可,对于招生官来说那“真真是极好的”。
跟夏校教授的沟通也需要注意技巧,最基本的就是做到礼貌和诚恳。之前也提到了,推荐信并不是教授当场写给我们,然后以电子稿的形式直接发给我们的,所以很有可能在我们结束夏校准备申请时,教授已经忘记我们提出过“撰写推荐信”的请求了。
那如何规避这种尴尬的情况呢?在离开夏校前,提前约一次office hour。除推荐信外,与教授探索更多可能在日后交流的机会。比如教授近期有什么研究项目需要人打下手,或者是自己的课题可不可以在回去以后也得到教授的一些帮助。
在留下了自己国内的联系方式以后,我们就有了与教授持续交流的机会。因为和教授时常保持联系,到了正式申请时(距离夏校结束三个月左右),适时地提醒他们书写并提交推荐信,自然也不会出现太多阻碍。
记住,不管是当面交流还是邮件沟通,从始至终都要保持真诚礼貌的态度,功利心和企图心不要太强。如果这位教授的专业领域跟我们之后所学专业有重合,也许在去到美国就读时会惊喜的发现:“it’s such a small world!”——本科的教授竟然跟当年夏校的教授认识,又或是有着学术上的交流等等!所以,我们跟夏校教授的交往并不只是一个短暂的点型事件,不论最后能否拿到推荐信,大家都应该用真诚、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并珍视这个机会。
以上就是给各位同学在夏校如何拿到推荐信的四点建议。希望大家都能够enjoy your first taste of what college class is like in the States!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