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曾担任北京市新英才学校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市海淀区康福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北大青鸟文教集团市场部主任兼北大附属嘉兴实验学校副校长,上海中锐教育常州k12项目执行校长。现任上海交大教育集团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执行校长。
陈校长的儿子Eli已经在国外待了四年,三年本科在英国就读,如今在纽约也生活学习了一年多.....
在我们的眼里,陈校长的公子Eli是个学霸,可是陈校长却说并不是如此,孩子在出国前就读于国内公立学校理科实验班,但成绩只能算是中上等。虽然陈校长如此谦逊的介绍Eli,但我们想那也应该是学覇当中的第二级,陈校长认为这样形容很好,因为说顶尖这对家长和孩子压力都太大。
在決定出国留学前,就可以看得出Eli对未来的学习有自己的规划。特別是学习国际课程的过程中,孩子对未来的思考,对未来的目标和方向都很明确。
因为陈女士本身是校长,又是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孩子四年海外留学经历,我们今天的专访就从家长本身出发,看如何解读国际教育?
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Eli选择留学英国是因为参加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夏令营,夏令营期间他住在剑桥大学里,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环境。剑桥大学是世界名校,所以Eli觉得能在英国读书是件很幸福的事,再加上高中有两位是留英老师,所以给了他一些影响,让他決定留学英国。
在英国Eli学的是生命科学,具体专业是神经药理专业。而专业都是Eli自己选的,陈校长说这些专业选择我们做家长的并没有多加干涉。出国留学很多家长认为好像都要学商、学计算机...但陈校长卻认为孩子的兴趣最重要,并相信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可以发挥最大的潜力
专业由孩子的兴趣来选择
Eli从小就非常喜欢机械类的东西,非常喜欢看工程内部构造的图片,就连画汽车他都会画出汽车的仪表盘,孩子说他想知道汽车是如何做出来的。
以前Eli一直很希望去德国,毕竟是汽车工业大国,所以当时还送他去学了一个暑假的德语,家长也一路支持孩子的兴趣和发展。
不过一直到了高中,看了一部国外的电影,提到药物给人带来的影响,这让孩子看完这电影后有很多想法,认为药物可以影响一个人许多,所以孩子就开始有了兴趣,觉得药物是很神奇的,喜欢阅读的他,进而开始想研究生物化学方面的课程,而学校老师也给了他很多资料,让他在这方面有所涉猎。
而孩子出国的选择也是Eli自己研究申请,因为他是非常独立自主的孩子。再加上现在孩子选择的专业内容,随着他学业的提升,内容有些家长已经听不太懂了。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若不是本科出身,很多家长对于这些学习专业其实还是一知半解。
可是Eli都会贴心的解释,例如如何利用不同药物作用的不同分子机制,以起到特殊的效果。而他们现在的研究课题是解密大脑中新的多肽神经信号,以及阿尔兹海默症当中的蛋白通路模型。
在大学里不光是要读书
Eil在英国读完三年本科后,选择来到美国纽约。在大学里不光是要读书,也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Eil十分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在林肯中心听交响乐。
陈校长认为喜欢音乐也是孩子的释放方式,Eli从小学过钢琴,把弹钢琴当做是一种爱好,Eli不论是高兴或是忧伤时都会选择以弹琴来转化,他平时也喜欢踢足球,通过这两个爱好,孩子的压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释放。不仅要会学习更要会生活。
不要让地域限制孩子发展
陈校长有一位令人羡慕的学霸儿子,但又看不到有刻意栽培的痕迹。陈校长说:的确是如此,在Eli的学业上是真的没有刻意的去规划,一些关键的时刻,Eli会来询问意见,但当他来询问时,陈校长也不会替他做决定,主要还是让孩子自己来选择。
陈校长也说了,不要让地域来限制我们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思考。
Eli学的是神经药理,现在是硕士,未来应该会念博士,将来也许定居国外,作为家长会不会去影响和左右孩子的选择?
陈校长说:其实不会,当初決定出国读书时就达成共识,在哪里发展要看当时的机运。
如果孩子将来定居国外,陈校长也觉得可接受,如今交通便利,距离也已不是问题,主要对孩子的期待还是希望他人生更加丰盈,他可以享受学习带给他的成长,这才是家长唯一的希望。
习惯了孩子不在身边吗?陈校长说:逐渐在习惯,即使是四年了,还是会在某个时刻特别的想念孩子。不过,现在有许多通讯方式,都非常的方便,现在大约一周通一次视频,一次约一小时,每一次都会讲好多话。能像朋友一样的谈话,陈校长对于这样的亲子关系还是挺满意的。
不过是否会因为亲子关系太好而失去当母亲的威严?
陈校长倒是觉得还好,因为当妈妈的幸福感就是看到孩子一天天的成长,而且人家说好孩子一定不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孩子越来越优秀,越来越好,他肯定就是属于更多人,属于这个世界,这个国家等等。
但陈校长认为他的幸福,其实是在孩子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那过程的成就感,并不一定要每天围绕在你身边,才能感受到孩子在身边的幸福。
成为留学生家长后的启发
陈校长认为孩子是留学生,对于自己的办学有非常多的启发,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身处其中也有很多感触,看着学生还有自己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想法可以跟其他家长一起分享。
做这个行业,遇上的家长们的诉求其实都差不多,对于今日中国家长的盲区有什么想法?
陈校长认为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是否要出国留学都有种不清楚,往往都是在国内的高考不理想,进而被动的选择。比如高考考不好,那出国吧?这就是种被动选择,其实更应该去看看国际教育的优势,进而去思考这可以给孩子什么改变,再去选择。
尊重孩子的兴趣
有些家长会抱持功利心,要看城市和排名,陈校长的切身体验是孩子申请大学时的录取,这些学校里当然排名最好的是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但Eli犹豫了一阵子,因为以排名来说帝国理工的确是比较好,可是Eli跟妈妈说要选择伦敦大学学院,但Eli说他想选择的不是学校,而是专业,帝国理工录取他是化学专业,可他喜欢的专业是生命科学。
陈校长认为还是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热爱,孩子选择的是他一生都能热爱的事物才能成功,所以孩子在本科时因为热爱可以彻夜学习,也不因为疲累而感到厌倦,不会抱怨自己的睡眠不足,其实那过程孩子是很辛苦的,周末不间断的学习,但他常跟母亲分享现在实验室里的进展,谈起相关的话题也非常兴奋。在妈妈的眼里也看得出来这才是孩子真正喜欢的,看孩子这么热爱自己的专业,家长也觉得很开心。
所以排名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还是孩子可以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专业,这也是她常跟家长们分享的。
Eli暑假回来也会帮忙陪其他家长聊聊天,但Eli并不会讨厌这种事,也很热衷的分享自己的经历,很多家长也会想听听他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Eli也会去跟国际部的学生们做交流,分享留学带给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同时也会分享自己在国外的生活。Eli每次都可以有许多想法,而且在分享之前他自己都还会做一些资料准备。
就如同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这本书里所提到的,留学就像是出痘子是一定要做的。国外教育其实是种全能培养,尤其在国外的生活其实是种潜移默化的熏陶。留学到底给他什么?如果有条件是可以让孩子经历不一样的成长。
身为一位国际学校校长,在面对家长时,跟家长说这些排名不重要的内容,家长们可以接受吗?毕竟国内的环境,家长还是会在意这方面的问题。
但陈校长也说明了,并不是完全说排名真的不重要,但就是排名不要摆在第一位,综合各项客观的条件来选择最适合的才更重要,但现在家长会很在意希望学校可以帮他们做好规划,陈校长也认为的确是如此,所以在学校里做教育引领时,在孩子们进入高中时,就会开始视不同学生的个案,来做不同的教育分析和规划,也希望透过这过程让孩子跟家长一起成长。
十年来的校长经历
首先这十年里并不是在同一个城市和同一所学校里待着,所面对的问题并不能有相同的回应,在不同的学校里,有些学生一开始选择入学国际学校,这些学生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也没有想过出国留学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做这国际教育的过程中,希望学生和家长可以在这过程中能不断的去明白留学的好处,同时也理解在留学之后将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
孩子如果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可以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这也是陈校长希望可以传递出来的讯息。
一旦孩子进入了轨道之后,可以有更全面的成长,不仅是生活上成长,还是在学业或是人际发展,都会比我们家门口的孩子更强大,在未来这些孩子都可以独当一面,也可以让家长对这些孩子有很多放心。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