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第一部分将先结合最新数据与读者回顾2019年美本的申请概况。而比数据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重要录取决定因素和其他具体对象的变化趋势。第二部分则将探讨2019申请季“创历史”背后的可能原因、进行相关预测并给出专业建议。
申请概况
纵观2019年美国前30名的大学及顶尖文理学院的申请人数和录取率,“创历史”是本申请季最显著的特点。除个别学校以外,大部分学校的申请人数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录取率则在一降再降之后跌到了历史新低。许多人感叹:美国名校越来越难进了。
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仅八大藤校的申请人数就近31万人,而过去7年间藤校的本科录取率下降了2%到8%不等。
然而,也有不少升学方面的专家(如升学网站Ivy Coach的主管Brian Taylor)对此现象抱有不同看法:低录取率只是学校成功营销策略的产物罢了,只能说明它们诱惑学生申请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它们还专门把目标对准许多完全没希望被录取的学生,好使炮灰人数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并不一定意味着美国名校越来越难进。
“哇,感觉好梦幻!”美国德州小哥Jeramy Botwe申请了15所大学,包括8所藤校,以及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结果全部被录取!(这是什么神仙操作……)小哥GPA 4.51,是美国国家高中荣誉生会(National Honor Society)会长、校学生会核心成员、毕业典礼上致告别词的优秀毕业生。父亲来自加纳,后加入美国空军,单亲爸爸。
美国大学总是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拉低录取率而提高“身价”。鉴于这种竞争所导致的不良后果近年来愈发显著,US News 以及 World Report 两大美国大学“排行榜”发布机构去年宣布不再把录取率作为大学排名的评判标准之一。斯坦福大学从去年开始也不再公布相关数据,希望学生不要一味追求名校,而把关注点放在学校与自身兴趣的匹配度上。
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当今时代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不少美国大学在近年来逐步对专业及课程设置作出改革。而为了能招收到与各自的设计理念相契合且能力出众的学生,美本申请中的材料组成、录取决定因素和评估标准等“比赛规则”已在悄然间改头换面。随着风向转变,美国许多高中也迅速对课程作出了相应的改革。美高的学生因此能紧跟“潮流”,在逐年加剧的升学竞争中应对自如。
然而,当对手已经带着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朝着新方向暗中布局时,中国大陆的许多学生却仍被困于过气理念和传统思路的桎梏中,苦苦找寻突破的可能,于是不可避免地在最终正面交锋时被杀得措手不及。根据Ivy Lab导师的观察,相比许多国内的学生,美高学生确实棋高一着,在准备申请材料的过程中感觉更得心应手,近年来的申请结果普遍也更理想。
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游刃有余。要在升学这场赛事中胜出,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投入整个高中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准备、去积累,且需要及时对趋势作出准确判断,并有意识地调整策略。
趋势分析
由于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名校offer的角逐,各大院校为了获得更优秀的生源,评判标准一直在不断变化,而申请材料的个性化已成为如今申请美国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有依据的兴趣
在过去的十年中,除学校成绩、选课难度和标化成绩之外,申请最重要的因素是文书和“(对该校)已展现的兴趣”(demonstrated interest),例如有无访校、是否在早申请阶段申请、是否曾和招生官沟通以及面试等。这两个因素不仅提供了重要的个人背景信息,还可以用于衡量被录取的学生最终是否会选择入读。
而现在新的趋势是,美国大学越来越看重“(对该校)有依据的兴趣”(informed interest),也就是通过“为什么选我们学校”(why school)等补充文书来判断学生对学校是否有足够且有针对性的了解(如学校校训、传统、价值观、课程设置、学术资源等)、是否真的相互适合。这也就是以下要说的“匹配度”
匹配度
美国大学越来越强调个人与学校之间的“匹配度”。这就需要学生个性化自己的补充文书,充分体现他们为什么适合这个大学、这个大学为什么合适他们。对于补充文书的问题,回答得越具体、细节越丰富越好。申请者不能只是格式化地描述教授、专业、社团等,而要阐述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强调自己的特质和学校办学特色与个人需求之间如何匹配。
例哥伦比亚大学大多数学生说他们想去哥大,是因为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核心课程。但除了这些一目了然的答案之外,必须说出更具说服力的理由,例如:是否有特定的教授或课程让你产生共鸣?学生团体如何?该校的学术文化如何与你喜欢的学习方式相匹配?
宾夕法尼亚大学
如果你说选择宾大是因为它非常注重实践和跨学科、开设了九个双学位的交叉学科项目,那么,你还需要在文书中清晰地展现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举例说明自己对交叉学科的浓厚兴趣。
个人品质
招生官非常看重个体如何积极地影响课堂、学校和更大的社区。对于这些无形的个人品质,招生官将如何寻找证据并进行评估? 首先,老师的推荐信能非常明确说明学生的性格,并提供具体例子。此外,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也是一种重要渠道,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选择以及所关注的领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招生官会在学生们课外活动的持续参与记录中寻找相关证据。
例卡耐基梅隆大学为每位申请人制定了标准,用1到4分来评判其领导力、毅力和其他特征。麻省理工学院
格外注重申请者的韧性、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例如,补充文书中有一题为“讲述一个你所经历过的最重大的挑战,或说说你如何应对一个计划之外的重要事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在补充文书中要求学生“讲述一个在教室内外与他人协作的经历,并说说你学到了什么”。对此问题的回答可以突出显示申请者在其他申请材料中难以显现的软技能:领导力、沟通能力、敏感度和直觉等。
罗切斯特大学
在补充文书中要求学生谈谈他们“如何利用自身的能力去完成那些需要被完成的事情”,重点关注学生在社区中的影响和个人价值观。
斯沃斯莫尔学院
格外关注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且拥有同理心的申请者。
鲍登学院
招生办主任惠特尼·苏勒(Whitney Soule)在去年早申请结束后明确表示鲍登看重学生是否懂得关心他人(做事时能从关心他人的角度出发,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关注他人的健康、兴趣、思想、感情和需求等)。因为这样的学生能更好地吸收、测试新生事物,有更多的观点和选择去解决问题。
在挑选学生的过程中,招生官寻找的是非常具体的个人特质——开放性、好奇心、同理心、慷慨大方、对自我之外的世界的认知等等。换句话说,鲍登非常注重寻找与之价值观相同的学生。
补充材料
除了文书以外,个性化更表现在奖项、课外活动的表述等方方面面,且越来越多的大学愿意接受补充材料,例如科研论文、艺术作品集等。现在一些大学已经采取措施将这些个性化的材料纳为入学评估的一部分。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