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今天从国新办获悉,教育部2019年1号留学预警直指美国留学:
预警指出,一段时间以来,中方部分赴美留学人员的签证受到限制,出现签证审查周期延长、有效期缩短以及拒签率上升的情况,对中方留学人员正常赴美学习或在美顺利完成学业造成影响。教育部提醒广大学生学者出国留学前加强风险评估,增强防范意识,做好相应准备。
相信新闻联播看的多的同学应该是有听话听音的能力了,话说的很婉转,但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准备去美国读书的同学,要“做好相应准备”,自己想想。
晚间的新闻联播也报道了此事:
同时明日的人民日报和多家媒体也将就此事发表评论员文章,这个套路,很熟悉。
小编不必多做解释,大家也知道:
毛衣战不仅仅发生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教育领域是迟早的事。尽管作为美国的大学,作为美国的教育机构,谁都不想得罪国际留学生占比第一的中国,但国家政策和产业相比,是有轻重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我国的整体留学人数并不会下降。因为这是由我国国民收入增长与教育需求错配而导致的根本性原因,这不是国家政策导致的。同时,国家对于出国留学这件事一直是持鼓励的态度,越是毛衣战,越不太可能闭关锁国。
随着央媒和教育部的表态,以及各个信息渠道的新闻,小编可以判断:毛衣战烧到国际教育领域(不仅限于高科技教育领域的交流,参见IEEE事件等)已经是既定的事实,如对美国对华政策有所了解的人应该知道,限制中国的政策,并不是金毛总统的个人观点,而代表了美国两派的态度。且短期内(5年内)难有改观,甚至并不会伴随美国政坛更迭而改变。
如果你有关注ETS最近的一波波新政,你应该清楚,春江水暖鸭先知,各种先导数据已经反映出赴美留学人员正在下降。
国家政策决定留学人员的走向,这一历史规律还会起作用,毕竟没有孤立的个体,每个人的命运都与自己的国家息息相关,谁也无法逃开。可以参考远期的南斯拉夫SJ,近期的韩国SD或台湾。
那么,如果赴美留学人数将下降,而整体留学人数还会保持小幅增长,哪个国家会井喷?
一定还是在QS100之前的国家,这一点不会改变。
众所周知,华为的一系列事件让ZF很难对加国有好感,跟随美国是枫叶国的既定国策,这一点不容更改,为了北美协定,以及MWZ事件,很难预期加国留学人数会有所增长(保持不变已是万幸)
接下来是五眼之一的袋鼠国,最近一年澳洲对华政策逐渐越来越强硬,澳新对于HW的表态也加剧了中澳之间的矛盾。具体到赴澳人数来看,今年上半年还是增长的,墨尔本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对于申请者要求的不断增加以及澳教育部正在考虑取消语言班的政策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但真正会迎来一大波中国留学生井喷的国家,应该是英国。
维持与大国之间微妙暧昧的关系,是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所希望的,但想维持这种关系的前提是国家实力。具备这个实力的,在QS前100的国家里,也只有英国了。
第一,截止2019年,以IGCSE和Alevel为课程体系的国际学校已经是民办学校和国际学校的第一大课程体系,超过AP和IB。并且随着2019-2020年该体系国际学校数量将翻倍,预期2021-2022年赴英读本人群数量将大幅上升。(特别是G5或Times前10)
第二,无论脱欧与否,英国在QS前100的学校数量,也将长期稳居第二位,教育质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中英关系,随着今年高层的频繁互动,大概率会保持稳定。
其实真实数据已经反映出来,在2019年的英国申请中,学校不断提前关闭的申请,水涨船高的入学要求已经侧面反映出赴英留学人数增长将必然带来更加激烈的申请竞争,特别是在多元文化保护政策的支持下,同一地区(大陆)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笔者最后想跟大家强调的是:作为一个留学生选择什么国家,选择什么专业,选择读研究生还是博士,看似是一个个人的自由选择,但实际上它与国家与管家的关系,自身国家的实力,目标国的经济,教育,外交实力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但确实存在一个国家内的个体,个人的命运与选择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这一点,可能真的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能体会。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