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联系我们:CECC联华教育,最专业的泰国教育服务
微信:cecclianhua
作为一个中国家长,你是否会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上课时,能专注地听讲,不插言,不胡思乱想。
准确理解老师的教学主题。
无论是做作业或者画画,都能交出正确、漂亮、齐整的作品。
曾经,我为大Judy不是这样的娃而感到森森的忧桑,特别是回忆起她从小当班长的老母亲本人,好像一直就是大家口中的“别人家孩子”。于是,怀揣着她能向小优秀更靠近一步的美好梦想,从大Judy中班开始,我们就开启了去东南亚国际学校的插班游学生活……
△2016年暑假,大Judy在清迈插班游学
△2017年寒假,大Judy在普吉岛插班游学
△2017年暑假,大Judy在芭堤雅插班游学
三年来,我考察了泰国各地近百所国际学校,每年寒暑假都带着孩子泡在那里深度体验。泰国的国际教育品质与欧美接轨,师生的国际化程度都很高,但随着对泰国国际教育的不断了解,我的教育观却在一次次被刷新。而让我彻底放下想让大Judy成为别人家孩子的执念,是在今年寒假行走课堂活动中,听了Reign的一番麻辣点评之后。
Reign是我几年前在曼谷探校时认识的中国籍老师,她一直在泰国国际学校工作,拥有多年蒙氏和IB PYP执教经验。当时,我们的队伍由十个亲子家庭组成,大部分也都是来自国内的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
既懂礼貌,理解能力又强,可以说,这群孩子就是我理想中的别人家孩子模样,但Reign却不这么认为,她非常犀利地告诉我,也许看似乖巧懂事的背后,正是好奇心、探索欲、人际沟通、解决问题等软实力的缺失。
告状求关注or缺乏问题解决能力
有一天,爸爸妈妈们出去玩,Reign带着孩子们在酒店的KIDS CLUB 里上课。课后,Reign满脸震惊地对我说,“晓芮,你知道吗,两三个小时的课,我居然接到五六十次告状!”
Reign的话让我有些意外。因为这种场景在我看来很常见啊,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但Reign却非常严肃地表示,这种频繁地告状背后,反映出的其实是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理解他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我不知道国内的老师会不会给孩子传递‘你们要自己去解决处理矛盾’这样的意识。但在泰国国际学校,尤其是IB教育体系中,我们很重视培养小朋友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Reign给我看了一张图,是他们学校经常使用的工具——“争执解决转盘”。当孩子们有矛盾时,他们会一起走到那个角落里去转转盘,指针指到哪里,就用相应的解决办法去解决他们的矛盾。
Reign告诉我,这只是很小的一个例子。其实工具使用的背后,就是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回想起来,大Judy插班一些国际学校幼儿园或者暑期班时,很多时候会是混龄上课,一开始我不太理解,有次和一位美国校长交流时,他告诉我,让混龄孩子在一起学习活动或完成某项任务,可以非常好的去引导他们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认识彼此的不同,相互学习和彼此包容的教育。
这也正是我在了解IB教育时,特别触动我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让学生明白“尽管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但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是正确的”——这也是决定将来孩子能否成为“世界公民”的认知基础。
所以,喜欢告状,看似只是孩子们求关注的一种表现,但却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及开放包容的格局建立,有着相当大的杀伤力——Reign的国际教育视野,把我带入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的全新角度。
认真听讲or缺乏发散性思维
Reign给孩子们讲《曹冲称象》的英语绘本。课堂上她问孩子们,“如果换作是你,还有其他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孩子们沉默……她又问,“我们是否可以造一个巨大的称呢?”Reign一直在启发式提问,但孩子们却都乖乖地安静地坐着,眼巴巴地看着她。
“你不觉得在我提问的时候,孩子们太安静了吗?”
后来,Reign给我描述了在泰国国际学校里,孩子们听这个故事时的场景。
“这个故事在国外其实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所以我讲故事的时候孩子们也都知道标准答案,但他们会七嘴八舌、纷纷抢答,比如:老师,我们可以造一个超级大的称,另一个孩子可能会反驳:不行不行,那时候还造不出那么大的称,可以把大象切开……虽然可能孩子们的方法比较天马行空,但那种课堂的气氛非常好。”
“哪怕老师给出答案,孩子们也可能会反驳,说老师凭什么你说的这个是对的,我觉得我的办法也是对的。”
在泰国国际学校里,孩子们没有那么大的升学压力,老师也不会急迫地要求孩子们去学会什么知识、技能,而是希望能够培养孩子们Action的能力,启发完全不同的学习方式,从原有习以为常地被动接受,鼓励孩子尝试被激发兴趣后的主动探究。
尤其是在IB 体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导者,除常规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引导与倾听,这与国内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家长”角色截然不同。
Reign的话令我想起女儿大Judy在连续三年的寒暑假都去泰国插班游学后,回到魔都体制内小学,课堂表现明显比其他孩子更“活跃”,我也因为她“上课不够专心”而被老师约谈过。在思维方式上,大Judy也显得有些“不走寻常路”。
有一次我参加家长公开课,老师在讲《树和喜鹊》:一棵树很孤独,一只鸟也很孤独。后来种了许多树,每棵树上都有喜鹊,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这时大Judy举手问老师:“为什么一棵树不能和一只鸟做朋友?”
老师回答,“可能树和鸟不能说同一种语言呀。”
老师的回答很巧妙,并没有打击大Judy的天马行空,但我能感觉到,她也并不愿意引导大Judy沿着树和鸟做朋友这个方向去发散思维,而是尽快把孩子们可能已被大Judy放飞的思路,拉回到“标准答案”上去。
学习,不应该是填鸭式的灌输
其实,对于大Judy的学习,我从来没有什么鸡血行为,我的目标一直是可以把她培养成一个对学习充满热情和持久力的终身学习者。
我所知道的泰国国际学校,大多也是奉行这样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这也是我连着三年带大Judy去泰国国际学校游学的重要动机。Reign告诉我,在她平时教的孩子们身上,都能看到知识面广、求知欲强、探索欲强的特点。
“泰国国际学校注重跨学科学习,立体的学习,教学内容也更生活化。因为我们并不把学习放在一个非常高高在上的位置,而是希望将学习和生活完全融到一起,让孩子们在真实的世界,学习解决真实的问题。”
比如孩子们学静电,中国孩子可能是在实验室学习,在泰国国际学校老师会让孩子在地上打滚制造静电。
Reign还给我举了一个小例子。幼儿园的孩子学习自己用餐时,常用手去抓蜂蜜芝麻吃。在国内幼儿园,如果看到这样的场景,老师大多会制止吧,即使在家里,父母估计也会跳起来,“赶快去洗手”!
但是泰国国际学校的老师们,在确保孩子们充分洗干净手的前提下,会鼓励小朋友用手去吃,让他用手去感触,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老师也会在旁边启发他,你的感受是什么,是觉得可好吃呢,还是觉得不方便?
孩子去洗手的时候,会发现手很粘并不好洗。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他会逐渐学会使用工具去吃东西,而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要用手去抓。这种探索学习,比老师父母说教的效果会更好。
这样的教育模式,是为了唤醒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如果我们依然将知识、技能传授当作教育的根本,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力和创造力,这可能真的会让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失去自我,更无从谈起所谓的全球竞争力。
最后一次课堂是在海豚园,当时有一个简单的小手工,需要孩子们给海豚画填沙子。然而当我们拿到孩子们的作品时,发现几乎所有的画都一模一样。孩子们把沙填在了线框中,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几乎没有任何创意性的发挥。
Reign给我看了一幅她的学生类似的作品。在这张画里,不但有填色,这个孩子还画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甚至奇怪的小人。
Reign说,课堂上老师们还会启发孩子,海洋里除了各种生物,会不会看到垃圾?并从这个话题延展到海洋生态环境,海洋保护上来。而这种“地球公民意识”,几乎贯穿于泰国国际教育所有的教学中。
所以,从大Judy中班开始,我会每年带她到泰国游学。泰国有着国际化的social氛围,良好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和多民族文化,我认为,这里非常适合成为她成长过程中获取全球化视野和公民责任意识的“第一站”。
看过晓芮的投稿,老实说小爱被这里的氛围深深的吸引了。不得不承认,泰国的国际学校将以探究式和全人教育著称的IB教育融合并实施得非常好,但纵观很多家庭,能做到像晓芮那样,每逢寒暑假,在国外一泡就是一两个月的实属少数。
后来,晓芮告诉小爱,她和Reign还共同发起了一项叫做“行走课堂”的项目,用旅行的方式,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能高效汲取国际教育的精华,同时,她还将IB课程也加了进去,设计并不断优化成为了“行走中的IB课堂”。
七天的行程里,粑粑麻麻们自在放飞,老师带着孩子们在酒店里进行两个整天的IB PYP课程,课程的重点就围绕着每天的活动和行程展开,孩子们完全可以感受到国际教育“玩中学”的魅力。这样旅游+学习的全新模式,小爱之前可真没有见过!
在象岛的两个完整的白天,孩子独立在酒店由老师带领上课活动,家长拥有两天的自由活动时间。提供一次在酒店的泰式按摩和下午茶入住时预约使用时间,其他时间自由活动,可环岛,前往白沙滩逛吃按摩,瀑布探险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