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每天嘻嘻哈哈,背地里暗自努力,最后成果一出来,还要说哈哈哈我没有很努力啦。 翰林全日制有一位“特殊”的学生,每天快快乐乐,人缘极好,自封副校长,最后考上了QS排名29位的曼彻斯特大学。但一开始的时候,他说的是“我只是想有个大学可以上。” 能让这位乐观得像向日葵的同学说出这种话,实在是因为之前他的上学经历太复杂,堪称九九八十一难!
PS:至今,这位学生的大名在翰林还是一个秘密,但提到他的英文名“Hunter”,大家就都知道说的是谁。
人物Card
姓名:Hunter
学术背景:上海国际化学校+英国私立高中+科桥学院+翰林全日制
全日制起始时间:2017年11月
申请学校: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已录取)、伦敦城市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已录取)、萨里大学(已录取)
申请专业:管理专业
AS预估分:数学A、中文A、经济B
A2成绩:数学A、中文B、经济C
“我是全校少有的不补课的学生”
最开始,Hunter是在一所上海比较知名的公立初中上学的。而这所公立学校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经到了几乎所有学生都要补课的地步了,所以不补课的Hunter成为了课堂上不被老师关注的学生。甚至因为老师会跳过学生们在培训机构学习过的内容,导致最后Hunter的学习进度跟不上,成绩跟着一落千丈。
虽然成绩不如人意,但因为Hunter本身的性格非常好,所以班主任还是很喜欢他,课外也会抽时间给他补习。
可到了初三,Hunter原本的班主任没有跟班走,这下让Hunter的在校生活雪上加霜。因为新来的授课老师觉得他成绩不好,所以多次在学校里刁难他,Hunter的妈妈对这种情况难以忍受,所以匆忙把孩子送到了一所上海的国际化学校。
“在国际化学校我很开心,但是这些也不是我想要的”
提及那所国际化学校的时候,Hunter还是蛮开心的。“在那里,老师不是以成绩衡量学生,而是以能力分人。”
国际化学校的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成长的机会。比如Hunter虽然在国际学校表现得有点调皮,但是老师认为他的能力很好,经常给他活动的机会,还推荐他去当主持人。
“如果是在以前,可能只有学校里排名前几名的学生才有这个机会。”Hunter回想起来,还是很感谢在国际化学校里的这段经历。
可另一方面,Hunter觉得国际化学校的课程太简单了,“就算上课睡觉也能考满分”。这么容易的课程让Hunter觉得“很没意思”,“这些不是我想要的”。
这种情况下,“可能我爸妈觉得我能力挺强的吧,就把我送去英国了”。回想一下,Hunter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
“一顿饭就把我送到英国去了”
机缘巧合之下,Hunter跟爸爸出去吃饭的时候,Hunter的爸爸了解到一位朋友的孩子去了英国读书,而且在那边“读得还挺好的”。于是当即转头问一边玩手机的儿子要不要去英国,无心参与大人话局的Hunter随口应了一声,然后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办签证、转学校、准备各种杂物,一个月时间里,Hunter被安排去了英国伦敦的一所私立高中。
对于这所就读了一年的英国高校,Hunter的评价是“教学质量非常水”。原来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候,Hunter请一位国内的朋友帮他补习。结果发现这位朋友用1个小时就讲完了外教上了3个月的内容。
深感震惊的同时,Hunter也认为“还是中国人教中国人更好”。把这个想法和父母讨论过后,父母也同意了Hunter回国内来读书。
“接到科桥的传单,觉得近所以去看了看”
回到国内的之后,Hunter发现自己没学校可去。公立学校没法去,私立学校太多,无法决定。后来偶然发现“科桥学院”的宣传单,觉得刚巧离得也蛮近的,那就去看看吧。
去了之后发现科桥学院的装修做得很温馨,像一个家一样,“不像其他的高中装修得像医院一样,冷冰冰的”。刚巧科桥学院也是第一年招生,沈星校长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Hunter就这么来到了科桥学院。
结果到了科桥学院之后,除了英语和数学,Hunter其他科目的学习进度都跟不上。虽然科桥的老师很负责,但是Hunter觉得实在不好意思在上课的时候老是举手麻烦老师,“不能因为我一个人把其他人的进度都落下了”。
在科桥学习了2个月以后,Hunter了解到了翰林全日制。在翰林的安排下体验了全日制课程后,Hunter觉得这就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为我这个人本来就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再加上基础不是很好,又不敢在大班课上提问,所以我觉得还是一对一的教育更适合我。”
鹰击长空,向阳生长
2017年11月,Hunter从科桥学院转学,正式成为了翰林全日制的学生。之后,住宿、学习都在翰林。
学习上,一开始Hunter也觉得非常的吃力。沈星校长点评他的学习时,也说“翰林全日制的课程非常适合他,因为是一对一,所以针对他的课程非常个性化,最起码能保证上课的内容他能听懂,只是课程进度比较慢。”
但在翰林的助教和老师的帮助下,Hunter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
Hunter在翰林的助教是庄老师,昵称是“桶”。Hunter和这位助教的关系非常好。“我在18年1月有两场考试,一个C12,一个M1。当时桶就天天督促我刷卷子,一个两份,每课一份。每次批完卷子后都给我分析错题。”这样,在3月份成绩出来后,Hunter的成绩也有了比较大的提升。
当然,这也要归功于翰林“风格各异”的教师们。Hunter的好人缘不仅体现在能和几乎所有学生们玩在一起,和老师们也非常玩得来,甚至还自称是翰林的“副校长”。
比如他评价给他上课的数学老师是“无微不至的爱”,问他题目的时候,他会把题目先翻译成中文,再从头到尾细致的讲一遍;而中文老师是“行走时自带BGM”,讲课时会把课堂内容结合实际,讲解得非常完美,让以前经常在语文课上睡觉的他感觉很有趣,甚至能在回家后和妈妈讨论上课的文章。
“我妈妈很惊奇我居然主动学习了起来,说想有机会听她的课,看看是什么样的神仙老师!”
这种学习氛围下,Hunter觉得自己的转变很大,“记得最晚的一次我在翰林学习到了凌晨一点,很开心,因为没人打扰我,能安安静静地做题。”
向阳生长的背后,是家庭的支持
Hunter的家庭属于“严父慈母”型的,一直是学霸的父亲一度对孩子的成绩失望过,但是Hunter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非常认可,因为“除了成绩之外,Hunter真的是个暖男哦”。
根据她的讲述,从小Hunter就特别懂得感恩。初中老师给他补课的时候,有一次下班晚了,妈妈来接他,但是Hunter还坚持要和老师走到车棚去,理由是“那边很黑,老师会害怕”。来了翰林之后,还在老师生日的时候给老师买礼物。
在学习上,家里对Hunter的学习要求也是有求必应。因为在Hunter的妈妈看来,孩子自由快乐的长大是最重要的。这种宽容的家庭氛围,或许是让Hunter养成极高的情商的原因——心中有爱的人,对世界也充满爱意。
现在,Hunter的妈妈表示,曾经她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但孩子在翰林的成长让她看到了更多的可能,也希望孩子以后能够更加的独立自主。
“我希望能当飞行员,也希望能读个好学位”
虽然已经获得了曼彻斯特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萨里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但今年5月,Hunter还需要再考一门经济,现在也正在努力备考中。
谈到来,Hunter表示首先能大学毕业就好了。他对自己现在还有的缺点很清楚,那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不够。现在在翰林还是有老师带着他去学习的,但是如果以后去了英国大学,那就要自己安排学习计划,这一点还是有点难。
之所以选择管理专业,Hunter表示是怕自己选别的专业读不下来。“其实当时还看到过有一个叫‘Chinese’的专业,特别让我心动,但是我的中介骂了我一顿,说这个专业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让我不要选这个,所以最后我放弃了”。
而报考萨里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也是因为虽然他们的学校排名不是很高,但是这两个学校的管理专业排名比较好。
不过,虽然Hunter选择了管理专业,但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当飞行员。这起源于他的母亲曾经带他在飞行舱里模拟飞行过,Hunter非常喜欢这种飞行的感觉,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当飞行员的梦想。
但是,飞行员飞行时所处的狭窄空间却令Hunter感觉比较讨厌。所以,在计划未来的时候,飞行员只能作为兴趣保留。在Hunter真正的人生计划里,好好学习,拿到一个好学位,是未来做其他想做的事情的基础和底气。
最后,也摘录一段Hunter的学习心得,送给所有在求学路上勇往直前的莘莘学子。
“在翰林上课的只有两种人,学霸和学渣,我是后者,但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现在认真学习,是为了以后去一所好的大学,去开阔眼界,认识有趣的灵魂,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虽然是学渣,但翰林给了我通往学霸的车票,至于能不能赶上这班列车,就要看自己跑得够不够快,是否勤奋,是否努力。到了那时,我相信列车一定会为你停下,并且带你领略未知的未来。就像沈星一直说的:天道酬勤!”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