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科学》课将进入到千万小学新生的课堂上,使用全新的教材,采用全新的科学教育理念。教育部称“科学”的重要性将比肩“语文”、“数学”。
科学将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股清流,还是异化成另一个“奥数”?疑问非常多。但无论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改革,中国科学基础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了。
作者:橡树君
........................................
科学课进小学一年级课堂
今年秋季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将出现一门全新的课程——《科学》。小学科学课的设置,根据的是今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标准》中强调:小学科学课被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将科学课起始年级从小学三年级提前到一年级,科学课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高度前所未有。 科学课为何受到国家如此重视?对学生来说,上好科学课为什么如此重要?当然更多家长关心的是,科学的重要性提上来了,那师资和教材跟得上吗?强调思维训练和实践的科学教育,会否变成另一场应试教育的军备学术活动呢?疑问非常多。
其实把科学教育置于全球环境来看,中国教育部做出这样的决定就一点都不突然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教育正在发生剧烈、深刻的变革,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对科学教育报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无论是主动求变,还是被动推着,中国科学的基础教育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地步了。 比如说,美国在2011年7月出台的《K-12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领域概念和核心概念》(简称《框架》),继而在2014年出台“新一代美国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下简称NGSS)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教育的新思想。这不啻为对美国施行了17年的科学教育的“大换血”。
《框架》中以概念描述明确规定了K-12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习的具体内容,NGSS则以贯穿学科和年级的组织方式,给出了具体和详实的内容和实践指导。这些科学教育新思想紧密联系现在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成为时代潮流。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好科学课的意义就更为重要了。从目前的趋势上来,科学课比重将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加大的趋势是毫无疑问的。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想要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拥有科学思维几乎已经是必备技能了。在将来,一个不懂得科学,没有科学思维的人,几乎与“文盲”无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在美国,已经有18个州采用了NGSS进行科学课授课
新科学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对家长来说,我们对这门课既充满期待,又保持怀疑。
既希望它能够成为小学课堂中的一股清流,真正担负起科学启蒙,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究精神的领路人,又担心它在整个应试教育的传统思维中,异化成另一个“奥数”。当然,在这一切担忧发生之前,更现实的问题是:这节课学什么?这节课谁来上?
郁波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今年9月进小学课堂的教科版《科学》教材由她主编。她在回答“科学课学什么”这个问题时,这样说:“对孩子们而言,学习科学,并不仅仅是学习某些科学性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思维’。” 郁波在一场关于科学与教育跨界合作的主题沙龙上补充:“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优势和追求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要孩子们掌握碎片化的知识,比如植物的组成部分、动物的身体结构等等。
这些知识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 ‘在更宏观、更接近自然的图景下,让孩子们了解自然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及人们认识自然的方法和过程。孩子们需要了解科学家的工作,需要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实践和思考。科学教育必须将科学家做科学的方法,融入到科学课程中去。’ 这种理念与美国NGSS所强调的核心思想相吻合。NGSS框架希望学生“关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非仅仅是对事实的记忆。”
举例来说,1998年美国加州3年级的生命科学标准表述为:“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都具有生物结构,以支持它们在生长、生存和繁殖等方面的不同功能。”
而NGSS的3年级生命科学标准表述是:“建立模型,说明尽管每一种有机体都有独特而多种多样的生命周期,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出生、成长和繁殖的过程。”
简而言之,具有科学思维的意思是:你可以记不住某个知识点,但你必须要了解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这个结论。在信息爆炸,知识指数级增加的未来社会,这项能力的重要性,我已无需赘述。
科学课需科学家的深度参与 网友塞德里克在这则新闻下的评论是:“深深怀疑小学老师连科学是什么都不懂。”
另一位网友则说:“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意识是当务之急。”
还有网友则比较悲观认为:“无论学什么,只要没考试,老师就随便教教,只要有考试,就以教解题方式为主。”
虽然也有不少家长小学一年级设置《科学》课充满期待,然而这门课到底能上到什么程度,确实与一线教师的科学能力息息相关。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也有比较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但成千上百万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提高的。这不仅是家长所担忧的,《科学》教材的主编郁波也深知其难。
郁波透露:波在2002年到2012年期间,她曾协助南京大学教育学院张红霞教授分两次对全国21个省市近4000名小学教师的科学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科学性质的理解,比如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表现出了较低的水平。10年间,这个状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善。
郁波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对科学性质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事。对教师来说,不懂科学的性质,不知道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差别,就不能真正上好科学课,甚至还又可能将伪科学引入课堂。郁波提议,科学家应加入科学教育的队伍中,并担当中坚力量,而不仅仅是简单为其站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参与就是让科学家对教师进行培训。 路漫漫其修远,从1919年“赛先生”旗帜高举,到21世纪科学课在世界范围内变革。科学教育或科学启蒙,仍然是下一个百年的主题。
蓝橡树未来学校秋季“科学班”即将开课!科学教育知易行难,跟对老师,用对方法最关键!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