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数,不是为了让孩子提高成绩,而是为了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
01 前 言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通过这种方式和大家交流。上海的教育资源,好的能好到天上,差的也能差到天上。为了让孩子能够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即日起,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一道奥数题,我不是特别建议大家去报一些价格昂贵的辅导班,甚至师不建议孩子去上辅导班,你见过哪个清北大是上辅导班上出来的,说实话,课外辅导班没有必要上,把教育做成一门生意,和教育的本质有点相违背,真的是为了孩子,就应该免费教学,打着免费课程的幌子来做转化学员的储备。
02 实 战
今天的题目是平面分割问题,题目来自美国的一次数学学术活动,解题所用知识不超过小学4年级。
题目(5星难度):
在平面上任意画12个矩形,最多把平面分为多少部分?
讲解思路:
这道题属于平面分割问题,如果直接考虑12个矩形,将陷入思维的泥潭很难求解。我们采用递推的思维,
与昨天的题目思维方式类似,假设现有n个矩形,最多把平面分为a(n)部分,考虑增加1个矩形之后,最多能增加多少部分。
注:递推思维应用非常广泛,数学归纳法就是基于这种思维,在计算机编程中也经常用到。
先思考第一个问题,从1个矩形增加为2个矩形,最多能增加多少部分?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显然2个矩形的交点最多时,增加的部分也最多。
2个矩形最多有8个交点,1个矩形时把平面分为2部分,2个矩形时最多分为10部分,因此最多增加8部分。
再思考第二个问题,从n个矩形增加为n+1个矩形,最多能增加多少部分?类似于步骤1的过程可得,从2个增加为3个的过程,最多增加16部分;
从3个增加为4个的过程,最多增加24部分;
……
可以让选择合适的前n个矩形,并选择合适的第n+1个矩形,使第n+1个矩形与前n个都有8个交点,则此时最多增加8n部分。
再思考第三个问题,考虑原题目的答案。综合步骤1和步骤2的结论,将12个矩形逐步放入,每一次都增加尽量多的部分,最后分成的部分最多是
2+(8+16+…+80+88)
=2+8*(1+2+…+11)
=2+4*11*12
=530。
所以最多分为530部分。
思考题(3星难度):
小明在平面上任意画了12个三角形,小红在平面上任意画了12个矩形,2人都想着尽量把平面分成更多的部分。谁把平面分成的部分多?
学习奥数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奥数是不同于普通的数学内容,求解奥数题,大多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但有规律可循,讲究的是个“巧”字;
不经过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乃至“抽丝剥茧”,是完成不了奥数题的。
奥数的本质是要在没有合适的工具前提下,尝试发挥创造力用不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例如说:小学奥数题有一类题很适合用方程来解,
只要允许你使用方程那就是不用动脑的,但偏偏方程又是初中才教的内容,所以你要想办法不使用方程来解决。
玩奥数最重要的部分不是奥数,而是玩乐的过程本身。如果学生能把这种自信和创造力带到成年人的工作当中去,
这就是一种显著的优势。自信是指,无论面对什么新的领域,你都有自信将自己在一个领域攀到顶峰的创造力和意志力拿过来,然后再来一遍。
挑战奥数题中获取的意志、思维、方法,其实也可以多少应用到其它领域。至于创造力,我们不如说说常见的缺乏创造力是怎样的。
缺乏创造力,就是员工对着老板说「因为缺乏 XXX 前提条件,所以 YYY 做不到,这是行业常识」。
我们现在不缺能够按部就班做事情的螺丝钉,缺的是在常识认为不可能的前提下仍然能够把事情做出来的创造力。
我很喜欢这句话:「设计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个问题任何人都能看到有 A、B、C 这三种方案,但都不够让人满意,都不能做到抛离竞争对手,这时候必须有人能找到 D、E、F 甚至更多的方案,这就是设计。
奥数就是一个用设计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奥数成为小升初的关键条件
现在在小学奥数已经成为小升初的关键条件,如果想进一所好的初中,选拔条件奥数是必备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费心费力让娃娃学奥数的原因。
虽然年年鼓吹要取消小升初考试,但很多学校在选拔优秀生时,不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进行,是很难完成选拔的。学校里为了完成任务,为了不让家长寒心,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拿到很多“优”。但孩子也是有优秀良好之分的,而且对于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可能取消优等之分!
既然如此,好学校,肯定就要看你的一些能力了。比如你有没有拿过奖,你有没有什么特长?
对于大部分孩子,特长一般都不是太“长”,所以你一定要有一定的奖项!这些奖项中就包括了奥数方面的。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