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走在前面,起到引领、扶持的作用。家长要十分清楚孩子成长的路径及节点,适时规划、未雨绸缪。
从小到大,儿子都在公立重点学校就读,就连幼儿园,上的都是一所国内著名的公立园。升入初三以后,我们一开始考虑的也是参加中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公立学校普高或者国际部。因此,这一年以来,和大多数初三的孩子一样,我们都在全力以赴备战中考,每日游走在语、数、英、物、化之间。做过的卷子堆积如山,仅有的一点点课余时间也是用来补课。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呢?当发现身边的朋友有人开始上国际学校时,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于是,从去年起,开始对国际学校进行了解。一开始可以说是“非常盲目”地去探校,然后发现这样不行,于是参加国际学校联展。
我了解的第一所国际学校是一所并不太知名的私立外国语学校。当时之所以第一个就跑去了这所学校,是因为一个朋友的孩子从这所学校毕业,申请到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这所学校有一位著名的校长,生源一般,但是升学不错。当时听了校长谈他的教学理念和他孩子在国内重点中学求学的经历以及在国外读书的体会后,出于认同,尽管这所学校硬件设施非常差,我还是把它作为了可以垫底的备选学校之一。
点对点的了解又费时间又盲目,于是我后来改为参加51上私立办的国际学校联展。展会上的学校以私立国际学校或者是公立学校国际部为主。我自己梳理出来一些这些学校的特质:
一、注重孩子全面发展,不局限于课本所学,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丰富多彩,理科与人文、艺术并重;
二、不是填鸭式教学,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英文教学比例大,但能做到中西结合;
四、有一定比例的外教或海归老师任教;
五、采用国外教学体系或与国外机构合作办学,直接引入国外教学理念或教学体系,很多学校有外方校长;
六、已有毕业生的学校,升学情况还不错。
当我面对这么多学校时,我发现他们都各具特点,所以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才好。我想,家长最看重的不外乎几点:升学情况、管理水平、师资队伍以及硬件设施(但最后这一点,如果升学好的话,硬件甚至可以忽略)。
根据自身情况初步筛选以后,从四月份开始,我利用空暇时间,开始带着儿子参加国际学校的入学考试。由于他一直在公立重点学校读书,小学时还在美国上过半年学,英文比较好,所以他参加过考试的学校全都收到了offer。
探校后放弃公立校
在一模结束后,儿子还想参加中考。以他的成绩,是能够考上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公立学校一直是我们妥妥的选择,一是因为教学质量过硬,有那么多光彩的升学案例;二是因为公立学校学费便宜。于是,我又在开放日去了公立学校国际部。但这一次探校,让我们决定放弃中考,放弃公立学校国际部。原因主要是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课程设置问题:高一70%的课程是国内课程,仅有的英文课程是几门Pre-AP课程。到了高二,国内课程有所减少,除了2门Pre-AP课程外,又增加了几门AP课程。高三是准备国内会考和继续学习AP课程。
这与我心仪的某美国学校完全不同!简单地说,就是升学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而我,更看重的是学习的过程。
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之中,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哪些能力,是否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力,学校生活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方面,这些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升到理想的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只是人生进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已。
但决定放弃公立学校,就意味着要放弃北京学籍,而且再也回不到这个体制之中。可是,人们又说国内的教育基础打得牢固,国外的教育学得浅。是不是这样的呢?
为了搞清美国的教育到底是怎样的,我买来了全套的加州中学教材,上网查了美国“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初步浏览后发现,美国的课程知识面极宽,而且更加注重实用性。
举个例子
比如有一门课叫“SUCCEEDING in the world of work”(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内容从自我评价、职业探索、找工作到终身学习,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如何找工作、换工作,职业道德,构建积极的人生观等。而在具体的学科学习中,美国课程又非常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新的章节开始时,会有一个表格,里面陈述了要学的内容的十个观点,在读书之前学生要先根据已有认识对这十个陈述判断对错,读完后再重新判断,对于更改的选项作出解释,然后把你的修改选项作为学习新课程的指南。
我觉得这些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其意义远胜于他会解多少道难题。而且Common Core的标准详细到月,感觉真是科学、系统。结合儿子在美国上六年级时的体验,比如,考试都是开卷,因为可以查到的知识点没必要死记硬背;考试从来不打分数,而是每月针对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分别给出评价。也因此,同学之间没有竞争,关系融洽,孩子们单纯而快乐。
我们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放弃公立学校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当然,公立学校的升学结果确实过硬,这点不容忽视。每个家庭及孩子的情况不同,选择也就不同。
选择学校的五个要素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这么多国际学校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首先看升学。如果只看升学的话,其实很多学校都有不错的表现,如何区分?我主要看他升入美国30名以内的大学和升入50名以内大学的学生比例。当然,如果每年都有几个升入藤校的升学案例,那更好。所谓“美国排名100以内的大学“还是有一定水分的,所以不考虑这个指标。再有就是看学风。很多学校分重点班和普通班。重点班学风还不错,那些漂亮的升学结果,多半来自于此。而普通班是否也有较好的学风、是否存在攀比现象?那这就是家长要考虑和考察的内容。
第三看学校的管理。有些学校标榜军事化管理,收手机、被子叠成豆腐块等等,我反而不是十分看重这点。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体现在方方面面,食堂、宿舍、安保、卫生……如果只着重于收手机、叠被子,其他方面不是很好,他的教学管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第四还要看他的活动。不止为了升学,也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我们知道申请美国大学,最好要提供孩子爱好、特长及参加社会活动的相关支撑材料。每个国际高中都知道这点,也会有相关的活动,但是家长要看这些活动是否是学校精心设计的,孩子是否从中有所获益。有些学校的活动只是流于游览或是作秀,更有些学校干脆把活动外包给社会上的机构。
第五是看口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口碑就是看以往的学生及家长对这个学校的评价。这个可以在群里咨询或者网络搜索。特别庆幸的是,在“51上私立”的“国际学校择校群”给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谢谢家长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我们会继续努力的!——小编忍不住跳出来表个态。)我们目前比较满意的一个学校就是这个群里的朋友推荐的。她的女儿在这个学校上学,提供了最真实的感受和见闻,符合我的择校标准。至于我放弃的学校,单看升学其实非常不错,但也是群里的一位朋友跟我说了她孩子在这所学校上学时的切身体会后,我决定放弃。
当然,这么多学校,可能也并没有哪一所是能够完全符合家长预期的,多多少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得看主流,还要看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通过自身努力是否能够解决。比如公立学校国际部的课程设置问题,这个我依靠自身解决不了,就放弃。如果是学校对标化考试支撑力度不够或者安排的活动不够理想,这点我们可以在外面上补习班,或者通过自身寻求解决,这就不成问题。
总之,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走在前面,起到引领、扶持的作用。家长要十分清楚孩子成长的路径及节点,适时规划、未雨绸缪。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