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朋友圈、微信群可谓是“哀鸿遍野”。参加2019年5月亚太场的SAT考生、家长和老师们纷纷抱怨:这次的SAT考试评分遭遇官方压分,堪称史上最难!
语法的错1个360,错2个350,错4个330;阅读错1个380,错2个370,错9到320;
数学错1个770,错2个750、错5个700…
这个数据是什么意思,我们来解读一下。
首先,这次考试和历次考试相比,每错一题扣的分更多了。
以今年3月的SAT考试作比较。同样是错一道语法题,3月亚太场能得到380分,北美场能得390分。但这次,错一道题只能拿360分,活生生拉开了20-30分的差距!
第二,错得越少,扣分越多。
按照这次的评分表,错一道数学题扣30分,而错5道题共扣100分,平均每题只扣20分。错得越多,每道题平均扣的分数反而少了。
SAT考试官方并不能保证每一次考试的难度相同,为了保证成绩具有可比性,题目难则扣分松,题目简单则扣分严。但是根据参加这次考试的考生反馈,5月的考题的难度并没有比往次低。
根据这样的评分标准,这次亚太SAT成绩的高分段被砍得惨不忍睹,只要每个部分错题多于1道,就基本与1500分无缘了。看来,未来考虑本科留美、要参加SAT考试的孩子们,确实面临着着“最坏的时代”,真真是一道题也错不起!
很多家长和学生会想,这是不是SAT针对亚洲考生的“歧视”?无独有偶,就在昨天,SAT考试官方College Board又投下了一枚疑似“针对亚裔”的重磅炸弹,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一起分析一下。
“逆境指数”针对亚裔学子?
昨天,SAT考试官方College Board宣布,将在常规的SAT成绩中,加上逆境指数(Adversity Score)。
大学招生官在收到学生SAT考分的同时,也能在后台收到一个0-100间的指数,综合了家庭、社区、和高中三大环境,一共15项因子,包括家庭收入、学历、是否单亲;社区犯罪率、房价;学校课程难度、免费午餐比例、AP课程丰富程度等。
消息一出,各大北美家长的微信群就炸开了锅,纷纷指责这是“逆向歧视”、“鼓励卖惨”、“反智主义”!
有些人在激动之余说了不少丧气话,比如:
一心一意推娃的华人爹妈们,该梦醒了!落后才能上好学校!
这不是让我们当爹妈的以身作则,努力工作,而是让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离婚、搬去贫民窟、犯个事儿进趟监狱... 为了孩子,再惨又何妨!
还有人根据“逆境指数”的评分标准,直观地给出了“数据”——
一个亚裔(-155分),父母都工作(-162分),父母有硕博学位(-129分)的家庭,就算这个“不幸”家庭出来的娃考了1600分,adjusted score也就只有1154而已。
而假设一个黑人学生(+122分)的父母是高中毕业(+63分)年收入在4-6万(+8分),那么考到961,就打平SAT考满分的上述亚裔中产娃!”
情绪可以体谅,但这个数据就是完完全全的煽动矛盾和误导。逆境分最多只能加到100分,更不会因为家境良好而扣分,种族也不是评分因素,何来亚裔家庭扣155分,非裔家庭加122分?
其次,“逆境分”并不是直接加在SAT分数之上,而是给招生官参考的单独数据。
如果有两个孩子,一个家境优渥、就读于私立学校,另一个则是贫民窟中长大的苦苗子,两个人同时考到1500分,招生官通过“逆境分”,判断后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了更大的障碍,具有更大的潜力,从常理上说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如果学生的成绩像上文例子中那样低到令人发指,就算“逆境分”加到最满,恐怕也不是招生官最理想的选择。
为什么需要“逆境分”?
SAT希望能通过这些因子,反映学生所处的社会经济大环境。去年,耶鲁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等50所大学已经参加试点测试,今年将推广至150所大学。
将“逆境”考虑进大学录取标准的背后,是美国社会由来已久的阶层分化。各社区按房价自然分开,而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各学区的房产税,好社区的学校就有更多的资金,请更好的老师、用更好的教学设备,而烂学区的差学校,气氛可就截然不同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道隐形的种族和贫富隔离墙。
哈佛大学教授 Anthony Abraham Jack评论说,虽然学生们身在一个SAT考场,但并不代表他们有着相同的起跑线,而这个起跑线并不仅限于教学质量的差异。
“我接触过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他们每天出门上学时,都不知道晚上能在哪里入睡。
还有的孩子生活在被枪支、暴力笼罩的社区里。想象一下,如果你前一晚听见家门外响起了三声恐怖的枪响,第二天你还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在文学课上集中精神学习吗?“
美国大学理事会的首席执行官大卫·科尔曼也说,“哪怕分数上差一点,但对比他们所经历的艰苦,(这样的表现)仍然令人惊叹。”
总而言之,“逆境指数”希望的是鼓励“身处逆境的勤奋者”,而非“逆境”本身。
有人说,这个政策对每天勤恳补习的亚裔孩子们不公平,他们又做错什么了呢?从表面上看确实存在不公,但我们的孩子之所以能站着这里,正是因为有优秀的父母提供支持,表扬他们获得的成绩,有周围的环境激励、敦促着他们。
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中有很多即使努力也得不到回报的人,有更多身在泥沼,依然仰望星空的人。
就像上野千鹤子教授在东京大学开学式上所说:请不要把你们获得的得天独厚的环境与能力,用来贬低那些没有你们那么幸运的人,而是要用来帮助他们。
况且,亚裔只是更愿意投资于子女的教育,并非所有家庭都家境优渥,这部分群体更有可能从“逆境指数”中受益。几位美国高校的招生官也说,“逆境指数”是一个进步,至少比“一刀切”的种族、平权等政策更具有参考价值。
“逆境分”争议大:不透明、不科学
虽然“逆境指数”有值得肯定的进步意义,但就目前公布的方案看,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会招致更多的矛盾。
首先,这些“逆境”数据的质量完全无法保证。比如“家庭收入与学历”、“是否单亲家庭”这些因子,数据来源基本靠学生在注册考试时自己提供。虽然前文中“逆向推娃”的想法有些偏激,但至少证明确实有漏洞可钻,那么,College Board有没有措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College Board并没有披露“逆境指数”的具体计算方式,学生也无从知道自己的得分。如此不透明、不可验证的评分系统,很难让人不怀疑背后有“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仔细想想,给各种困境打分本身也挺荒谬的,就好像某些遭遇就比另一些更有“利用价值”。纽约时报的特邀作者 Thomas Chatterton Williams 分享了他的看法:
这世上没有两个人会遭受完全一样的困境——但很明显,College Board正试图去区分哪些困境更“值得在意”。
(这套指数)并没有关心那些在回家路上受到嘲笑的孩子,没有关心家里有兄弟姐妹早夭的孩子,没有关心有着受过良好的教育父母,却经常被情绪虐待的孩子。
更有人认为,“逆境指数”会造成错误的示范:家庭为教育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受到肯定,而“放任不管”却能得到补偿。
“如果父母离婚,亚洲贫困学生的SAT成绩是否会更好?这就是民主党摧毁黑人家庭的方式——为破碎的家庭提供经济回报。”
——网友Philip Thompson
不去解决“逆境”,反而给“逆境”加分,对于底层的学生来说,真的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吗?
况且,作为运营SAT考试的官方机构,College Board 在其“本职工作”上经常为人诟病——重复使用老题、考题泄露、考场安全存在漏洞、还有前文说的,经常不明原因的压分...
这么多问题不去解决,却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推出这么一套“逆境指数”,这让更多的人质疑,这究竟是为了提升社会阶层流动性,还是为了在标化考试有效性受到质疑的今天,出招保护SAT的市场份额?
面对“逆向歧视”,应当放平心态
不管怎样,关于SAT考试,有两件事已经是大势所趋,对大多数即将走上美本申请的个体家庭,都算不上好消息。
第一是随着分数普遍上涨,高分的学生越来越多,College Board今后可能会通过更严格的scale来控制SAT分数的“通货膨胀”,提升分数的可信度。
这也并非“歧视”亚洲区的考生。不仅亚太地区持续遭遇官方压分,北美考区也时好时坏,去年6月、11月和12月的分数都压到恐怖。所以,不管在哪个考场考试,将来的孩子想得高分都是越来越难。
第二,“逆境指数”的推广已经箭在弦上。耶鲁大学本科招生主任奎兰表示:“逆境分数确实影响着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份申请,帮助我们的新生多样化,这一直是成功故事的一部分。”
从数据上看,近年美国顶尖名校的录取总人数变化不大,却一直在提高少数族裔和低收入群体的比例,比如普林斯顿今年有26%的学生,约492位学生来自低收入家庭,是去年的3倍。
现如今又多了“逆境分”这样一个分数作为佐证,一贯以分数说话的标准化考试也不再“标准”。那么,在一部分人更加被“照顾”的前提下,美国本土、经济条件相对良好的亚裔孩子确实会受到一定的挤压。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因为“逆境分“里的社区GDP、犯罪率、免费午餐等指标不适用于美国之外的国家,和美国本土学生不在一个申请池里竞争,“逆境指数”的参考价值不大。
亚裔学子高分也难高录,这已经是这几年的大趋势了。大家也不要太偏激,用分蛋糕的方式去看待“逆境分”这件事,其实分发一直都在,就是多了一把分蛋糕的工具而已。
作为父母,如果孩子有申请名校的能力和决心,即便公平不在,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仅要把精力花在孩子的成绩单上、辅导课上,还可以多参与学校活动、做义工、多参与教育议题讨论、多捐款给一些大学,从功利角度来说对孩子的录取有利无害;从长远来看,更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还是像我们以往说的那样,把孩子的教育,放大到孩子毕生发展来看,教育目标、方式、方法,会从容和达观很多。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