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学校,
她,坐落于最繁华的中关村;
她,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以及顶级的师资和校友资源;
她,是公立校国际部里当仁不让的第一梯队校;
她,是所有想要就读国际课程的学生的“梦校”之一。
她就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提供课程:美国大学先修课程 ,剑桥国际高中课程 和国际高中文凭课程
校园开放日:5月25日 8:30-12:30
地点:人大附中本部逸夫楼报告厅
学校地址:海淀中关村大街37号
1.>>>招生<<<
人大附中ICC的招生方式在我看来比较公平。记得我入学那一年,报中考分数时,招生老师反复询问是否为裸分。可见ICC在最大程度上试图剔除来自家庭背景的加分项,衡量学生本身的能力。
因为中考成绩比较突出,我虽然取得了免笔试资格,但ICC的录取标准不仅限于成绩,还有将来在英语环境下必备的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
在这里我强调,英语说得流利并不代表着一定会和外教无阻沟通:就比如我面试时,想象中外教只会问一些如你喜欢什么学科,有什么爱好,爱读什么书之类的常规问题,来测试我是否会用英语表达观点,这样的话将背好的答案一股脑用英文陈述即可。
结果面试官却问我将来想去哪个国家,甚至具体到哪个城市工作,以及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对异国文化知之甚少的我,回答起来就显得艰难。可见文化层面是伴随语言层面要克服的另一大难关。
2.>>>学术<<<
人大附中ICC开设三种课程。
入学时选择或者课程的学生,在高一都要学习基础的IGCSE课程,并无分别,升入高二后再做决定具体学习哪门课程。
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说法:“课程覆盖面广,课程量大,最具挑战性,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便会有质的飞跃”。这个认知,让课程成为了大多数新生的“首选”理想课程。
我承认这话并不假,“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古训自有其道理,而我也不是个不能吃苦的学生,但我却经过最终考量,选择了课程。
从选课方面来讲,课程更具自由性,它尊重了“重理科”、“重文科”、或“重商科”等学生的存在。我的选课是物理、化学、经济,两门理科,一门社会科学,可谓已经十分偏理了。
事实上在ICC的学生里,还有远比这更“极端”的例子: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经济、商学”
“生物、化学、计算机”
……
这些选课,在重视平衡的课程体系中,是不能实现的。
再者,从性格方面来讲,我不喜欢课程广度中暗含的限制元素。连我认知中本应该展示个性的课外活动,都要被有意规划为三类:Creativity(艺术类),Action(体育类),与Service(公益类)。我对其中某一类的兴趣确实不如其它两项那么浓厚,这一点强求不来。不如把课外时间交于我自由安排,我才会像现在一样海纳百川,接受与习得各种不同的技能,成为了一个有各种可能性的人。
以上的这一切,都是我强求难度选择课程得不到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才是正确的。
ICC的课堂十分多样化,不同的老师有独特的授课风格,有的比较幽默风趣,有的严肃却注重系统性,还有的则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合作讨论……然而多样化带来的潜在负面效果就是和有些老师的风格难以磨合,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学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
自学,不仅限于最基本的预习和复习,还包含查阅资料,有机整理,锁定问题等方面。比如我曾经不太能适应经济老师的讲课方式,时常有课听不太懂的情况。除了课前课后把书看一遍之外,我还查阅官方发行的杂志了解时事(这对社会科学的学习尤为重要),然后把重点通过自己的理解,按照不同话题系统整理了一遍。
带着这些理解去做题,仍然不明白的地方就很大可能是真正的知识盲点,将这些错误集中起来有针对性的寻求老师答题,查缺补漏,远比广撒网更有效率。能够做到这些,保持良好的成绩并不难。
3.>>>活动<<<
除了常规的课程之外,ICC时常组织一些自愿报名的学术活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欧几里得和AMC数学学术活动了,无论是本着拿奖还是丰富经历的目的,都是不错的选择。(抱着后者心态,我参加了一次AMC)
至于其它学科的学术活动,在网上也很容易报名。老师们对学术活动持鼓励态度,不会强制组织培训。不过若参加学术活动的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指导,老师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在2017年和队友参加英国RSC3化学学术活动时,以及2018年初参加美国Physics Bowl物理学术活动时,就有幸得到了老师们的帮助。
人大附中还有丰富的社团可供选择。保守估计,现在人大附中有不少于150个社团,基本可以说没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即使真的有,也完全可以自己创建一个新的。我高二时加入了武道社,这对于零基础的我来说无疑是大胆的一步和崭新的经历,也的确在我的高中生活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校园生活<<<
人大附中ICC的校园位于中关村,紧邻新中关、欧美汇等大型商城,以及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有丰富的实习以及兼职机会。我就曾经在中科院物理所实习过一年半的时间。
即使平日里选择住校,丰富的课余生活也不会让我感到孤独或冷清。
人大附中的宿舍有热水与空调暖气,每个房间有三张上下铺床铺,6个学生,但实际上每间宿舍很少住满。空间也比较宽敞,空地完全可以供我铺开瑜伽垫,做一些有氧运动。
最值得称赞的是,不同于大多宿舍一层楼一个公共浴室,每个房间都配有单独卫浴,具有很高的便捷性与私密性。
住宿费一个学期仅有444元,可以说十分便宜了。
美中不足的是,人大附中的主食堂正在维修。不过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学校统一提供午饭订餐(干净,味道也不错)。至于住宿生,早饭晚饭可以选择去临近的三师食堂就餐,或者去学校附近的餐馆。
5.>>>升学<<<
ICC设立了专门的升学办公室。升学办与大学有着密切的沟通,时常会请到名校招生官来校讲座,提供难得的与名校招生官面对面的机会。
申请季来临,升学顾问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给出可供参考的选校方向,并及时帮助递送相关材料。
ICC每年都有极为亮眼的申请成绩,仅今年就包揽了哈佛,普林斯顿,杜克,约翰霍普金斯,康奈尔等名校。
以前学长学姐的优秀表现,让ICC在大学招生官心中已然成为了一块招牌。
如此优秀的平台,赋予了每个学生更高的起点。
2019届毕业生部分录取结果统计(截止5.7)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