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7年9月躲雾霾从帝都搬到岛城,接触到的学生家长多数对留学规划缺乏足够信息、了解不够深入,所以需要做一些前期科普工作。
我天生又是个懒人,不喜欢同样的话说很多遍,加上2014年出版的《你也能去美国留学》里面有部分内容有一定时效性,一直抽不出时间修订再版,所以决定以微信连载的方式进行更新,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对留学有全面、深入、客观的认识,从而避免在留学规划、机构选择中陷入误区。
一、
美国的优秀大学(一般指《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综合排名前100或各专业排名前30-50的大学)因其领先的教育质量、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雄厚的教育资源,成为了中国学生和家长,尤其是对自己未来有很高期望的优秀学生的第一选择。
但是由于教育理念和文化上的差异,造成了很多中国学生对美国留学申请的理解有不少误区。例如“我要考哈佛的本科”、“考耶鲁的硕士”、“考普林斯顿的博士”、“要想申请美国名校就要有志愿者经历”,或者“我是学生会主席,这能证明我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等。
二、
要想走出这些误区,真正了解美国留学申请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首先要明白以下几个事实:
1.美国名校申请竞争激烈
美国优秀的大学为自己的学生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人性化的服务、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大量的高级就业机会,这些优势无疑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但这些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拒绝盲目扩张,所以录取名额非常有限。
因此,这些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入学申请竞争极为激烈。例如2018年本科新生申请中:
▪ 斯坦福大学的录取率为4.3%(47450人申请,2040人被录)
▪ 哈佛大学为4.59%(42479人申请,1962人被录取)
▪ 普林斯顿大学为5.5%(35368人申请,1941人被录取)
▪ 哥伦比亚大学为5.5%(40203人申请,2214人被录取)
▪ 耶鲁大学为6.31%(35306人申请,2229人被录取)
而且大家需要知道的是,这被录取的一两千人中,往往只有10%左右的名额是给国际学生的,而中国学生即使是占比最多的群体之一,多的时候也只占国际学生比例的30%左右。
再看看研究生的录取情况:以计算机专业排名第十的佐治亚理工学院为例,一年能收到1000多份申请,经过严格筛选后,差不多有100多名申请者是完全符合入学条件的,最后却只能从这100多名学生中录取20人左右。
2.对于申请者进行综合评定,没有统一标准
由于竞争极为激烈,所以美国的大学普遍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设置了一套比较科学的评审体系。总体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指申请人各项条件中易于统一衡量的部分。首先是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学术表现,基本通过GPA(Grade Point Average,即所谓的绩点)来进行衡量。由于申请人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有所不同,所以在考察GPA时,学校基本还会参考学生所在学校的实力及所在年级的排名情况,尽量公平地衡量学生的GPA。另外,美国还设计了统一的入学能力测试。
例如,申请本科需要参加:
▪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相当于美国高考)
▪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美国大学入学考试)
申请研究生需要参加:
▪ GRE(Graduate Record Examination,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考试(除法律和商科)
▪ 商科需要考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管理科学研究生入学考试)
▪ 法学博士需要考LSAT(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法学院入学考试)
▪ 药学博士需要考PCAT(Pharmacy College Admission Test,药学院入学考试)
除此之外,对于母语为非英语的国际学生,还需要通过英语水平测试,也就是托福或者雅思考试。
不难理解,在美国优秀大学的申请中,这些标准化考试成绩分数越高的学生,在申请中越占优势。对于习惯了“一考定终身”的中国学生来说,一看到上述情况,立刻会习惯性地认为美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是靠“考”出来的。
但是美国学校更在乎的是“Who are you?”也就是:你究竟是谁,你和那些和你有一样GPA、托福、GRE分数的申请人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为什么要录取你而不是那些人?你是否有潜力在我们的培养下获得成功?
“硬件”水平可以决定你属于哪一群人,而真正决定你是哪一个人的却是“软件”背景。所以申请人的性格成熟度、勤奋程度、坚韧程度、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面对挫折的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专业知识的丰富程度及专业相关技能的水平等这些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申请人在日后所能取得的成就和对社会所做贡献的程度。
因此,美国大学会要求申请人在申请时提交任课老师、教授或者申请人的上司等对申请人非常了解的人写推荐信,对学生的上述能力作出评价,同时需要学生在申请时提交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或Statement of Purpose,PS和SOP),以对自己的申请理由进行说明,并论述自己所拥有的核心优势。
同时,美国大学的本科和商科研究生项目还需要学生对一些命题作文(Essay)进行论述回答,比如自己有什么特殊的能力,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件、特殊的人或者特殊的经历对自己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什么申请某所美国大学,自己能够给学校带来的贡献是什么,自己的长短期规划及职业目标是什么等。
由于上述个人综合素质的价值对一个人的成功产生的影响价值,完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而且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尊重个性、强调多样性的国家。
因此不同学校对于GPA、托福/雅思、SAT/ACT/GRE/GMAT/LSAT/PCAT等标准化考试在审核时所占的重要程度有着不同的意见。
曾经有些学校为了降低审核工作量,使用一些公式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打分,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这种打分方式并不能真正客观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在网上会流传GPA、GRE、托福、发表论文等在评审中各占多少比重的说法)后来这种公式很快被取消了,最多也只是用来作为参考,而不会根据这个公式算出分数来决定是否录取学生。
例如,对于本科申请来说,当模拟联合国刚开始举办的时候,参加的人并不多,而且都是精英,所以这种活动在简历上很吸引录取委员会的眼球,但是当这个活动逐渐泛滥,仅仅是参加这个活动,对于录取委员会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除非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确实受到了重大影响并通过Essay动人地展现出来。
而对于研究生申请,如果发表了很优秀的论文,在申请中会占据优势地位,但是我们还是会发现有很多没有发表论文的学生,同样被知名学校录取了。GRE分数高的申请人有优势,但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GRE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关于这个问题,在“老生常谈的问题——GRE,对研究生申请重要吗?”这篇文章中会有具体的分析)
3.对申请者的审核流程复杂、多变
由于将综合素质这种软性的且不可量化的评测因素放到了评审中,所以对申请者的审核流程就变得非常复杂。而且美国强调多样性的文化,导致了不同大学有着不同的评审流程,不同的教授对于评审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如果负责招生工作的教授或者大学校长发生变化时,流程都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同样是本科评审,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的录取官员Michael Goldberger告诉我们:“每一份申请都要经过招生委员会的讨论,我们对这一做法感到非常骄傲。在每一份申请被送到招生委员会前,至少要由两名审查者仔细阅读过。”
而西北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的录取官员Sheppard Shanley则告诉我们:“我们互相传阅申请人的材料,以便达成一致的说法,而不是进行集体讨论和投票,我们不召开录取委员会会议。”(引自《How to Get into the Top Colleges》)
在研究生申请中,硕士(MS)和博士(PhD)的评审差别也很大。总体来说,硕士一般由录取委员会作评审,而博士除了要经过录取委员会的评审,有招生需求的教授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套磁”对于博士申请有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即使是同一类的申请,在不同时期,情况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同样申请理工类的PhD,在20世纪,由于申请人数相对较少,只要教授看中了申请的学生,无论GT(GRE和TOEFL的简称)和GPA是什么情况,都能被破格录取。
但是近些年,由于申请人数急剧增长,有些学校认为这种方式会导致一些非公平录取的情况发生,于是逐步加大录取委员会在录取中的权力。所以现在很多学生和教授“套磁”时,教授会回复学生说,“等你通过录取委员会的审核之后再和我联系”。
4.准备周期长
由于竞争激烈,可选择的学校众多,同时需要准备托福/雅思、SAT/GRE/GMAT等这些难度很大的标准化考试,要想申请到理想的学校,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准备(一般来说,复习标准化考试都建议花一年的时间系统准备),而且还需要参加各项能够锻炼和展现自己相关能力的学术活动、科学研究、工作实习、社会活动等。
另外,美国这些大学都是提前申请(例如2019年的秋季入学申请截止日期在2018年的11月、12月或者2019年的1、2月份),所以如果想申请这些优秀的大学,基本都要建议1~2年的准备,甚至有不少申请人提前3、4年就开始准备了。
三、
综上所述,美国留学申请是一个复杂且技术含量很高的准备过程,需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完成申请,提高录取几率。
所以要牢记:美国留学申请,竞争非常激烈,会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考评,申请人要在各个方面都有出色表现并且有突出优势,同时需要提前1~2年进行系统的准备。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