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申请季即将开始,由于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别以及留学申请的繁琐流程,给很多学生和家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下面就列举一些常见的问题,看看在申请过程中同学们会遇到哪些误区,又有哪些传闻是错误的,希望能给同学们一点帮助
选校方面
1、对文理学院的误解
美国文理学院的教育并不逊色于综合性大学,并且一般都采取小班化教学,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远胜于一般的综合性大学。但在文理学院学习到的能力和计算机软件工程这样的实用专业相比,更偏向软能力,其回报周期也更长。
2、选校定位的不合理
美国的本科教育是一种通识和素质教育,它的精髓是更能开发学生的才华和潜能,对学生的人生有着更积极的影响。综合排名只是一部分,大学所在的地理位置、专业的选择、专业水准都很重要。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具体分析。
3、中美关系影响留学之路
法律层面上,美国并无针对中国留学生的任何新的法律或立法计划。
美国政府官方多次重申欢迎中国留学的基本态度,而美国大学更是欢迎中国留学生。部分大学,如UIUC,甚至购买保险以保护其因中国留学生数量下降而导致的损失。
美国政府的部分机构,例如其情报机构和领事馆,可能对部分学生加强了审核和监控,但这仅局限于特定领域的博士生,例如麻省理工学习人工智能的博士或加州理工的航天工程学博士。美国大学本科以及所有的商学院、法学院都完全不受影响。
专业方面
1、理工科的专业都好录取
本科申请过程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理工科更容易录取的说法。美国大学招国际学生是面向世界的,所以竞争的激烈情况也可想而知,在申请时最重要的还是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这样无论什么专业都是好申请的专业。
2、人文社科类专业难找工作
其实在美国很多优秀的学生在本科阶段都会优先选择历史、哲学这类思维性学科,以帮助他们将来进入投资金融领域或在毕业后就读法学院,因为对这些情况而言,人文社科类的专业是很好的准备课程。从统计数据来看,很多华尔街投行精英的本科也会选择就读人文社科类专业。
文书方面
1、课外活动重在内涵
将申请重点放在有策略地展现自身特质上,以及那些在不同学校里最能吸引决策者的活动上。如果没有长时间的投入,热情的参与,真心实意的付出,以及取得切实的成就,学生很难写出能打动招生官的个人申请故事。
2、文书注重真情实感
文书要表达出最真实的你,而不是经历或者奖励的堆积。其次就是注意细节部分,句型变换,用词准确,不要有满篇语法错误。文书一定要下功夫去头脑风暴,把你最核心的特色,用最精致的语言表述出来。
申请方面
1、申请时标化成绩最重要
标准化考试成绩相当于是你的敲门砖,但不能保证你一定被录取。
现在中国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普遍都很高,并且考试的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普遍。
目前普遍认为来自被认可的高中的优秀成绩最重要,这也是这几年中国的美国名校录取越来越向少数几家学校集中的主要原因。
2、推荐信里的坑
有的教授事前答应,临时反悔……
推荐人使用了个人邮箱,收不到推荐信E-mail……
有些教授到了申请季节,有上百封推荐信要提交,忘了提交你的推荐信……
3、Deadline里的坑
美国时区的影响
精确到分钟的Deadline
Last minute是大忌,把握机会,精确预估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科学规划申请策略,在申请中尤其重要。
其他方面
1、零语言基础留学
在英语能力低下的前提下,学生如何学习和独立生活可能是个问题。
在美国学习语言的费用相对于国内来说是相当昂贵的;
签证通过率降低。
2、申请没有必要找留学中介
美国大学升学工作程序复杂,技巧性很高,新手很难熟练掌握其要领。事实上,现在大部分录取名校的学生背后都有资深的升学顾问,更何况普通的学生。在请机构的基础上,平时学生自己多学习钻研,关键节点上导师进行把控和指点,这样既可以获得成长的机会,又能避免在升学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学校官网的坑一些学校在官网上只描述文书中的大概内容,甚至只简单写了Personal Statement这几个单词,没有任何具体要求,可是在网申页面却提出了各种具体的要求,如字数,内容等。申请材料草草提交好不容易把所有的申请材料都准备妥当,同学们松了一口气,看都不想再看第二眼,直接提交给申请院校,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决定,一个单词的错误对于申请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比如说:
GRE等材料没收到
申请人姓名混淆
学校发来的重要邮件竟然进了垃圾箱等等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