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选校,过程很像当下国内流行的相亲节目,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开始,主动权在女方。男嘉宾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女嘉宾,需要迎合她们的偏好,尽量展现自己的颜值、财富、性格。同样,学生为了拿到尽可能多的offer,也要在申请材料中尽量将自己与学校气质相符的一面展示出来。当男嘉宾获得多位女嘉宾芳心时,权力反转,男嘉宾就获得主动权,可以挑选女嘉宾了。而学生被多所学校录取后,也可从其中选择最心仪的学校就读。
几乎所有学生都希望成为拥有众多选择的“男嘉宾”。然而,要想走到这一步,必须在申请时仔细揣摩大学的口味,只有“对上眼”,录取几率才大。美国大学是根据申请材料挑选中意的“男嘉宾”的。中国家长对美国大学了解有限,筛选过程又显得很神秘,因此容易焦虑。这种选拔机制好处是,学生有很大选择自由,坏处是,学生有太大选择自由。一方面,学生觉得录取率太低,标准看不清,心里没底,于是申请一大堆学校。最终可能拿一把录取。另一方面,学校摸不准哪个被录取的学生会来报到,又不愿意多发录取来补偿这种不确定性,被迫在早申阶段锁定更多学生,让常规录取变得更难。还有超级学霸动不动就申请全部8所常青藤名校并且拿到所有录取,荣耀的同时,占掉了别人的位置。系统没办法改,只能适应。可问题是:选择哪种申请计划?到底要申几所学校比较保险?如何筛选意向学校?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美国大学提供的不同种类申请计划:ED,EA,REA,RD和Priority。
ED:Early Decision,中文叫“提前决定”,申请截止日期在11月1日前后,圣诞节前后出结果。ED属于“绑定录取”,参与该计划的申请者,如果被录取,就要去这所学校报到,不能选择其他学校。申请人只能申请一所学校的ED。
EA:Early Action,中文叫“提前行动”。申请截止日期在11月1日前后,圣诞节前后或1月出结果。该计划属于“非绑定录取”,申请人被录取后不必保证入学该校,可以选择其他学校。申请人可以申请其他学校的EA和ED。REA:Restricted Early Action,“限制性提前行动”。与EA类似,但申请人如果申请REA学校,就不能申请其他学校的ED,圣诞节前后出结果。
ED2: 跟ED一样,只是截止日期晚,一般在一月初,2月份出结果。
RD:Regular Decision,“常规申请”,截止日期一般在1月1日左右,4月初以前出结果。Priority:优先录取。一般公校使用。申请截止日期一般在11月1日或12月1日附近。一二月出结果。类似EA。对申请其他学校EA,ED没有限制。一所学校一般提供早申(EA或ED或两者都有)和RD两轮。ED2仅部分学校提供。一般我们建议按照学生成绩及综合实力,申请2-3所保底校,3-4所匹配校,4-5所冲刺校。选校目标越高,学校越好,录取结果越难以预测,需要增加申请学校数量来保证成功率。SAT在1500左右或以上,GPA 3.8左右或以上,立志要上前30名学校的,尽量多申。因为这些学校只靠成绩还不够,录不录有时取决于招生官个人喜好,学校对某种特别人才的需求(音乐,体育,艺术等),很难预测,所以要多申。简单说就是碰运气。一般15-20所差不多了。能录哪一所不一定,但是只要数量够,硬指标没问题,顾问靠谱,申请程序不出问题,应该有不止一所的录取。其他情况一般申请10所就够了,除非自己对很多学校都有兴趣。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