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是对选择国际教育初衷想法的梳理过程,择校也是了解各个学校的过程。了解学校的方法有很多种,线上有论坛、微信群、学校网站官微、线上讲座、百度等,线下可以探校、听讲座、参加沙龙、参加展会(2019年家长帮初高中国际展,线火热预约中)等等....
国际教育展会是选择国际学校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展会上可以一天之内了解多所学校,这些学校都被放在一个大厅里可以对他们进行横向比较,在展会上可以一次跟学校的校长招生老师家长学生交流,在展会上可以听到国际教育界各路大咖的精彩演讲,在展会上还有各种培训留学机构提供一系列信息。奔着国际班去的初高中家长,要关注学校展台前支起的易拉宝,上面发布了去年的升学情况或今年的早申结果,不要忘了带着简历去,也最好带着孩子去挑选一下未来的老师和学长们。
关注小学的家长们,面对花花绿绿的展台,各类褒贬不一的学校,要听从自己的判断,多跟招生老师聊,跟授课老师聊,跟校长聊,跟学校志愿者家长学生们聊,聊聊学校的授课模式,会不会有自己担心的基础不牢的问题,会不会保护孩子创造力,各种关注的问题怎么尖锐怎么问
还有其他各类培训留学机构,可以问一问学业可以怎么规划,问一问各种费用行情,知道的信息越多,为孩子的规划就越容易做.
当然除了展台,还有各种讲座也不要错过,关于择校经验的、关于学业规划的、关于学校理念介绍的,只要感兴趣都去听一听,就当站久了累了坐着歇一会儿也不错
参加一次展会,建议花一天的时间,做好详细的了解,跟到场的每一个学校都会待上一会儿,少则10几分钟多则近1个小时的聊,展会的资料也可以带回去慢慢看,每次都会获得很多学校招生老师信息留着以后备用。
下面是家长帮论坛家长@laogun发表的关于国际教育如何择校文章,文中简述了他对择校的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看升学
面对全上海上百所国际学校,老杠一开始跟多数家长一样,也是懵的,如何从众多的学校里挑出跟自己匹配的学校?一所学校的历史、校长、理念、师资、升学、管理、课程、活动、家长、学生、硬件、资质、位置等等各方面都曾是老杠考虑的因素,而这里面最为受关注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一所学校升学情况了。升学是个敏感的话题,国家禁止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这是为了教育均衡和公平化。但选择国际教育、国际学校,相信多数家长的意愿是对孩子的未来有更高的期望,为了给孩子更好更全面更个性化的教育。大学尤其是本科阶段对于一个人是一辈子的标签,工作可以换、房子可以换、国籍可以换,但这个标签会跟随你一辈子你换不掉。某些大型企业在招聘会后只带走985的简历,也许这只是个段子,但无疑最先得到关注的肯定是名校的学生。不管是美国还是国内,大型公司的创始人或CEO来自名校的比例更多,无论是毕业起薪还是毕业10年后的平均薪资都是藤校或其他名校排在前面。虽然一个人的成功不靠名校的标签,但社会对名校学生的认可度更高。
好的大学是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有一个词叫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当一个人跟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时,这群人都很上进,他会感到有压力并努力提高自己。好的大学除了有更好的硬件师资资源,更重要的是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可以享受来自优秀同学的同辈压力。老杠很认同这样的一种说法,当你确保能申到前50的大学时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去申前30的大学,能保30就要争20,尽量使自己跟更优秀的人在一起。
越好的大学越能得到认可,因此国际学校的升学情况是最吸引家长眼球的因素之一就不足为怪了。选择一所升学情况比较好的国际学校,是进入一所好大学较好的途径。
国际学校对于升学情况的披露各不相同。例如有的学校披露录取大学的名单,有的学校披露前50名大学的offers数,有的披露前50名大学的录取人数,有的学校披露前50名大学录取比例,有的学校披露前50名大学全部录取的学生名单,有的学校还披露了每个offer的录取专业,有的学校甚至披露全部学生的录取名单。按照最近两年的做法,越有底气的学校,会披露得越详细。
看一所学校的录取情况,不但要看最好的录取结果,也要看靠后甚至最差的录取结果;不但要看录取的offers数,也要看录取的人数;不但看各排名段大学录取比例,更要分析录取的专业;不止要看当年的升学情况,更要看往年的升学结果;不要光看学校公布的数据和结果,更要考察核实其真实性;不光要看升学率,也要评估学校的加工能力,也就是学生入校时的水平和升学情况的比较。
老杠认为,学校的理念、硬件、软件、管理等体系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能力得到认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被一所更好大学更好专业录取。升学情况不是评价一所学校的全部因素,但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升学情况是一所学校的教育体系的成果检验,是一所学校加工能力的体现,也是老杠择校考虑的相当重要的指标之一。
(二)看校长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还有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说的是一个组织里领导者的作用。大部分学校都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的决策者,校长的理念、领导力和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术水平、生命力等,可以说校长是学校的核心人物,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上海国际学校校长分很多类,有既是创始人又同时任校长的,有投资方聘请的校长,有的是执行校长,有分为行政校长和学术校长的,有分为中方校长和外方校长的,也有小初高各个学部的校长。老杠了解一所学校时会仔细研究校长的执教经验或任职经历,校长的社会影响力,校长过去和现在学校的成就,在校任职时限,也会观察校长在学校对老师们的领导力,老师和学生们对校长的评价认可程度。当然老杠指的最主要是能对学校管理做出决策的那个校长,而各学部校长或学术校长,也要纳入考察范围。
校长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气质。校长也是老杠择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看历史和背景
一所学校的历史是一所学校存在的时间长短,体现了学校发展历程,体现了学校的生存能力。在美国有二、三百年历史的学校不一定是最好的学校,只有几十年历史的学校也不一定就差。当然谈上海国际学校的历史显得太小儿科了,长的也就二、三十年,而一些新建的学校当然还谈不上历史。一所学校建校历史长不代表学校就好,但对于新建的学校来讲管理教学等方面都需要时间去磨合去验证,学校管理体系师资口碑等等需要时间去沉淀。前段时间对鼎石奥森等学校早申结果的讨论,有一种观点认为作为第一届毕业生这个结果还可以了,老杠认为背后的潜台词是新的学校各方面都还在磨合使得结果没达到期望。当然,老杠相信所有的家长都愿意看到新学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积淀之后发展的越来越好,给家长更多更好的选择。看学校的历史不只是简单的看建校时间长短,也要看学校成立以来的变化,看看师资的积累、生源的变化、管理体系的变化、课程体系的变化,硬件设施的变化、各项资质的变化、升学情况的变化等等方面。从而自己能判断学校的发展趋势,判断出未来几年的学校发展情况。
老杠一般也都愿意研究下一所学校的背景,也就是投资方。在上海能开办一所国际学校,其背后的投资方一定是有实力的,能保障学校稳定运营的,当然也有学校背后出现纷争影响到教学乃至学校生存的。上海的国际学校有些是创始人校长控股自己把握着学校的发展命运,有些学校是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强大保障,有些是由上市公司规范着管理体系,有些是境外著名学校来开办的分校,有些是依托公立学校合作办学等等各种类型。
如果说从学校历史能判断发展的趋势,那学校的背景就是学校能稳定运行的保障了。我们把孩子送进一个学校,是想在未来的几年乃至十几年内提供一个好的稳定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谁都不愿意学校发展每况愈下,出现各种麻烦纷争,谁都不愿意频繁的更换学校。
(四)看师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传授道统思想体系,价值观体系;授业,教授知识和方法技能;解惑,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老师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老师不仅教书更是育人。老师是传授知识教授方法解答疑惑的人,而好的老师更是会影响学生的思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人。在国际学校里教育理念多偏向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对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包括知识和学习方法,同时也包括价值观取向。老师要对自己教学的计划安排、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调整和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并给以鼓励性评价。老师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践行者,师资也是评价一所国际学校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老杠会从一软一硬两方面去评价一所学校的师资。
硬的方面指的是硬指标。包括师生比,老师数量,中外教比例,老师平均学历及分布,老师的平均教龄,老师平均在校任职时长,老师的流失率,老师的待遇水平,老师任职资质如IB/AP认证和外教在所在国的资格证等。有些学校网站官微会有老师的信息,开放日上多数学校也会介绍师资的情况,还可以直接向学校咨询了解。
软的方面看的是软实力。老师的经验、能力、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学业上的水平,老师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对课程进度难度的有效安排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老师的责任心也是对教学的补充,学校的新教师年轻教师成长培训体系也是学校的再生能力的体现,而最重要的是所有老师们和校长一起组成的社区、营造的氛围、共同的价值观。要通过各种机会多和学校老师接触,开放日、展会、观摩课、试听等,和老师多聊天多问多感受,多听身边朋友的分享。
对于外教中教,老杠认为首先是教,得是好的老师,然后再看中或外,无论外教或中教在作为教师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有人认为外教能带来更好的语言环境、更多元的文化,也有人认为海龟中教在授课方面能讲得更深、更容易沟通。不管外教还是中教,好的教师现在都是很缺乏的,对学校来讲都是宝贵的资源。
师资是老杠择校的又一大需要考虑的因素。
(五)看家长和同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愿意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家长也愿意跟教育观价值观的人在一起。择校择的是孩子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除了学校硬件和师资,也包括家长和同学。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家长可以和学校一起组成一个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一群好的同学将是孩子未来几到十几年学习生活成长的益友。一个公司、一个团队在顺境下是和和气气不会有啥问题的,而在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内部矛盾,这时团队如果能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则会使问题迎刃而解,团队战斗力也会得到提升。对于学校也是同样,当学校某些地方需要改进、当孩子和同学发生矛盾、学习活动进步不大等各种问题出现时,家长对待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如何配合学校就非常关键,如果家长们有类似的观念、类似的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方法,那么问题就不会是问题。学校在招生时有家长的面谈,学校是在考察家长是否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模式、管理方法制度等方方面面,也在考察家长的教育观念、平时的家庭教育等方面,最起码能保证家长最初都是有类似价值观的、认同学校的。学风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学校的学风是由学校、老师、学生共同营造的,家庭的环境、学校的管理、学生的个性特点都会对学风有影响,但学风最终表现在学生身上,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共同构成了学校的整体学风气氛。学风好气氛浓会使学生更多关注在学习、活动等方面,学生之间比的是跟学习活动相关的事情,自然会冲淡一些物质方面的攀比,这样孩子在学校的同辈压力就会向好的方向引导发展。
对于家长和同学的选择很重要,但较难判断,而且有时也可能真的没法选择,要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和机会跟学校的家长或学生接触交流。参加开放日时身边坐的都可能是未来的家长和同学,开放日也可能会有同学志愿者答疑,展会上有些学校也会有家长和学生志愿者,要多观察多沟通。论坛上或群里有时也会有一些家长的分享,除了得到学校本身的信息之外,也看看是否认同他们的观念。周五放学是最容易见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时候了,也总有家长不愿呆在车里而站在校门口等待,这是个好机会去跟他们聊一聊。有些学校开放试听或观摩课,也可以观察同学们跟他们说几句。
同学是未来几年孩子成长的同伴,家长是未来几年共同培育孩子的主体。看家长和同学,说到底是看未来同学的家庭及其家庭教育,这也是老杠择校考虑的重要因素。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