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朱泉星董事总经理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京领新国际承办的第四届KingleadIES“国际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与国际比较研究”研讨会大会上的发言:朱泉星。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中国投资银行董事总经理,中国教育资本市场的领军人物,在并购、上市和企业投融资方面具有超过15年经验。凭借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创新,开创了学历教育集团枫叶教育在2014年上市的神话。在2016年民促法修改后,更成功帮助睿见教育(中国第一家义务教育的上市项目)、新高教、中国教育集团等学历教育企业上市取得圆满成功。经常担任多间大学和研究机构主办有关境外投融资和上市课程的导师和演讲嘉宾。
首先我想谈谈资本带来的三个科学化力量,分別是条件科学化、标准科学化和质量科学化。
第一力量是办学条件科学化,办学需要经费,沒资本办不了学校,没经费根本经营不了学校,所以资本是办学的必要条件。兴办不同教育和学校,需要的资本也不同。在经济学上来看,资源有限,欲望无穷,要办好一家教育或学校,首先是要科学化计算现在和未来所需的经费。打个比方,如果国际学校需要兴建运动场,资本的多少是兴建计划的基本限制,资本力量是办学举办人的规划工具,把兴建计划在经济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把硬件和软件质量最大化,量入为出,量化办学条件和要求,以不浪费政府资源和资本力量为目标。
资本带来的第二力量是办学标准科学化。今天我不是在讲怎样办学,今天讲的是怎样用资本协助办学。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提供的服务,资本只是工具。我打个比喻,如果知识是一座矿山,教育是在挖矿,那么资本就是挖掘知识的工具之一,优质的资本有助基建发展,高效挖矿,否则缺乏工具,用手挖矿,成效不显。教育也一样,没钱也可以做教育,正如家教也是一种教育。资本只是一个工具,使用得当,教育硬软件设备充足,有利学生学习和吸收。这种资本力量的效果,在金融市场上被称为「杠杆效益」,在日常事业上称为「事半功倍」。很多市场上有部份评论人视资本力量为办学的洪水猛兽,不利教育健康发展,甚至令办学人过分逐利。从我的角度看,资本是一个工具,资本是中立的,资本没有好坏之分,教育是人的事业,资本取代不了老师,更取代不了在座各位校长。资本不懂办学,办好学校,是人的责任;资本被使用不当,学校办不好,也是人的责任,不该怪到资本身上。
为什么资本要进来?
我们不是要国家买单,而让资本来做,资本进来了,学校就要做得好才行,学校做的好需要做到几点:要招得到学生,是办学的最基本的因素。资本不想看到的,是花费了几个亿建设学校,没有学生,浪费资源。有人说教育不能资本化,教育不能集团化,原因是在法律法规不清晰的情況下,他们把资本的重要性看得比学校经营者更重要,所以不得不提防资本,却忽略了运用资本的背后是由办学者来决定。法巴保荐了最多的教育港股,我在选项目中,并不是放资本在首位,反而是把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者的教育激情和对员工的激励列入我们的协助教育融资的条件,也为教育资本化设立很高的门坎。我们做的教育港股,不但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还要满足我们的条件,甚至要达到联合国等主权基金和投资者的考验要求,为本来不清晰的民办教育法规设下办学要求,以取得资本的认可。
资本的认可代表了什么?
我会举实在的例子来证明学校治理的重要性。国际学校引入资本有什么意义?资本是工具,资本帮助办好的学校,中国的民促法不超过30年,民办学校也是1978年之后有的,而不是以前有的。在短短的四十年教育发展历史中,为什么国内的民办学校没有一家可以做到世界名校,反而只有香港科技大学做到了,为什么?因为它资金充足。
香港科技大学在1991年10月开幕典礼,经历28多年的发展,今天的港科大成为亚洲甚至是全球最好的年轻大学,创造了不少全球国际领先的教研成果,培养了大疆创新创始人汪滔、腾讯集团首席财务官罗硕瀚等各领域杰出人才,科大迅速在全球的学术界跃升,在“2018 泰晤士报全球年轻大学排名”中位居世界第一。它的历史不超过30年,与国内很多有品牌的民办大学历史相比差不多,甚至更年轻。内地的大学为什么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原因我认为是一直以来资本都进不去。
在香港或者境外已经上市的公司或者是资本化的公司有很多,涵盖所有的板块。上市公司有涵盖大学、小学和幼儿园,甚至是培训的都有。那些公司只要做,都会有很好的效果,有一些他们的业绩公告,即使股价跌,但他们的业绩好,因为还有很多其它的政策出现。幼教新规没有影响在座的大家,但影响资本市场。2019年的一季度投入在教育板块的资本比去年少了,因为去年有很多的言论影响民间资本对教育的信心,吓跑了资本,对教育发展并没好处。我们来想想,资本市场中那么多的板块,投资者为什么要投教育?在资本市场对教育领域的投资信心,是从2014年民办教育第一股枫叶教育上市开始慢慢建立起来。我重申,资金是补充,民办学校是公办学校的补充。
枫叶教育是中国第一家走入资本市场,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国际学校,它在上市前和上市后的营利差距很大,营利增长的背后,其实是体现了办学质量提升、自我规范和接受公众监管的成果。
因此,资本带来的第三个力量就是“办学质量科学化”。办学资金来源来自学费和政府补贴以及社会力量,资本市场发债,股本金等等。资本市场投资教育,追求的是回报,回报是依赖办学的质量提升和基本面的改善。民办学校要靠自己的治理提升学生的人数,利用好有限的资本,达到最高教育质量,吸引更多学生,提升回报,资本要求量化回报,因此也要求量化办学质量目标,例如学生满意率、就业率、升学率、师生比、平均招生成本等等,每一细点都是量化指标,办学质量指标科学化。我们为一家学校上市,第一步就是提升企业管理,并进行科学化量化管理学校,建立一套治理模型,看什么影响营利,生源是影响营利的,学费是影响营利的,老师的师生比,学校的开支等等,确保所有交易公平公正公开,不会损害投资者、学校、校职工的利益,这就是资本带进了资本市场对学校治理的一套指标。如果在座的专家们体验过一次我们是怎样为教育股做上市的过程,你将会感觉到咱们国内的学校管治是多么的需要一种剥皮拆骨的全新锐变。
说到底,资本作为工具的确可以带来好处。不少教育股在上市后,例如枫叶教育,睿见等,引入资本后都有很好的效果。
资本带来什么?
资本市场需要有标准,资本市场需要透明,资本市场的标准,体现在大众监管。如果您们想知道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是什么,随便看一份教育港股公开披露的管治报告就能看到。
资本关注什么?
资本看的不是单看学校能否盈利,而是需要看到合法合规的优秀持续办学能力;资本看的不是单看学校有没有各类许可证,而需要实实在在是否安全。这就是有没有资本市场进来的区别:我们要的就是实在,万一有什么事情出来,资本第一个受损。家长和学生的报告,这些都是要求上市公司全部披露,包括学生的健康和安全等。
资本市场力量注重持续增长,因此重视校长跟教职员工的资源,这正是提倡社会要目光回到教育的本质,没有老师哪有学生。老师的维护也很重要,一般的社会资本进入学校会先问老师的稳定性,老师的工资怎样。普遍国内的老师和校长的工资都偏低,我们会留意到教育港股在上市后,社会力量进入学校,强化教师权益保障,有助老师的福利大幅度的提升,留住优秀教职员,更有利吸引新人投身执教,作育人才。
资本关注的重点还有供应商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我们做学校治理时,账目需要有内审机制,实地考察供应商,防止不合规或贪污等情况,尤其是关连交易,保荐人更是加深尽职调查,务求在合法合规的同时,公平公开,提升办学质量。
学校是重视环境的地方,因为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安全。其中包括消防、安全和保险等等,还有水电和煤、供暖等等都需要合法合规,电费怎么算,学校买水的账怎么管,都是资本要关注的。资本市场进来,真金白银的投资,却会非常严谨的监管,不容许大股东、举办人或学校浪费资源,务必确保学校办好满意的教育。
资本要进来,治理先搞好。治理架构在资本市场任何情况下有这样的理解:校长是非常关键的人物。薪酬委员会公平公正的情况去衡量所有老师教职员的工资,审计有权力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包括签单和发票。提名委员会也很重要,校董会里如果谁做不好需要下台。
我们保荐每一所学校上市时,经常发现大量管治问题,无论多好的学校都有整改的地方,这正正是补充政府监管学校的力量。投行对于学校治理细则都有自己的标准,然后对学校要求在上市前完成梳理和改正。
小结资本市场的力量,为国内教育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规范民办学校的内部治理和办学行为,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令办学机构在持续规范的前提下茁壮成长,鼓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