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国内的客户,学生独立而优秀。懂得安排和处理自己的时间,所以在申请时给我要求是: 顶级, 走读。 基于这样的原则,其中之一我选择Claremont Fan Court School,这是一个英国很有名的顶级走读私校。
既然是走读,那么肯定涉及到Home-Stay(寄宿家庭)的问题。我自然会写邮件询问他们对于学生寄宿方面的相关推荐或者安排。这是Francesca 给我回邮,我截取下来,顺便谈谈英国私校教育中的“家庭观”和那些知微见著的小细节。
“ Infact, it is very rare for us to support a Tier 4 application as we rarely findthat children staying with guardians are supported in the same way that parentssupport their children. ”
翻译上: 实际上,对Tier4 有要求的申请我们是极少考虑的。 因为我们很少发现发现监护人给孩子的帮助和父母给予的一样多。
从这句话, 我想谈两个点(1)父母参与度; (2)监护人职责。
我接过一个最神奇的案例是3岁的小朋友的父母想TA来英国读书。我帮TA联系了很多家顶级的私立幼儿园,幼儿园的要求很简单: 如果只是监护人陪着孩子,不收。多少钱都不行,父母必须陪孩子住在一起,并且要住在学校附近。 这个要求很简单,也很烧钱。 因为为了进这个学校,家长得要现在学校旁边置业。 然后学校才同意入学。
英国的学校都有 open day,也就是学校开放日。 父母带着孩子去学校体验学校生活,与老师交谈,这几乎是选校中完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顶级私校并不会考虑没有访校经历的学生(对国际生可能会网开一面,考虑到距离因素);
父母在填申请表时,常常会有这么一个问题:父母是如何参与到孩子日常生活的?可能国内的家长会说:爸爸负责挣钱,妈妈看着孩子做作业啊。 如果是这样的回答,会成为很多学校拒绝学生的原因(越小龄越有可能)。 在英国看来, 孩子的成长是家长每个成员共同的事情, 父亲不可以缺席,母亲也不能只是一个“虎妈”。
在英美国家生活或者旅游过的家长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在公园踢球,或者是在郊外野营。 或者我们也常听见这样的新闻“奥巴马执政期间,几乎每天回家陪家人吃饭, 解决他们的问题”。我们姑且不去判断这条新闻的可信度,但是某种程度上却是西方家庭观的一个缩影 - 就是如朋友一般陪着一起成长。
父母在填申请表时,父母的婚姻关系也是申请表上的必填项目。我帮学生做申请时,都会在电子表上额外说明:这是学校的要求, 我们收集这样的信息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申请。 学校这么做还真的不是什么八卦心态,在他们的观念中,原生家庭的陪伴的确可以给孩子更完整的爱, 如果家庭因为各样的原因不完整,他们也需要知道并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如果孩子的情绪出现问题,他们会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 好的私校都配有心理医生,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细微如此,着实不是一日之功。而且在我看到众多的学生案例中,这不仅是个口号,私校也的确在这么践行。
在学生面试时,学生也经常被问到:父母平时是怎么与你相处的? 他们是如何支持你的学习的? 依然是还是在询问家庭对孩子的帮助。 在英国,受过良好的教育的家庭会格外注重学生的教育,这样的注重和国内传统的“注重”是有别的。 不是拼命报课业班拼成绩,而是花时间和孩子成为朋友, 无话不说的朋友。 然后逐渐发现孩子的兴趣,加以培养(这是他们也会报班,手动微笑),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鼓励,在孩子开心的时候陪着开心。 是一种特别“温润”的教育氛围。
我有学生住在南肯辛顿,就在贝克汉姆小女儿(小七)幼儿园的旁边。 他说:有时会发现贝克汉姆过来接女儿下课。 没有专车,没有保镖。 就好像一个英国的普通人家,和老师在门口攀谈些时候, 领着女儿,散步离开。岁月静好到我的学生都不想冲上去要个合影什么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家庭时间。 你看着他们就很幸福。
其次,是监护人制度。 我一直跟家长说,如果孩子在11岁之前出来,父母一定要陪着,父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11岁之后,可以陪着,也可以让学生独自出行,但前提是,在一个好的boarding school(寄宿学校),或者是管理严格的day school(走读学校)加一个特别尽责的监护人。
回到Francesca的信中:监护人不会如父母般呵护。 如果是顶级私立的boardingschool, 有时候孩子会比在父母身边被教育得更好。 在以前(现在也有不少)的顶级私校是强制学生住宿的, 学校的观点是: 父母是一种不需要学习就可以获得的资格,在学生成长的方面专家太少,很多父母其实并不十分擅长教育孩子。 而他们的老师就是为教育学生而存在的,所以全寄宿可以让孩子收到更好的教育。 这个观点可能听上去有些不太舒服,但对于一些家庭也是事实。
私校会把学生3点半之后的放学时间一直管理到学生的熄灯。 访校时,家长可能会对某个私校的学生感慨到: 这些小朋友看上去就特别有精神气质。是的,半军事化管理的私校必然会让每个孩子昂首挺胸。
如果是走读校,父母的确无法陪伴(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财富自由的),那么一个好的监护人则非常关键。 监护人不是只管个接送机,生日送张贺卡这么简单。 好的监护人首先该是孩子的朋友,尽管他们永远无法取代父母,却应该是孩子在英国读书时最坚强的精神后盾。 以前有朋友问我,什么是好的监护人。我想了想,说:孩子在有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你,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术上。
最后多分享一个感悟: 我在我朋友圈里放了Claremont Fan Court 的图片,有家长就过来问申请要求之类。 我想说这个学校非常好,但是不会适合每个学生。 低龄留学,切忌跟风申请。 比如,家长很喜欢申请那种被国内中介大力宣传的学校, 殊不知名气越大可能对应的是校园内全是中国人。 我不断不断跟家长强调访校,是希望每个孩子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