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看优秀论文,那么主要的官方渠道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数学建模板块,这里是国赛优秀论文的发布地址:数学建模-服务频道专题_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学术活动组委会指定论文发布网站_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另外一个是美赛主委会下属杂志UMAP,这一套杂志比较贵,淘宝上有电子版本可以购买。另外高教社出了一套美赛书籍,《正确写作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学术活动》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学术活动题解析与研究》1-5卷。前者帮助你快速入门学术活动论文写作,后者算是国内真正可以买到的一套官方优秀论文选了。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一些比较不错的数学建模论坛和QQ群,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数学建模论坛在附件中有介绍。一般在比赛前都会有很多好心的爱好者把一些优秀的论文放上去,包括一些没有被官方选取的国家一等优秀论文,美赛也是如此。除此之外,可以询问指导老师有无每个具体赛区的优秀论文选,有时候多看看自己赛区的优秀论文也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每个赛区的评阅是决定你的论文能否推荐上全国继续被评阅。至于美赛,则没有这么多问题了。
如果要参加当年的数学建模比赛,请务必通过各种手段,至少每一类问题看上近5年左右的论文5篇,虽然工作量有点大,但是由于大多数论文的创新能力有限。实际上大多数论文还是基本上在用一种方法在解决问题,只是具体的解决细节有着一定的差距。比如国赛从2014年开始,A题的出题风格都是非常的硬:2014年轨道卫星问题、2015年太阳影子定位问题、2016系泊系统的受力分析、2017第一代CT系统原理以及(逆)Radon变换应用。这些都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工科甚至物理学背景才可以解决好,对于数学基础一般或者查阅文献能力一般的同学,会非常吃力。第一眼看上去基本都感觉无从下手。但是这类题目实际上也给专业性强并且基础扎实的同学吃了很多便宜。B题由于社会性比较强,并且偏统计学方法,因此入手简单,但是做好,尤其是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结论还是非常之难。因此,很有可能爆出大冷门。
其实等大约看了几年文章之后,结合自己小队讨论的结果,大体上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者不擅长什么。我做这个比赛3年多以来,觉得基本上自己擅长的比较难改变,这三年我能获得一些不错的奖项都是基于国赛A题这种偏硬有答案的问题,而不是B题这种社会性和适用性强,但是无答案的问题。所以,最好在比赛前就确定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不要犹豫。基本上临时换题的结果都不会太好。而且尤其是美赛题目选择太多,最好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在选题上面,很多美赛特等奖选手都会坚决选某道题,并且把自己队伍的特点发挥到最好。
与我相反的一位董同学,非常擅长国赛B题这一类题目,他不仅在2016和2017年斩获了国家一等奖,并且在2017年深圳杯的决赛中获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同时他的论文排版不仅仅是上层次了,而是顶级水平。这次优秀论文里面,我个人认为他的论文排版是最好的没有之一。优秀的排版每次都能保证他在筛选时脱颖而出并且最终夺魁。每次我都调侃他,要不要来A题玩玩,他都坚决反对,并且最终的成绩都非常骄人。基本上小董同学出征比赛我都觉得他今年国一又稳了。所以,对我与我身边水平较高的同学来说,基本上是不太喜欢选题的,从大一开始培训基本上就定了一个方向,就一直强化下去,直到有一些自己队伍才有的特色。
对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学术活动来说,创新更为重要。今天参加颁奖典礼的国防科大吴孟达教授说:“国赛重视结果,美赛重视创新。”因此有时候看一些美赛O奖的论文与国赛国家一等奖的论文对比时,觉得美赛O有点水的感觉,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算法以及复杂的模型。同时反过来觉得国赛一等奖都是一个模子里面出来的,甚至很多的图都“一模一样”。所以想获奖出色,还是得有自己的特色,特色不代表就是高水平,就是高端编程和高端模型。
如果还是没有想好定什么题目,没有关系,多看看论文,总会有一些思路的。这里我想谈谈如何来看一篇论文。
5.如何看一篇数学建模论文呢?
数学建模论文和一般的科研论文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文章都比较冗长,短的十几页,长的二三十页。基本上大家约定俗成,数学建模论文在20-25页上下最好,带上附页最好也别超过40页左右。但是与科研论文4-8页甚至只有1-2页的情况相比,还是比较啰嗦了。
对于这样的文章,直接打印出来显然是十分浪费纸张的,因此建议大家把文章放到手机上去阅读。但是如果遇到了十分经典的文章,比如2014年A题陶同学的文章,我完整打印下来并且作为我写作的模板,在2017年比赛当中我也用到了他的写作风格,收获颇多。
在任何一个数学建模比赛当中,都没有真正所谓的官方格式,即使是国赛的文章,还是有多多少少的不同。但是不管怎么样,好的论文都是有共性的。因此对于新手来说,还是首先感受下整体,感受下所谓“高大上”的论文,大概知道比数学建模学术活动,应该在论文当中写一些什么东西:摘要、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建立与求解、模型优缺点、参考论文和附件这几个步骤。只有自己多看看这些文章,才会熟记于心。当然,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也可以拿着一篇优秀的论文,对着写即可。
光只看论文的框架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能帮助你不要犯下一些无聊的低级错误。虽然数学建模是不太可能考同一个问题(今年数学学术活动就犯了考一模一样原题的问题),但是题目之间还是有非常多相似的影子。尤其是B题,虽然是社会类问题,但是解决办法主要还是基于统计学上面的一些应用方法。A题虽然比较杂乱,但是主委会还是比较慈悲,给的主题都是比较热门有非常多参考文献的主题。不论是绕月飞行还是CT系统,都是这些年非常流行的主题。只要上一些数据库搜索,都是成千上万的文章,甚至一些硕博学位论文都可以完整解决问题。2017年国赛B题在网络上就有可能完整解决的方案,后来主委会临时把文章撤下才避免了完全抄袭的风波。
一般情况下,看优秀论文的时候,还是会觉得一些模型比较“虚”或者有点强行回答。其实这是有可能的,由于这是三天三夜的比赛,因此很多模型并不能禁得起仔细的推敲,会出现一些漏洞。所以需要多看几篇论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好统计下每篇论文主要的思路和方法,如果不是明显现成的方法,就需要研究下他的参考论文主要是哪个方向的论文。对于B题来说,比较容易出现使用常规方法,但是特色指标定义的办法。对于A题,比较容易出现固定方法,但是是参考文献当中才有,数模书当中没有的结果。如果是B题,那么好办,学习的时候,结合数学建模教材,一点一点地啃,熟悉案例程序以及基本原理,这些内容在《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这本书当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因为这本书不仅提供原理,也解决了非常多比赛当中的问题,并且可贵的是附上了所有的程序。对于A题,则更多地需要从参考文献当中获得一些信息,我前面也说到了硕博学位论文也是非常详细的,这一点和数学建模论文非常相似,可能给出了具体的软件操作甚至源代码,因此硕博论文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对于这一点,我想单独拿出来谈谈。
来自网络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