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进的国际学校,靠花钱是上不到的。”一位来自上海的妈妈在亲身经历过考察学校,现场面谈、学校面试等一系列择校“洗礼”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01.
教育思想升级:国际学校成就国际人才
曾几何时,国际学校只是许多家庭眼中“高大上”的奢侈品。家长们望而生畏,学生敬而远之。在国内教育观念急速转变,城市国际化程度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下,国际教育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不少家长将曾经制定的“人材培养”目标,改为“世界人才”养成计划。
“我家孩子进的国际学校,靠花钱是上不到的。”一位来自上海的妈妈在亲身经历过考察学校,现场面谈、学校面试等一系列择校“洗礼”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我们暂且称她为W,坐标上海,当过高管,做过全职家庭主妇,现今自己创业;家里有两个孩子,10岁的儿子和8岁的女儿;两个孩子都在国际学校上学。
关于学校的选择,她做过许多功课,从学校的校训、教育理念、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再到硬件设施、教学方式、学校历史……每一点都不放过。对于这样一个年入百万的公司创始人,动辄二三十万一年的学费,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算上课外辅导、英语专项训练、寒暑假研学、国外学校申请等一系列费用后,数字更是可观!
孩子要去的这所学校一直有面试家长的传统,这也侧面反应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在认真准备之后,她接受了面试,从个人成长经历,到家庭育儿观念,与面试官的一番长谈之后,便是紧张到让人窒息的等待。
那几天,孩子经常问我“妈妈,我被录取了吗?我是不是不够优秀,所有他们不要我?”每次听到孩子这么说,W的心就像被撕开一般,只得笑笑,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对他说”怎么可能?我儿子最优秀了。“
然而,所谓事与愿违,最终W没有等来预想的录取电话,而是被告知,儿子进入了长长的Waiting list。她知道,Waiting List就基本等于幻想的破灭,如何与儿子解释,如何跟他说明白,却成了一位久经职场的创业人无法越过的一道坎。
直到现在,W都无法忘记儿子失望的眼神,和在那之后全家令人窒息的氛围。虽然,最后从Waiting List上顺利上岸,但是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其中的艰难。
在此番择校后,她惊异地发现,虽然家长的学识,出身会作为学校的考量因素,但绝不是唯一标准。平时能否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参加活动也是能否被录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国际学校的课时相对较少,各种假期相对较多,学校会非常重视家长的参与度。换句话说,家长们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只会更多,这对于平常日程比较忙的家长来讲,反而是困难的选择。
02.
公办转民办的担心
L小姐在儿子念四年级时,让他转学去了国际学校。
看似成功的择校经历,却给这一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担心孩子是否能适应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担心自己能否适应新的家长群体,担心回不去的公办体系,高昂的学费,无处不在的活动……L总是想,家里能否支撑孩子到读大学?
有数据表明,近一半念国际学校的孩子,他们所在家庭的年收入都达到了百万。但这对于L小姐来讲,真的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也成了她和老公最大的难题。
”从小,我们就希望孩子走国际教育这条路,但是又不希望他的中文功底有所欠缺,因此一直坚持到他四年级,才考虑转学到国际学校。“L坦言,从公办到民办,孩子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相去甚远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以及周围的环境,让本身适应能力不强的娃娃突然有些不知所措,加上一年数十万的费用,让原本还算富裕的家庭,多了几分阻碍。
03.
进所好学校犹如“升级打怪”
中国大陆国际学校数量已有数百所,在数量庞大的国际学校面前,许多家长们一脸迷茫。这可怎么选?
有的学校教育理念看似先进,有的学校课程设置多元,有的学费性价比不高,有的则建校时间较短,让人略有担心。
家长们一番琢磨,排除了学费不合适、课程不合适、距离不合适、学校氛围不喜欢,一套“流程”下来,已是疲惫不堪。
从决定将孩子送到国际学校念书的那一天起,家长们就如同进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一路上闯关越阻,披荆斩棘,上演了一场场“升级打怪”的“大戏”。
有家长总结了一下,首先,是择校初期对各个学校的考察。在这一阶段,大家查阅资料,翻开各种网站,逛遍各大贴吧。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家长们开始了实地考察,亲身听讲。大家跑宣传会,跑择校展,一通折腾,总算是在心里有了谱。
然后,更艰难的阶段来了,想考入国际学校需要孩子笔试、面试。怕孩子英语不过关,阅读量不达标,家长们又开始陪着孩子补习英语,并制定读书计划。孩子们呢,面对突如其来的高强度学习,显得有些不适应。父母双方左右开弓,硬是将孩子与书本“锁死”,绝不给其分神的机会。
终于,考试如约而至,孩子们一个个走进考场,而家长们的心又再次悬了起来……
04.
当这部“家庭戏”进入新的一季
孩子总算是上了国际学校,看着自己的宝贝开开心心地去上学,一家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和气,老爸看着自己正在用英文做作业的儿子,笑得合不拢嘴。心想“日后我儿子一定是一个国际化的人才,一口流量的英语,看英文书,念国外名牌大学。”儿子教育的好,我也就成了一个成功的家长啦。这边想得正兴奋,那边儿子发话了,“爸,这个题怎么做?你会吗?”定睛一看,把题目精炼一下,就只剩了一个“why?”。这道题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下自己的感想,老爸扶额,原来这作业思路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样要求孩子思考,并形成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自己似乎有点招架不住。
类似上面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家庭里上演了。家长们惊讶地发现,入读国际学校,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孩子的课业看似减轻了不少,但实际上,需要他们学习的东西反而更多了。
国际学校要求学生拥有更高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家里,孩子经常需要自己上网、翻书去查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后写成小论文。家长在这时,往往无能为力。这是需要孩子自己思考的事,自己再想帮忙也无从下手。国际学校的教育模式是好,但有时外教的教学方法却让人看不懂。这可怎么办?
在子女教育这条路上,庞大的家长群体既是最大生产力,也是最劳累的人。他们操碎了心,只盼着在孩子拿回成绩,以及顺利毕业的那一刻看到一个好的结果。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