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为上学做准备?说出来可能很多爸爸妈妈都还不信,但是香港教育正在用现实告诉你,这是真的!近日,一则TVB揭示香港教育问题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引起大众的关注。在这则纪录片中,香港家长为了孩子“幼升小”,从怀孕开始准备。纪录片中的孕妈表示,大儿子小的时候没有重视学习,导致带孩子去面试了好几家幼儿园都以失败告终。问了别的妈妈才知道,原来别人家的小孩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班,而自己的小孩6个月的时候还在地上玩。儿子面试幼儿园失败的经历让这位妈妈有了一种挫败感,并且表示要为第二个宝宝做足了准备,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也许爸爸妈妈们已经对自己6个月大的生活完全没有印象了,但是你家孩子六个月大的时候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光想想就觉得有点坐不住了...
对于这则纪录片,很多网友表示,香港的孩子活得也太累了,还没出生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也有网友认为,这些都是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状态,可以理解。
其实大陆有很多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都存在类似的情况,不过倒是没有香港这么疯狂。
为什么香港家长会这么拼呢?
首先这跟香港的人口密度有很大关系。香港作为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它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大区域组成,陆地总面积为1104.32平方公里。就是这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承载着巨大的人口压力。截至2017年末,香港总人口约740.98万人,人口密度居全世界第三!
在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一座城市里,教育资源就变得格外稀缺,想让孩子上个正规幼儿园都很难了,更别说是小学。
其次是受香港教育制度的影响。教育机构创办人也提到说,现在香港的教育制度制造了很多竞争出来,家长或孩子不认同、不喜欢,但这也改变不了现实,他们心仪的学校,例如名校,这些学校的学位远比想进的家长少。
其实香港大部分幼儿园的学制跟内地一样,一般都是三年学制。一些国际学校旗下的幼儿园是2年制,孩子毕业后会升到国际小学或者去别的幼儿园继续读K3。
幼儿园三年毕业后,升读香港小学的方式大致分成两种,一种是申请、参与学校面试,最后获得小学名额,另一种就是参与政府进行的派位/分配。
很多家长们为了掌握主动权,让孩子进入心仪的学校,在幼儿园第二年K2的下学期开始,就要准备申请小学,接着参与面试了。
而且不但小朋友要面试,家长也要面试。
关于小朋友的面试,面试官会通过提问来了解孩子的聆听能力,说话是否清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课外活动、家庭状况、学习进度、应变能力、待人处事态度、价值观等等,还会考察孩子对身边事物的认识、家长的教导。
关于家长的面试,主要是为了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援助,看家长是否关心子女,教育理念是否和学校吻合等等。有些学校会以问卷形式,调查家长如何和子女相处。
于是就出现了视频中提到的一些情况:
·爸爸为让孩子进好幼儿园,放弃自己工作去面试当校工。
·孩子的兴趣班也存在鄙视链,“别和学弹琴、游泳的做朋友”,因为“竖琴、高尔夫、骑马”才比较高级。
……
更有趣的是,有些名校只收一月份出生的孩子,所以要算好月份什么时候怀孕。
很多妈妈还总结,希望孩子进好的好的大学就得选一所好中学,想进一所好中学就得有好的小学,有好的小学就需要有好的幼儿园,想进好的幼儿园就得有好的育婴院,要有好的育婴院首先要算好排卵期,所以就一定要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看到这,小戴不禁开始怀疑人生...
很多看完纪录片的网友都觉得,教育制度下产生的学校名额竞争是正常现象,但是像香港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已经趋向畸形了?
而且孩子每天都在为了上一个好的大学而拼命努力,他们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吗?从小就给孩子这么大压力真的好吗?
有人认为这是“大人的战场转移到小朋友的身上”,家长们为了面子才想尽办法送孩子进名校。但是家长们究竟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让孩子未来有个不错的发展,我们很难去评判。
常说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定位起跑线到底在哪,而且谁也没办法保证孩子在“比赛”的中途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疲惫不堪,甚至是选择放弃。
学习是个长期的过程,帮助孩子在学习早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因为这能成为孩子未来学习的无限动力。最重要的是,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知道自己在为什么目标而努力着。
如果爸爸妈妈们想要了解英国教育,欢迎来咨询我们~正宗的英式课堂、经验丰富的英国小学老师、有趣多样的线上课程、及时有效的课堂反馈、贴心周到的助教老师......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主动去学习!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