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没有汽车、没有自由女神像、现代大学还未诞生的年代,不断上涨的高等教育费用就已经在震慑着美国人的心灵了。
正如1875年纽约时报某篇文章的哀呼:“先生们想把儿子送去读书的话,一年的费用相当于他们自己四年内所有日常活动的开销总和。”文章作者把高昂的学费归罪于人们的堕落,具体来说就是华丽的学生公寓、高价饮食和“对体育赛事的狂热”等。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18年教育概览报告,现如今美国在大学上的花费基本上比其他国家都要多。个人家庭支出加上政府的援助(比如学生贷款、补助金等),美国每名大学生平均一年的花费在3万美元左右,几乎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
OECD教育与技能发展总监Andreas Schleicher说:“美国是独树一帜的”,这话绝对没有任何夸赞的意思。“花销这么大,但和学生换取的东西的价值似乎没什么明显联系。
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在学生身上花的更多,那就是卢森堡,政府出钱,学生学费全免。事实上,有三分之一的发达国家让公民免费上大学,还有三分之一的发达国家把学费限定在较低的水平,每年不会超过2400美元。
在思考“美国大学为什么这么贵”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本来想像前面提到的那位19世纪的纽约时报记者那样,全都怪罪到“骄奢淫逸”的大学生活上:什么花哨的宿舍,攀岩墙,漂漂河(lazy rivers),带有室外烤架的食堂等等……尤其是大学体育活动必须受到指责。
乍一看,新的国际数据是支持我的观点的。美国在住房,餐饮,医疗保健和交通等学生福利方面的支出排世界第一,OECD将这种支出归为“辅助服务”。美国纳税人和家庭为每一名学生在这些服务上的投资约为3,370美元,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倍多。
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美国大学生更有可能要远离家乡去读书,不管学校有没有漂漂河这类场所,离家居住肯定花的多。有专家说和美国大学相比,加拿大和欧洲大学的宿舍楼和食堂数量都要少一些。
在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的William & Mary大学,一位专注教育领域的经济学家David Feldman说:“美国大学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和法国大学的完全不同。
明白人可能会探讨大学到底应不应该提供那些服务,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觉得这些服务项目让大学变得效率低下,而是把它们看作让大学脱颖而出的象征。”
但是再仔细查看一下,会发现前文提到的数据所反映的不只是奢华生活条件这一个问题。如果从明天开始美国大学停止一切“辅助服务”,美国人的大学支出仍然会是世界最高的。
其实绝大多数美国大学的支出都用在了日常教育活动上——比如教职员工的薪水——而非食堂等。这些费用平摊到每一个学生头上的话大概是2万3千美元/年,是芬兰、瑞典、德国的两倍还多。《End of College》作者、无党派智库“新美国”教育政策项目主任Kevin Carey说:“漂漂河还有奢侈的生活条件确实没必要,但它们并不是罪魁祸首。”
Feldman和他的同事Robert Archibald在2011年两人合作出版的《大学费用为什么这么高》一书中这样写道:大学如此昂贵是因为它和其他商品不一样。大学是一种服务,不是实际的产品,也就是说它不会像实际产品那样随着制造技术的升级而降低价格(经济学家管这种现象叫“成本病”)。大学教育服务基本上都是由具备大学学位的人来提供的,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比起低技能服务工作者,这些人的薪资提升了很多。
Feldman和Archibald还指出,近几十年里费用不断走高的不只是大学学费,从1950年开始,医生、牙医以及律师费用的上涨率和大学学费差不多高。两人还在书里写道,“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就是经济增长。”
如果只把目光放在美国,这个说法好像挺有道理。但全世界的经济形式几乎都呈上升趋势,为什么别的国家的大学学费平均下来也就是美国的一半而已?
美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分为三个支系:公立大学,私立非营利性大学和私立营利性大学。规模最大的是公立大学系统,包括2年制的社区大学和4年制的学校。公立大学由州或当地政府资助,还有学生学费和国家补助作为资金来源,四分之三的美国学生都会去公立大学。
在公立学校系统中,学费的上涨和经济政策有关。在医疗成本增加的时期,国家法律强制要求各州平衡预算。州政府不得不遵从,也就导致过去三十年里,很多州给予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资助越来越少,不少世界一流公立大学开始靠“乞讨”度日。尤其是2008年经济衰退之后,政府投资更是大幅度削减。
为了应对政府资金削减,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学生身上找补回来,特别是那些家境好的学生。非营利教育倡导组织Generation Progress的执行董事Maggie Thompson说,一旦稳定的政府资金逐渐缩水,学校就不得不往商业方向发展。政府资助减少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让大学变得更有效率,反而使它们成了创业者。
于是一些大学开始扩招,招收对象是跨州或跨国的全费学生。例如普渡大学,在过去十年内将州内招生人数减少了4300人,而州外和国外招生人数增加了5300人(这些学生要付3倍的学费)。Thompson评论说:“这些大学不再主要为本州人民提供教育,而是转为竞招那些十分优秀和富裕的学生。”
这种竞招最终超越了攀岩墙和高档食堂,成为了一种占据主要位置的长期花销。根据QECD的数据,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大学在聘请非教职人员上的花的钱数目惊人。其中一部分是图书管理员或心理健康咨询师等等,这些职业都能够让学生直接受益。
但其余职位大都是为了招生而设立的,和学生学习没多大关系。许多美国大学雇用大量的筹款人、体育人员、律师、招生官、财务援助官、多元化和包容性管理人员、建筑运营和维护人员、安保人员,运输工和食品服务工人等。
数据没有说明究竟哪个部门的人员挣得最多,但也能看出来比起教职员工,美国大学花在非教职人员身上的投资要更多,和OECD其他成员国刚好相反。
此外,大多数全球大学排行榜只基于教员发布的学术论文数量,这一衡量标准和学生是否在学习根本不沾边儿。但是为了招生竞争,这些排行榜得到了大学管理者的注意,他们开始敦促教师专注于研究并相应地支付明星教授的高额费用。
同样数据显示美国大学学生和教师的比例要略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师生比例也是大学排名的衡量标准之一,因此想要争得上游,就必须花更多的钱。但在教育研究人员中,对于小班教学是否物有所值并没有明确的共识。
最初,管理者招收全费学生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补贴其他不太富裕的学生。但是随着其他大学加入到竞招行列中来,就渐渐演变成了一场军备学术活动。为了增加申请人数,越来越多的大学不得不参与其中,哪怕是不受政府资助削减影响的私立大学也不例外。杜克大学教授、《不和谐时代的不平等大学》作者Charles Clotfelter认为,“这是一种恶性竞争。”
美国各州的预算削减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怀俄明州现在的州内学费大概是佛蒙特州的三分之一。在那些还可以提供高等教育并且整体消费水平不高的地区,取得一个美国大学学历还是很划算的,尤其是对那些不介意在家住和家境贫困到可以获得政府援助的学生而言。
Alex Usher,来自多伦多一家名为“高等教育战略协会”的顾问公司,他和其他几位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着全球范围内的高等教育费用。2010年,他和同事Jon Medow共同创立了一种给15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排名的方法,通过各方面评估来判断某所学校的学费水平和入学难度。
阅读这份排名报告就像剥一个洋葱,第一层关注的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基于某个国家的平均收入,在计算过学费+书本费+生活费总和之后,看人民的承受度。在这样的衡量标准下,美国表现糟糕,排倒数第三,最后两名是墨西哥和日本。
不过如果再算上补助金和税收抵免的话,美国向上前进了一位。Usher说:“美国的补助金和其他国家比起来相当慷慨。”根据College Board的说法,由于学费高昂,补助金不可能全部抵销,但有70%的美国全日制学生都能或多或少的获得补助。从这个“净支出”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比美国要更贵一些。
接下来,如果只看公立大学,美国排名又靠前了,超过了加拿大和新西兰,排在中间的位置。Usher强调说,数据是2010年的,现在重新计算的话恐怕就没这么乐观了。但他还是认为美国的公立学校系统和别国的一样好,“有的地方和法国挺像的,”他说。
问题就出在美国整体的教育系统像一家杂货店,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教育系统,里面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营利和非营利),要把这50种教育系统整合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美国,想上大学并不难,但上学的费用根据地域和个人情况的不同会有很大差别。所以学生们择校时一定要看清学校之间的竞争,一定要慎重,不然只能默默咽苦水了。
我越是研究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就越觉得它和医保很相似。美国人民在这两个方面花着其他发达国家两倍的钱,得到的回馈却不值这个价。根据OECD2017年医疗概览报告的数据,美国人每人每年的医保费用近1万美元(比排位第二的瑞士还多25%),但和发达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相比,美国人要短差不多两年。
达特茅斯学院的经济学家Douglas Staiger一直在研究教育和医保,他这样说:“我和别人开玩笑,说我可以把我所有论文和统计方案里的[医院]都换成[学校],[医生]换成[老师],[病人]换成[学生]。”
和其他国家比起来,美国的这两个系统受市场驱动更多一些,因此更具创新性,但同时也少了一致性,多了剥削性。Staiger指出,美国医院和大学针对不同人群收取不等的费用,导致这两个系统极其复杂。普通大众很难就两者做出明智的决定,而这两项决定偏偏是至关重要的。
举例来说,那些低收入家庭成绩优异的学生们(他们的成绩在美国学生中排名前4%,完全有资格获得精英大学的高额奖学金),其中很大一部分去了非常平庸的学校。而讽刺的是,根据Caroline Hoxby和Christopher Avery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上普通的四年制大学或者是社区大学的学费很高,假如他们去了资源最丰富的顶尖大学,反而不会花这么多。
再回到医保上面来,根据调查结果,美国低收入人群对于免赔额、共同保险费率和提供者网络等概念很陌生,也就使得他们很难为自己选择合适的医保方案。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Isabel Sawhill写道:“在这两个(大学和医保)领域里,消费者们掌握的信息太少。这二者的社会成本和效益很难估量,决策风险不该只由个人承担。”
美国昂贵的大学和医疗保险,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控制价格的中央机制。“大学想收多少学费就收多少,因为没人管,”OECD的Schleicher说。“这是不受监管的收费结构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在英国等国家,政府在大学学费上有明确的限制,医保也是一样,都会有中央政府机构控制价格。
然而美国政府一直都不愿意担起这份责任,所以美国人民在医药和大学课程上花的钱比别人都多。越来越多的风险也从政府转移到了民众个人头上。
Schleicher还说:“美国政府应该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向人们介绍大学的办学水平。在对方真正了解东西的质量之前,你不能强迫他去买。”
只要物有所值,花再多的钱也无所谓。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宣称:“美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前任总统奥巴马也说过同样的话。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目前并没有真正有意义的数据来说明全球大学的质量。美国确实有不少录取率非常低的精英大学,也确实聘请了很多进行开创性研究的杰出学者。可是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美国学生会进入这样的学校。
相反地,四分之三还多的学生都去了入学竞争没那么强的学校,没人知道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怎么样。最近OECD“成人能力国际评估项目”做了一份很细致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5岁以下拥有学士学位的美国人,在数学能力方面比其他14个国家的同龄同学历的人要差,只比芬兰的高中毕业生好一点点。阅读能力稍微强一些,却也排在第七位。还有一项是使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得分又低于其他13个国家。
从学术价值来看,美国大学并没有明显优势,而从经济价值上来看,就完全不一样了。在美国,具备大学学历的人比那些只上了高中的人要多挣75%,一辈子算下来能多挣50万美元不止。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美国一样赋予大学学历如此之高的身价。所以才会形成这种现象——
不过也要看上的是什么大学,有四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拿不到高中毕业生的平均薪资。营利性大学的副学士和社区大学的副学士薪水差不多,但后者学费便宜得多。营利性大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会中途辍学,意味着他们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拼命偿还根本还不起的学费债务。
这种复杂而不统一的高额学费系统会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大家觉得美国大学值这个价。对于特定的大学和特定的人群(前提是完成学业)来说可能确实如此,但美国的这份“独树一帜”,真的不该有。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