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上更平和一点
语言上更朴素一点
行为上更真实一点
今天的校长应该像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那样
只有这样
校园里才会有更多的优秀教师
才会有更多卓越的孩子
“农夫”——沈茂德校长
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中方校长沈茂德:原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10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他是江苏省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国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任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教授、江南大学教授及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有一定影响力,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沈茂德的微信昵称是“农夫”,多年未变。很多人加他好友时都会疑惑为什么取这个名字。他的回答很诗意:
校长要像农夫挚爱土地一样喜爱校园;
要像农夫爱护庄稼一样热爱自己的学生;
要像农夫等待丰收一样等待孩子们的成长。
这位在国内重点中学
做了20多年校长的教育“农夫”,
一直以来践行着他对教育诗样的理解。
去年9月,退休的他转至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担任该校中方校长,继续做着“农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在国际学校工作虽然还不到1年,但自己的“耕种”理念已然升级,有了更多国际化的视野和理解。
梦想中的校园
放声高歌、自主生长
4月19日中午,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食堂的餐桌上,校长、老师与学生坐在同一区域吃饭。看到老师端着餐盘落座,有学生笑着打趣老师吃得太多。师生悠闲地享受美食,其乐融融交流,是这所学校校园生活的日常。“在这里,我看到了我梦想中校园生活的模样。”沈茂德在介绍目前所在学校时如此感慨。在中国传统学校有36年工作经验的他,深谙传统学校的教育理念、模式等。“我一直有个教育梦想,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可以放声歌唱的地方。“在这里一个多学期,我欣慰的发现,学生在校园里生活的状态已经是一种自然生活的状态。可以看到,校园里迎面走来的孩子、老师,脸上的笑容都是灿烂的。”沈校长介绍,这里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享用每一餐,餐厅不仅是一个用餐的地方,还是生生、师生、中外文化与情感交流的场所。
在沈茂德看来,仅仅用扣分、考核不可能培养出孩子自主、自律的素养。不同于传统学校过多条条框框的限制,他很欣赏学校有员工手册、学生手册,用详尽的规则告知师生。常态的校园生活是一种无压抑感的舒适,孩子们在真实的校园生活中逐渐形成自主成长的素养和阳光的性格。
“阅读”外教
取长补短、共融相长
无锡南外国王国际学校的78名外教,是沈茂德每天的“阅读”对象。他坦言,在与外方校长、外籍老师每天的生活与教学相处中,丰富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我深深感受到我们中国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并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这些国家。”沈茂德直言,但我们教学方法与这些外教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已经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但在教学方法上依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变革仍然任重道远”。他介绍,外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值得学习的。他们课堂上更着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发散性思维等,这种基于培养人的“关键素养”的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我们中方教师学习。此外,他看到了小学外教老师拥有很强的全科教学能力,这一点值得我国的师范类高校在师范培养体系中予以关注、研究。这位教育战线的老兵坦言,他在学校管理中,不仅面临了语言沟通的挑战,在办学中也存在着中西方文化融合的挑战。不过学校中方、外方的校长以及中外教师都在相互“阅读”对方。沈校长利用春天湿润季节在校园里种花、种树的行为一度让外方校长不解,还询问为什么不在暑期种植?学校里学生表演的一部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外方校长因版权缘故坚决不让拍照和摄录的行为也曾让沈校长困惑。“我相信,充足、充分的沟通能促进双方互相理解、借鉴和提升。”沈茂德说。
丰富课程
提供舞台、空间和机会
每天三点半以后,是学校的CCA(延展课程)时间。78名外教每人至少开设一门延展课程,涵盖了体育、艺术、戏剧、辩论等方面,超过了100门。沈茂德认为,这些在传统学校被边缘化的课程恰恰能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我在天一中学多年,尽最大努力建设丰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学生发展呈现了星光璀璨的局面。但在这里,学生的选择更丰富,空间、舞台更多。”前不久,连续二天,由该校初中至高中部100多名学生参与,成功献出了一台历时2个半小时的全英文经典音乐剧——《红男绿女》,让沈茂德震撼不已。“无论是背景音乐的伴奏,还是舞台上全英文的说和唱,都是延展课程的成果,也让我更加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他提出,未来学校更应当给学生建设丰富的课程,给学生个性发展更多的舞台、空间和机会。
20多年来,沈茂德在天一中学坚持“把课程种在校园里”,让学校里一景一物都赋予了育人功能,如今他对南外国王国际学校的校园建设也有了清晰的规划。他认为,校园首先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应该是一个拥有丰富课程的地方。
他继续延续着“把课程“种”在校园里”的理念,今年春季己开始实施校园品质提升工程。沈校长解释道:“我们已经在校园里种植了大量的月季、绣球、鲁冰花等花草,下一步要把江南能生长的树都种在校园里,今后还要饲养小动物,丰富校园生态。同时我们还将增加体育、艺术等课程资源,正在建设的网球场、棒球场、皮划艇赛道等将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活动空间。”
他希望这所学校能成为扎根在中国,以能力为导向,东西文化相融,具有中国根基,世界视野的未来学校,“这也是我担任中方校长的重要价值。”
1、让学校成为学生放声歌唱的地方。
2、“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3、我永远用一句话提醒自己:成熟的稻子总是低垂着头。4、一所没有学术质量支撑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学校。
——沈校长经典语录
举个例子
我们用十分详尽的规则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状态和素养。在我们学校的餐厅,学生能慢悠悠地享受美味。这里的餐厅也不仅是餐厅,更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外交流的场所,是文化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我们学校教职工和学生都在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学生和校长之间也没有距离感。一次,沈校长和一个学生边吃边聊,小女孩说:“我爸爸也是天一中学的毕业生。”沈校长接着问:“你爸爸是哪一届的?”小女孩面露不满道:“我和你都说过二遍了。”沈校长满脸通红,场面让人忍俊不禁。
在我们学校,迎面走来的学生的笑容都是由衷的。我们用详尽的规则培养学生自主成长的状态和素养。比如我们学校里中、外方校长一致认为,应该引导家长、学生认同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
问题一:家长如何选择学校,瞄准名校和名师?
我一直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要盲目相信名校、名师。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知识基础、领域兴趣、经济情况以及家庭与孩子的规划,综合考虑教育问题。我一直不赞成低龄化出国,有些父母当孩子上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出国了,这样肯定不妥。我相信,所有家长都不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外黄内白的“香蕉人”。
问题二:国际学校还会面临升学率这样的压力吗?
我们仍然有升学率,但这个“升学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升学率。任何一所学校都要有学术质量支撑。我们形成了三大体系:关顾体系(更加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延展课程体系、还有学术保障体系。通俗理解学术保障就是学术质量,这三方面的结合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所在。
问题三:南外被认可关键点在哪里?名人效应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
这里我们认真研讨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得到了良好的反响。我们有南外、英国国王学院的强大品牌,当然也有我的个人影响。无锡南外国王有一支强大的中外管理团队。敬业!专业!我一直认为这是做校长的两个基本素养
问题四:在这所国际学校里,遇到的挑战?
我是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从国内重点大学毕业,应该说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在这里工作,语言显然是一个挑战。在和外方校长交流时还需要翻译。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不同,需要更充分地沟通,相互学习。春天我在学校里种花种树,外方校长就很不理解,问我为什么不在夏天、学校放暑假了再种?我告诉他,无锡四季分明,春天适合种树,如果在夏天种,这些树都不会活。我们的学生排演了一部百老汇的经典音乐剧,从排练看非常精彩。我们准备好摄影、录像,连电视台记者都请来了,想把精彩的表演留下来,却遭到外方教师的反对,最后很精彩的演出没有被更多人看到,挺可惜的。但我们在沟通中也更清晰认识了西方文化的版权保护意识。如此种种,我们都在相互包容,学校东西方融合将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