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路上的坑实在是太多了!
比如,夏校、夏令营原本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也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因此,留学党们纷纷把出国参加夏校、夏令营作为标配,花掉的钱也是每周烧掉一个香奈儿包的节奏,然而残酷的现实是:
“去年暑假参加了加拿大XX高中交流营,为期20天,除了周一到周五上午有课程外,其余日程均被游玩占满,光是游乐场就去了3个,购物中心血拼、沙滩、溜冰、卡丁车……这和自己花钱去旅游有什么区别?”一位家长吐槽说。“为期15天的某英国留学准备营,逛了10所英国大学,以及11个景点,其中有一天还被安排用来购物!”学生A也对市面上所谓的名校游学营表示不满。
客观来说,此类暑期产品或许可以帮助低龄小朋友开阔眼界、锻炼英语,但对于每一个暑假都极其宝贵的初高中生来说,这样也太浪费时间了!
再比如,为了冲击名校,许多家庭不惜重金聘请拥有藤校背景的Native Speaker 来修改、润色文书。殊不知,看上去花哨的表达、bling bling的小作文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最重要的还是孩子在专业、兴趣领域上的Passion,以及实打实的背景提升和学术能力的展现。
硬成绩没达标
切忌东张西望
留学申请,不论是英国和美国,主要看的还是四方面:成绩、文书、课外活动、面试。其中英国,特别是牛剑看重“成绩+面试”,更加分控,美国更加衡量孩子的全面性。但是,如果你的成绩没有达到硬门槛,其他方面的再多的努力也是收效甚微的。
这个硬门槛包括:
为什么在开头聊了这么多关于分数的事情?
若是硬成绩没有达标,切忌东张西望,宝贵的暑假时间还是先把成绩作提升,而不是盲目参加夏校、夏令营。
同样,如果我们要参加夏校、夏令营,也需要以终为始作选择和安排。
有些学生英语不错
为什么在面试这环败下阵来?
聊完成绩的部分,我们再来聊一聊面试环节。不论英美,面试都是大学申请中重要一环,牛津、剑桥尤其重视。不少孩子看似英语不错,甚至面试结束后依旧自信满满,然而却收到了拒信,他所缺乏的,就是用“英美学术套路”去沟通和表达。
1
英语和专业知识不应该剥离
我们知道,在牛剑的面试中,招生官会和你聊一聊申请专业的学术问题,一是看你的专业知识了解度,二是看你对于“更深”知识的学习能力。
那么,其中最高频的词汇可能就是那些生活中不怎么用到的专业学术词汇(也会出现在、AP考试里)。
而我们的学生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他知道题目表述的概念,英语底子也不错,但就是不会用专业学术词汇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例如,你想要解释“位移为0的平衡点”,你翻译成了“the displacement zero”,招生官就会判定你并没有掌握知识点。理由是,如果你了解简谐运动的话,一定不会不知道Equilibrium position(平衡点)的概念。
到了初、高中阶段,孩子的英语学习和专业知识不应该剥离,这也是学术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很多人会问我,为什么翰林可以批量出产牛剑学生?答案就在这里,我们不会花俏地去包装孩子,而是让孩子一步一步扎实精进学术(从数理化到经济、哲学),能够用精准、流畅的英文和面试官讨论学术。
2
你可以和招生官聊够至少1分钟天气吗?
在申请顶尖大学这件事情上,决定成败的,除了扎实的学术能力,还有细节。
比如,在牛剑面试前,招生官们很喜欢和你寒暄一下天气问题。你可以和招生官聊1分钟的天气吗?还是尴尬的说一句,it is a lovely weather,it’s fine。
面试中的细节,语句的自然度、语调的精准度,往往是打破沟通障碍的催化剂,也可以让面试官对你好感度倍增。
比如,我们遇到过一个孩子,学术成绩非常优秀,平时和老师们讨论起来就是“滔滔不绝”的,在招生官面前亦是如此。后来,孩子收到了拒信,他发邮件询问被拒理由,招生官表示可能孩子确实很优秀,但不够专注和谦虚,太想要过度表现自己了。
“自信而谦虚”,这是英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很多孩子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再比如,有些孩子从小学习英语,可是却不会写正式的英文邮件,不写标题的、称谓错乱的、开头不寒暄的、没有落款的……这会让招生官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不论是聊天气,写邮件,展现谦虚品质,懂得收放自如,都是我们在申请顶尖大学中需要考虑的细节。
学术的深度、展现细节的能力,都不是申请季那一年的“临时抱佛脚”可以补足的,这需要时间的积淀。因此,当“牛剑营”红遍英本圈时,我们打造出一个偏低龄的(9年级、10年级学生),可以培养顶尖大学“种子选手”的暑期营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