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大四应届毕业生,法学专业刑法方向。GPA:3.55/4 86.5 中游水平
语言成绩:IELTS 7
软件背景:欧洲校际交换一段、三年校小奖学金、两个专业相关项目、专业不相关学生工作一堆、国际义工一段
Offer情况:King's College London(General LLM) 、 Durham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mercial law )、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University of HongKong (Master of Common law )
二、准备阶段
我从大二上就决定要出国念研究生,因为本科学习刑法所以当时定的是去德国,于是在华师学了一个学期的德语,满心计划在大四的时候能考过B2…然而每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别说要运用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去学习其他科目的专业知识。因为语言问题德国就放弃了…后来因为大部分喜欢的手账博主都在香港念书,也因为自己喜欢港乐(肤浅…),就把目标定在了香港。香港只有港中文港大与港城有法学院,选择范围还是有一些局限,于是就决定要港英联申了。
(一)语言考试
这个部分其实单独拿出来写一篇都完全不嫌多,我这里就只是就一些常见的问题说一说啦~
从大三上学期也就是2017年10月开始了第一次雅思考试的复习,最后一次考试是在2018年11月,前后考了4次,语言考试折磨了我整整一年….LLM无论在哪里语言要求都是最高的,港中文的语言要求是6.5,港大要求总分7小分6.5,其中MCL要求6.5,(但这个标准是为一部分有官职的人员申请所用的,对于应届小本的要求仍然是7),英国大部分学校的要求也是总分7小分6.5,不乏有比如Durham要求写作7的(每一年这些学校的语言要求都可能改变,一定要关注学校官网,今年UCL的语言要求就提到了总分7.5小分7的标准…)
语言考试越早准备越好,分数当然也是越高越好了。说实话不是语言基础特别好的小伙伴,一战或者二战就达到总分7小分6.5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一直以来英语基础都不算差,但是雅思还是要了我半截命。
1.语言考试是否要报线下班?
我不建议报线下班。费用贵先不说,出行通勤非常麻烦且浪费时间(尤其是在武汉这种交通状况的城市…)。我一直都是自学,自己找经验贴和网课资源,做好学习进度规划并且一步步执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经验贴在知乎微博公众号甚至小红书都有一大堆,网课资源B站也有很多,线下班的老师交给你的经验套路无非就是这些,有选择性的吸收经验一些以后,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去做去练习,这是线下班的老师帮不了你的。(具体的经验我就不谈啦~有时间可以再写一写)
2.国内考还是国外考?
我前3次考试(考了3次6.5…)都是在武汉考的(推荐武外英中考场,考试体验感比湖北大学好多了),最后1次是交换的时候在赫尔辛基考的。现在很流行出国出境考雅思,因为大陆作文口语压分什么的。但就我的经历来看,我并没有觉得武汉有压分的情况。赫尔辛基考试的那次口语写作的分数和我在武汉的时候是一样的,我考出成绩来的反而是阅读和听力这些客观的题目(这事实上得益于我心态的调整)。所以说,与其纠结去哪个国家哪个城市考不如踏踏实实的好好提升自己的实力,把做这些攻略的精力放在多做几套题上。7 is always 7.(当然了想顺便出去玩玩/不差钱就另当别论了)
3.心态问题
能一次考过就一定要一次考过,也就是说在第一次复习备考的时候就一定要尽全力,不要总想着这次不过下次还有机会再考。因为越往后考,时间越紧不说,心理压力真的会比第一次考要大很多很多。常常自己会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这已经是第X次考雅思了",“这一次一定要考出来”。后来的每一次备考都是逼迫自己重新再来一遍,都是对自己的自信心、耐心的一次消磨。事实上我在第三次考试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具备了考上7的水平,但那一次考试的时候心态崩的非常彻底。(坐在考场浑身冒冷汗,精力完全无法集中,几度想要冲出考场不考了…)后来来到芬兰,因为心情确实放松了不少,也受到身边很多朋友的开导和鼓励,紧张肯定是会有的,但是状态比在国内好多了。在此特别感谢陪我从罗瓦到赫尔辛基考试的彤彤candace和小彭。
(二)选择DIY还是中介
我个人是绝对的DIY倡导者。香港学校都是我自己申请的,英国的学校我找了只是帮忙递交材料的中介(非常后悔签…),所以我也算是既经历了中介也经历了DIY的人。
先谈谈我签的只是帮忙递交材料的中介(名字我就不说了…)。我一开始的想法是害怕自己有拖延症,找一个人督促我申请进度的人也是好的。这家中介的服务明上说有“帮助定校、具体网申,后期签证办理等等”,但事实上择校选校的工作还是我自己去看不同学校的网站、看专业简介、课程介绍、老师的研究方向等等来做的。中介老师根本不了解你的个性,你内心到底想要学什么专业,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也不知道对方学校专业与专业之间有什么差别(专业与专业的差别对于申请特别是文书的准备来说影响根本就是巨大的),因为这涉及到具体的专业知识,你怎么能期待一个中介老师了解那么多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呢?(大部分的中介老师手里都不只一个学生)具体的网申在我经历过香港的网申后明白,事实上只是上传自己已经准备好的文书等材料到对方学校的网申系统,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可言。
再谈谈DIY。DIY真的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锻炼,如果连学校的网站都没耐心看,课程介绍的文件都没耐心读,那以后如何能在全英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整整一年呢。我和一同DIY申请的朋友一致觉得,DIY申请会逼迫自己去回想总结自己的学习经历并且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且觉得要是没有这一环节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才会考虑这些问题。但DIY也绝不是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寄托天下(我是寄托的忠实粉丝!)、一亩三分地、chasedream等留学申请交流网站上有非常非常多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分享,也有不少人做各种网申攻略,还有各种各样分专业分地区分学校的申请交流群,学长学姐都会免费的耐心的在群里答疑。只要自己多逛逛论坛多看看帖子多问问学长学姐多上心,你一定能比你中介老师的工作做得好(微笑)。更何况这是你自己的留学申请,是你自己未来的发展,自己都不上心还能指望别人对你多负责呢。
(三)定校定专业
定校定专业,一方面要结合自己的基础背景,一方面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方向,并且参考学校的世界排名专业排名、地理位置、费用等等因素。
结合自己的基础,就是立足自己的硬件与软件条件,看看哪些学校的申请自己比较有把握哪些需要冲一冲。寄托上有很多报offer和背景的帖子,微博上有一些会报offer的博主,例如@英国大学申请中心,@崔钟博汶cook,@香港研究生申请包租婆,参考他们的博文可以大致定位自己申请的档次。一定只是大致,因为每一年申请的candidate pool都不一样,不是别人和你条件差不多别人申请上了自己也就能申请上,也不是别人申请不上自己也就一定申请不上,但总得来说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结合自己的兴趣方向,就是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并且认认真真的去看对方学校网站的专业简介和课程介绍,看自己能够从这个项目中学到什么,它是不是符合你的期望等。这对后期的文书写作也非常有帮助。
对于排名,我自己其实不是特别在意排名,因为影响排名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排名的版本也实在太多了,真正需要关心的是学校是否愿意花资源到你学习的项目培养上,比如学校的哪个大牛是不是会给你讲课,这才是你会切身受益的。不然世界排名再高,学校的教学资源根本利用不到,除了面子上过得去,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三、申请阶段
文书是申请中的重重之重,所以这里我主要想谈的是文书构思与写作的问题。
首先我想给大家灌输的一个理念是:你的所有文书一定是合力的、立体的将你展现在招生官面前,PSCVRL一定是从不同的侧面在展现你的优点,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其次,在我看来文书的核心是,突出自己是这个项目的合适人选,突出自己的背景与项目要求是匹配的,否则背景再优秀,与项目本身的要求不符,那也是白搭。
我自己的文书写作框架大致是这样的:
1.我对这个项目的兴趣来源。我是因为一个什么课程/案件/项目经历对这个研究方向产生了兴趣。
2.我的优势。这里把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实践背景融进去,以突出自己的背景与项目是契合的,自己的能力是足以胜任这个项目的学习的。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这个部分绝不是CV的简单扩充,一定要有具体的实例支撑。举例来说,与其直白的说自己对某个领域有一些了解,不如说自己看了哪些书哪些文献,并且对这些内容有什么自己的见解;与其说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这种大而空的话,不如具体描述一个自己跟的案件,在案件跟进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而自己又是如何解决的。有经验的招生官一眼就能明白你是想通过说叙述这些表达什么,展现自己什么能力。也就是说,一定要有具体的支撑。
3.为什么是这个专业,为什么是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这里需要结合一些你申请的学校独有的东西,比如与别的学校都不同的课程设置,或者因为它的小班教学体系等。这需要自己充分了解这个学校以及申请的这个项目,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在择校的时候就自己认真看官网。
4.自己的职业规划。大部分出去留学的同学都是申请的taught postgraduate的课程而不是reasearch。既然这种是主要为就业服务的课程,那么就一定要谈到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有什么样的差距,而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刚好可以弥补这个差距,这个项目相当于是一个桥梁衔接的作用,突出这个项目一定是在你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帮助作用的。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