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美国大学放榜已经落下帷幕。众多高校的录取率一再下降,8所藤校,6所下滑,“史上最难申请季”由此诞生。美国高校逐年走低的录取率让准备留学的同学们感到不寒而栗。
小编整理了53所大学和文理学院近4年的录取率,给准备留学的同学们做个参考。由于很多大学要等到5月1日回复截止后才能公布数据;一些院校是滚动录取或者发offer晚;UC系统甚至快要开学才会公布;所以只收集到下列院校的数据。
录取率差值不是“负数”的,只有四家四年录取率基本持平的只有明德学院和哈维穆德学院;斯科里普斯学院上升了5个百分点,塔夫茨大学虽然只涨了0.3%,但那也是上涨呀!!!
录取率差值在“0”和-1%以内的用“浅黄色”标识;
“浅橘色”:是录取率在-5%至-10%之间的院校;
-1%至-5%的院校则用“浅蓝色”;
表中“浅绿色”标识的是录取率狂降10%+的大学。埃默里大学(牛津)、纽约大学和杜兰大学这是在表演“断崖式跳水”吗?
哈佛大学的录取率已经连降五年,从2015年的5.33%降至今年史上最低的4.5%;也许是受“亚裔歧视案”的影响,国际生和亚裔学生的比例却有所增加。据哈佛校报报道,今年早申请录取学生中,女性占了51.3%,比往年都有所上升,亚裔比往年也上升了,占比26.1%。另外,国际生比例从去年的8.2%上升至今年的11.2%!对于国内的申请者算是个好消息吧!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率也是屡创新低,只有5.1%,和哈佛大学一样“五年降”。去年9月份,斯坦福大学宣布不再在申请季后第一时间公布录取率数据,成为第一个不公开录取数据的顶尖大学。2016-2018年,斯坦福大学的录取率都维持在5%以下。MIT连续三年7%的录取率体现了理工科强校的坚持与精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美国大学的四年录取率多数是在下降,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申请人数持续增加,基数变大的缘故。外界分析,1998年推出的“通用申请系统”(Common Application)是录取率逐年走低的原因之一,高中生可透过系统申报全国逾700所大学,最多可提交20份申请表,流程简化后使报读大学变得更容易,不少学生会渔翁撒网,同时申请多所学校。
以8所常春藤大学为例: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有6家录取率同比去年下滑。过去5年,八校的录取比率是越来越低,但学生的申请报读数却在增加,变相推低了录取率,并形成恶性循环。
三巨头中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今年的申请人数是4年来新高,哈佛收到逾4.3万宗申请;耶鲁则有近3.7万宗;
另一个巨头:普林斯顿大学为2023级学生提供了1,895名学生入学名额,录取率较去年的5.5%有所上升,为5.8%。其中18%将是第一代大学生,26%来自低收入背景。
哥大今年共计收到42,569份申请,比上一年增加了6%,录取率是5.1%,又是一个历史最低位。
宾大收到了44,960份申请,比去年增加了1%(去年是44,482份),是迄今为止申请人数最高的年份。
达特茅斯今年申请人数高达23,650人,比去年增长了7.3%;录取学生国际生比例在12%,生源地最多为英国、中国、加拿大。被录取学生SAT平均成绩也是史上最高,达到了1501分。
布朗大学申请人数多达38,674人,增加了9%;录取率再次创新低,今年录取了1,782名学生,录取率为6.6%。
康奈尔大学录取了49118申请者中的5183位幸运儿,录取率是10.6%,是唯一一个录取率超过10%的常春藤学校。
根据美国全国大学招生咨询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2018年的报告显示,1995年只有61%学生申请3所以上大学,2016年的比例却急升至82%。
学生报读更多大学,结果就会收到更多录取通知,但最终又只会就读一间,放弃其他机会,导致实际入学率下降。统计发现,院校入学率由2002年的49%,下跌至2017年的33.7%。
中国留学生的数量稳步增加,也使得国内申请者的难度加大。
根据今年3月27日教育部官网发布的《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情况统计》,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6.21万人,其中,自费留学的人数为59.63万人,与2017年度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出国留学人数增加了5.37万人,同比增长8.83%。
《纽约时报》刊登过一篇乔治华盛顿大学招生官的访谈录、虽然该校排名在50开外,但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私立大学,招生程序还是和其他名校有共同性;对于大多数的普通申请者来说,也可能更有参考价值。在接受记者访谈时,招生官提到:大学招生办公室最忙的季节应该是9月到12月31号,这个期间是他们审阅考生资料和做出录取决定的阶段。每天一名招生官要看30-40学生的申请材料。
如果按照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计算,如果一个招生官看40份学生的申请,那么给予每个学生的时间大概也就只有十几分钟。
招生官在看文件的时候,要随时做笔记,记录下学生材料中最闪光的部分。除了学生自己的成绩单和GPA,还有学生的文书和推荐信。
文书要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给招生官以冲击力。
再就是推荐信,信中老师所用的一些关键性描述词语,都会是招生官所关注的要点,也是他们记录的主要内容。
现在国内赴美留学人数越来越多,有一点对于来自中国的考生特别重要也是非常残酷的。一名招生官在审阅考生材料的时候,会以学校为单位,这样可以对一个学校的所有申请者做出横向的比较和平衡。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在和全世界其他学校的申请者竞争前,已经先和自己的同学进行比拼了。
那么招生官在阅读考生申请材料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什么呢?
首先是GPA ,通常最高的GPA是4分(不加权),但是录取官要仔细审查这个GPA是如何算出来的,主课的GPA如何。如果课程中有AP课程,他们要看考生究竟逃避了哪些有难度的课程?如果SAT的成绩还不错,他们会进一步审查SAT每个单项的成绩如何。
比如,对于美国学生,他们会关注数学的成绩。当然,对于中国学生,他们会更关注阅读的成绩,还有写作的成绩。
如果一个考生的成绩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C或者D,都会引起录取官的关注,他们会寻找答案,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所以读美高的同学们,平时的学习一定要特别重视,每一项成绩都是日后申请大学的重点审查因素。
文书本身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文书会让招生官喜欢上一个学生,看了这篇文章,录取官就可能会做出一个判断,认为这个学生是好样的,这个学生能够给学校增添色彩。反正亦然。
那一篇“为什么要申请某某大学”的文章。通常每所大学都会有这样一篇文章,学生通过文章来说明为什么申请这所大学。
这个方面,大概也能够解释为什么会有很多高分的学生,却进不了一个排名并没有那么靠前的学校?
因为考生的分数高,让招生官们隐隐地感到,这个学校的池子太小,装不下这条大鱼。
无论申请者说出什么理由,都很难让招生官相信这个考生对这个学校真的感兴趣。既如此,他倒不如把这个位置留给那些真正喜欢学校的人。
当然,要想表达出对一个学校的真正的兴趣,要有证据。在美国,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你曾经看过这个学校,或者在这个学校参加过暑期班,对这个学校有具体和详细的感受。否则,其他的东西都很难说服招生官这个学生真的对这个学校感兴趣。
如此看来,凡是有条件或者能够做到的话,申请者们都应该去自己心仪的学校访问,要跟招生官面谈,最好能够参加这个学校的课程,并且能够跟教授和学生交谈,并且做出详细的记录。
不理解赴美留学的意义,没有摸到招生官心理的人,只能认输!拒绝是痛苦的,但被拒并不是针对你个人。因为招生本就是一个大杂烩;
招生官希望所选的学生能够满足学校自身经营和创造多元化的要求,使得整体的运作能够实现最优。
大学的招生目标不是单纯地为了聚集“最好的个体(best individuals)”,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最优的集合(best ensemble)”。
好看的成绩千篇一律,出彩的背景万里挑一
事实上,美国大学并不是那么欢迎选修过五、六门或更多大学预修课并且全拿A的学生。
每到申请季,我们都会听到:为什么明明成绩相当,同学却可以申到梦校而我被脆拒?
为什么在标化成绩上他不如我,Offer却拿到手软? …
所谓“好看的成绩千篇一律,出彩的背景万里挑一”。如果GPA是硬杠杆的话,那活动和推荐信比拼的就是申请者的软实力!。
课外活动:排名越靠前的学校,评估课外活动的标尺就越高,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数量、类型、级别、意义的要求也就不一样。
有一点不如人,你都会被刷下去......
推荐信:一封真诚而权威的推荐信,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人品和才华,顺带着强调申请者身上独有的特性或影响力,肯定会加分不少。
所以,如果你没有选择优质的背景提升活动;或选择的活动无法证明你的能力时,只能遗憾的与梦校“失之交臂”。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招生中存在很多的随机性。精心的包装也会成为致命的硬伤
就职于某常春藤盟校的现任大学招生官说过:“有百分之七十的申请者达到录取标准,但是我们只能录取其中十分之一的人,所以我们想怎么挑剔就怎么挑剔。而且,面对事实吧,一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更和蔼可亲或更讨人喜欢。在招生的程序中,每个招生官会认真的问自己:‘我愿意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和这个男孩或这个女孩一起相处吗?’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来自亚洲、毫无其他特点的数学天才,那进入我们学校对你来说就很艰难了,因为没有一位招生官会愿意在他的同僚面前力挺无趣的你。
需要注意的是,档案材料太多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常春藤盟校之一的现任大学招生官提醒到:“申请考核的圈子中有一个说法“ 档案越厚,孩子越厚。”
不要把与你孩子有关的学校光荣榜上的报纸都剪下来下来贴在申请里,如果我们有他的成绩单的话这只是增加累赘。
如果一位家长一直打电话,那他的孩子很可能就会被自动拒绝。
因为学校害怕这位孩子将会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变成一个大麻烦。他们可不想一直都被骚扰。”
寄太多的推荐信是一个大错误。送三到四个就够了。“招生官不想看到八个。他们会觉得申请人是想要掩饰一些错误或不足。
而且无论如何都不要送诗,那基本没用。一个高三的学生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别炫耀你写诗的才华。
送一些清晰的写作,回答招生官的问题。这才是一个招生官想看到的。”:前任康奈尔大学招生官现新泽西普林斯顿某私立寄宿高中招生顾问弗莱德菲尔先生 。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