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丘成桐科学奖,总会被问“这是个中国的比赛吧,对申请有什么帮助”——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介绍丘成桐教授开始。
该科学学术活动的英文名是 Shing-Tung Yau High School Science Award,其中Shing-Tung Yau其实就是丘成桐教授的英文名,从音译方式可就可以看出他具有国际化背景。丘成桐教授是美籍华人,他自幼随父母移居香港,1969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后师从著名美籍华裔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并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的近二十年里,他先后任职于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哈佛大学,教授数学、物理等学科。如果这些名校还不足以说明他的学术造诣,那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几个名号加于一人之身应该能够称为登峰造极。其实邱教授本人就是一位大奖拿到手软的大神,他曾在1982年后的了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并成为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第一位是他的老师陈省身);其他奖项不胜枚举。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
这样一位甲冠天下的名教授开设的奖项必然是难度和含金量都极高的。自身成长和成名的经历让丘成桐教授相信,华人需要高选拔度的比赛来遴选最具天赋和研究精神的青少年,并以此为基础来成就华人在理工科的更大影响力、贡献。于是,他在2008年设立了“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也有大学奖),让参赛者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6个领域学术活动。2015年东润公益基金会加入联合主办此学术活动,自此学术活动官方名更改为“东润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回到开头的问题:丘成桐科学奖是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国际化的学术活动。不仅国际认可度高,而且门槛高、含金量高,对申请有极大的助力。现在很多不出国的家庭(比如省重点学术活动班的孩子)也在讨论着它,是因为清华大学把它作为了自主招生的一项资格学术活动,获奖者甚至能在高考录取中享受降至一本线的清华录取优惠政策。这从侧面说明了丘成桐科学奖的含金量和获奖难度。
大赛规则: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面向9-12年级全世界华人学生,不对参赛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只要学有余力进行学术研究,且对奖项所开设的领域有兴趣,就可以报名参赛。找到合适的导师,你可以1个人单打独斗,也可以组一个不超过3人的队参赛(以学校为单位报名,以个人名义参赛;组队不可以跨区);只要时间精力允许,你甚至可以同时参加多个领域的学术活动。不同于很多高规格的国际学术活动,丘成桐科学奖舍弃了试卷形式,也没有标准答案,更贴近真正的“科学研究”,也更符合“科学精神”。
比赛赛程:
整个比赛的战线持续大半年,参考2018年的情况,具体如下:
时间 | 赛程安排 |
4月1日-6月30日 | 注册账户,在线填写团队信息并上传资料 |
7月1日-9月15日 | 在线提交研究报告和支持性材料,完成申报 |
9月16日-10月31日 | 分赛区评审(初筛,函评,桌评) 分赛区决赛(现场答辩) |
11月1日-11月7日 | 入围全国总决赛的研究报告在网上进行公示 |
12月13日-12月14日 | 全国总决赛(国际评审,英文答辩) 颁奖典礼(清华大学) |
“赛区”这个概念已经多次出现,不同的科目赛区划分方法略有不同,参赛队伍最多数学奖比其他科目多分一个东部赛区出来。以数学奖为例,分为南部(如广州)、北部(如北京)、东部(如上海)和海外赛区。我们湖北属于北部赛区。
奖项设置:
丘成桐科学奖奖项的设置非常简单明了:各科目(经济金融建模略有不同)单项奖均设置金奖一个、银奖一个、铜奖三个、优胜奖五个,奖金分别为金奖15万元、银奖10万元、铜奖6万元、优胜奖3万元。此外还设有科学金奖一个,奖金15万元。除奖杯和证书外,组委会主席可以为获奖者提供推荐信。
去年有1500多支队伍近2000名学生报名参赛,提交有效论文577篇,178支参赛队入围半决赛,90支参赛团队入围总决赛,决出61项大奖。全球得奖率大约在4%左右,全国得奖率大约在10-12%左右。
基于此数据,我有两条建议:1.一定要找学术实力雄厚的导师,比较理想的人选应是该领域的博士,普通高中老师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进行指导;2.参赛者一定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如年级排名20%以内,英语水平达到雅思7.0或者托福100以上。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同学或者家长难免泄气:“这么难,我还要不要参加呢”。一个毕业生找工作,能够得到BAT的面试已经是收获,明白了这样的平台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公司会进行怎样的面试选拔无疑可以为下一个阶段的努力指明方向,也可以帮助修正对自己的定位。同理,丘成桐科学学术活动也是这样一个值得不以结果为导向去努力的平台。整个参赛过程让参赛者提前了解到科研的流程和深度,从而评估自己对这个领域是不是真的感兴趣,甚至验证了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人的认知,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谓无知)到“知道自己知道”(所谓无惑)是必须经过很长的过程的;用心准备一篇科研论文、挑战一个难度极大的国际化学术活动,这个行为本身就无疑会缩短这个过程。如果还能获得奖项或者发表论文,当然更是锦上添花的收获。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