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一位北京的家长,问了我一个问题:
小萨老师,你在专栏里已经写过很多人物了,有高中校长、经济学家、运动员、音乐家,纪录片导演,现在又写医生。为什么你写的人物在职业跨度上这么大?这种大跨度是有意为之吗?对国际学校学生的帮助是什么?
我很喜欢这个问题,因为我一直想找机会系统地讲讲我在”国际学校 100 讲“专栏中的选题逻辑。这次碰巧这位家长直接问到了,我就专门写一个长篇回答。
我为什么要向中学生介绍不同行业顶级人才?因为这些顶级人才可以教会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 。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分工高度精细化的时代,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主动去了解其他职业的从业者,我们可能一辈子也不知道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决策,如何做事。
比如,在 2010 年到 2014 年间,我的职业身份就完全是一名老师,我每天的工作内容就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这些工作内容主要帮我培养了两种思维模型:
1)奥卡姆剃刀
这个思维模型的精髓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在备课和上课时最常应用这个模型。具体来说就是,在为学生讲解一个复杂概念时,只讲跟这个概念最相关的知识,坚决发散,因为发散会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
2)帕累托法则
又叫二八法则、80/20 原理、或帕累托效应。帕累托法则是指,与一件事成败有关的因子 (factors) 有很多,但在这些因子中,重要的因子,或者说能直接决定成败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数;也就是说,不重要的因子占多数。
因此,做事时,只要把少数重要的因子做好即可。也就是说,一件事 80% 的价值是来自它 20% 的因子,其余的 20% 的价值则来自 80% 的因子。
对于来培训学校补习的学生而言,目标通常是提升 GPA 或 SAT 分数。如何才能提升 GPA 或 SAT 分数呢?相关因子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最需要把握的,是基于做题结果,不断地增加未来的做题量和做题难度。
但是,不断地增加做题量和难度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是挑战,所以补习学校老师的任务,就是带着学生一起完成这个挑战。
2.
奥卡姆剃刀和帕累托法则不仅在教学中很有用,在生活中的很多其他场合也都能派上用场。但是,在面对比教学要更复杂的任务时,只掌握这两个思维模型是不够的,因为要解决的问题越复杂,需要调用的思维模型通常也越多。
2014 年之后,我的职业身份发生了一些转变。我先是去美国读了研究生,并在读书期间做了一些教育科技相关的课题研究。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知乎担任中层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产品的设计和推广。之后,我离开知乎,和伙伴们一起创立了学霸山丘,开始需要管理教师团队,以及面对创业中的其他挑战。
在面对一个又一个挑战时,我发现奥卡姆剃刀和帕累托法则并不能让我从容地面对每个挑战。在面对某些挑战时,我会感觉捉襟见肘,甚至一筹莫展,然后从零开始学习应对这个挑战所需要的思维模型。
还好,我比较擅长快速学习思维模型,然后应用这些模型解决问题。并且,我对于学习新的思维模型也有足够的好奇心。我之前在知乎的老板,同时也是知乎的联合创始人,最看重我的一点正是这种快速掌握思维模型的能力。
我是怎么得到这种能力的?原因是,在 2012 年到现在的这几年间,我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些人和一些事,他们让我能更高效地学习各种思维模型。
他们是谁呢?
第一组是我读研究生期间遇到的教授们。我研究生的专业设在哈佛大学的教育学研究生院下面,但我在读研时选了很多门其他学院的课,包括
哈佛本科生院
工程学院
商学院
肯尼迪政治学院
我还跑到两站地铁外麻省理工的媒体实验室和斯隆商学院选了两门课。这种广泛的选课策略让我在不同学科的世界顶级教授的课堂中学到许多思维模型。
第二组是我在读研期间遇到的各个学院和各个行业的同学。其中有一位是来自长春,当时就读于哈佛商学院的女生。虽然我只和她聊过一次天,但她让我意识到,不只是选课时需要多元化,在交朋友时,也得多认识跟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学科,不一样的行业。
她在来哈佛商学院前是一名投资银行的经理,但她在读期间,交了许多非投行背景的朋友,有艺术领域,有教育领域的,也有科技领域的。
第三组是我工作和创业时遇到的同事。比如在知乎,我认识了许多程序员和系统架构师,和他们聊天,让我学到了许多系统化做事的思维模型。
在学霸山丘:
浣熊老师在制作课件和练习册时用到的各种整合思维模型
小石老师在客服时调用的各种同理心思维模型
小铁老师在设计时遵守的各种美学思维模型
鲈鱼老师在写作时应用的各种哲学思维模型
龙猫老师在讲课时用到的各种计算机思维模型
这些同事掌握的思维模型都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我新的思维模型的老师。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在想,国际学校的中学生也需要学习很多思维模型吗?
3.
如果你问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这个问题,他会坚定地告诉你:
当然需要。
在 1995 年的一次演讲中,芒格如是说:
What are the models? Well, the first rule is that you’ve got to have multiple models—because if you just have one or two that you’re using, the nature of human psychology is such that you’ll torture reality so that it fits your models, or at least you’ll think it does.
思维模型是什么呢?这么说吧,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
And the models have to come from multiple disciplines—because all the wisdom of the world is not to be found in one little academic department. That’s why poetry professors, by and large, are so unwise in a worldly sense.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dels in their heads. So you’ve got to have models across a fair array of disciplines.
这些思维模型必须来自多个学科,因为你不可能在某一个学术领域找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智慧。这就是为什么诗歌教授,总的来说,在世俗意义上是如此不明智。他们脑子里没有足够的思维模型。所以你必须有一个跨学科的思维模型库。
芒格说得真好。
对于国际学校的中学生而言,他们在课内,尤其是在一些 IB HL 的课程里,需要做大量的研究项目。在课外参加学术活动时,比如 China Thinks Big ,需要做大量的学术项目,要想在这些项目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就得掌握尽可能多的思维模型。
在国际学校的学习生涯中,一个学生的竞争优势来自他/她的多元思维模型库。也就是说,想成为顶尖的学生,我们需要多元化 (diversify) 思维模型库。
谁说不是呢?你看,在投资时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多元化 (diversify) 投资组合。往大了说,一个物种想要存续,物种内的基因构成也必须多样。
读到这,相信你已经明白我为什么要在”国际学校 100 讲“专栏里写这么多人物了,也明白为什么我写的人物在职业跨度上这么大。
这种大跨度是有意为之,因为这些不同领域的顶级人才可以教会学生们不同的思维模型。这种学习体验对国际学校学生的帮助很大。
感谢阅读,不妨看过。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