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简称GWU或者GW,世界著名的美国顶尖私立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比邻美国国务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距白宫只有几个街区。乔治·华盛顿大学是在1821年经由国会法案为了纪念国父乔治·华盛顿创立的。乔治·华盛顿大学经过近200年的风雨洗礼,已发展成为一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学校有三大校区,分别位于华盛顿特区雾谷、弗农山和弗吉尼亚。在200年间,该校走出了许多影响美国历史的人物。他们分布在美国政界、军界、学术界、商界、新闻界、体育界等诸多领域。
该校曾培养出一批著名世界政界校友包括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格鲁吉亚现任总统、摩洛哥国王、南韩建国总统李承晚,二十位美国州长、一百一十八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此外,它还盛产一大批商界领袖:比如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巴黎欧莱雅总裁埃得迈尔·艾沃得等。它在学术上也有一定造诣,诺贝尔奖获得者神经科学家朱利叶斯· 阿克塞尔罗德就毕业于此。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张亚勤也是在此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
学姐基本情况:
本科:
本科北京理工大学 外语专业
研究生: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TOEFEL 100GMAT 720Offer:Rutgers University HRMTemple University HRMPace University HRM
目前我在一家“四大”的交易购并部门工作,在这之前在审计部门工作了三年。
我是2012年出的国,跟现在的小朋友比起来可以算是”老留“了。我们那几年出国读研处于开始大规模普及的阶段,但相对来说工科学校的学生对于出国的信息还是比较闭塞,和工科申请出国的同学沟通的也比较少,所以可以说走了一些弯路,这篇分享可以当成一个过来人写的避雷指南来看。
决策与前期准备篇
我本科学的是日语专业,我一直觉得外语属于偏工具型的学科,除非有志于在语言学和东亚文化这种纯学术研究的层面方面深耕,否则外语学习只要停留在流利听说读写,对个人的技能点来说已经足够,所以我在大二的时候就基本确定了研究生会换方向,再加上对日本那种人人都很紧绷疲惫的状态不太喜欢,最终决定了申请美国的研究生。
跨专业申请研究生,除了常规的考试以外,还需要为即将学习的方向做一些专业上的准备,这样一方面在申请当中言之有物,提升录取概率,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prepare你自己,不至于在将来中太吃力。
我本科的学校开设了双学位制,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和平时晚上的时间完成第二学位的学习,所以我在大二下学期申请了经济学双学位,同时陆续开始准备考试。
这个阶段对于开启留学生涯非常关键,越早确认方向,越能尽早识别自身的短板,准备也更有目的性。
考试篇
除了已经在美国学习两年以上时间的小朋友,一般来说申请美国学校都需要参加标准化考试,包括语言能力考试(托福)和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和GMAT)。
通常情况下,商学院入学都需要提供GMAT成绩,相比GRE侧重于词汇量、阅读能力的考察,GMAT考试更加侧重于逻辑和写作能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工科学生都用GRE成绩,但是大多数文科专业也是用GRE,因此,相对来说GMAT考试的数学部分反而更加灵活多变,套路少一些,这可能和大多数人对于这两种考试的印象有点不同。
关于学校、专业、教授的具体信息学校的官网都非常详细,具体到考试来说,一般好学校都会对标准化有分数的要求,一些学校甚至会把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学科,比如要求托福的写作和阅读必须达到25分以上,GMAT的写作一般也会有一定的要求。
GMAT考试是我从小到大参加过的考试里我自己觉得设计最为精巧的。简单来说,GMAT是一种自适应性的考试,也就是说在考试当中你对每一道题的答案的准确性都会影响下一道题的难度,随着题目难度的增加,你将会得到的分数也会越来越高。
举个例子,在考试中如果你前三道题都答得又快又正确,那么很有可能第四道题开始就会增加难度,这个时候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一脚踏进了高分题库,但是如果后面的答题情况不太理想的话也完全有可能会被调整分数段,从750到700,甚至可能掉出700分区间。所以在考试中除了准备充分以外,也要调整好心态,做到适当紧张但不紧绷。
GMAT的考试包括写作、数学和语文,每个部分单独计分,再根据你取得的分数在所有考生中的百分比决定最后的得分,每年允许考5次,取最好成绩,所以相对GRE取平均值,GMAT这一点很有利,在时间、财力都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两到三次,因为在你熟悉考试的规则、套路,甚至考场的情况,这些条件都对考试很有利。
考试准备方面,我个人买的是美国一个叫Knewton的机构的课程,配合OG和网上的各种题库,到最后OG的题已经快要能背了= =。不过因为我考试的时间已经是快10年前的事了,我相信现在肯定有更好的选择,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至于托福,我相信现在准备出国的小朋友都拥有比我那时候更好更多的资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是考完GMAT才考的托福,所以比较轻松就拿下100分以上了,建议大家也多把时间分配给G,毕竟入学考试难度更高,并且准备的过程也对提升英语有所帮助。
大三上学期是我目前为止最努力的一段时间,一边在学双学位,一边准备考试,自己专业的课程也完全不能松懈,几乎每个星期七天从早到晚都在学习,再加上当时班里没有一起出国的同学,大部分都在准备考本专业研究生,在压力很大的同时又非常孤独,有时候早上上课前听到同学们都在朗读日语,感觉自己有点格格不入,想夺门而出。
所以在准备考试这方面,找一个同路的小伙伴非常重要,一起讨论学习,分享申请的经验,也能分担一些孤独和悲观的心情,这是我回想当初觉得比较遗憾的事情。
选校和申请篇
准备好考试成绩以后,还需要再准备一套本科在校期间的成绩,学校的档案馆通常都提供翻译成绩单服务,有的美国学校会要求你把国内的成绩通过美国的机构比如WES、ECE去做一下认证,然后通过机构寄到学校,除此之外还有推荐信等等一些支持性文件,之所以把这些文件放在申请前面说,是因为这些东西属于普适性的要求,几乎所有的美国学校都要求你提供这些资料,所以在申请季开始前,一定要把这些资料准备齐全,防止抓瞎。
我自己根据我选择的专业最后选定了8所学校,包括Cornell这样的Dream School,也有所谓的保底学校。
各个学校对文书的要求都不一样,我的经验是一定要认真阅读学校的要求,针对不同学校的要求尽可能个性化地准备文书,我知道有的留学中介会帮你准备一套模板,删删减减就能放到不同的学校里申请栏里,个人觉得这种做法虽然高效,但是难免同质化。
现在去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招生官一年要看几百份文书,套用模板写出来的文书很容易就被识破了,学校最忌讳的就是中介批量生产的文书,他们甚至会认为你在cheat,这是很严重的,很可能到最后被列入失信名单,得不偿失。所以大家如果要找中介的话,我也建议大家多对比几家,找到靠谱的。像我现在所合作的admitwrite,他们就是很不错的平台。会依照你的专业给你匹配最适合你的文书导师,而且还有外籍导师帮忙润色语言。总体来说,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了。
基本上学校的文书除了个人陈述以外,还会围绕一些个人的特质、实习活动或者科研活动要求你单独写一些Essay,Essay的质量按照重要性排序的话我个人认为内容第一,通顺和文法第二,准备的时候可以先把自己的一些优势、独特的经历列出来,再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排列组合。
由于我有拖延症,再加上考试恐惧,最后所有成绩在12月才考完拿到手,这个时候其实录取率高,参加学校多的第一轮申请已经结束了,当时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去计划申请,我自己也是后来才知道很可能很多学校在第一轮就招满不再开放申请,感觉这方面其实很吃亏。
最后选学校的时候可选的范围已经很小很小了。完成8个学校的网申前后花了快两个月的时间,包括准备成绩单、写文书、填网申等等,大概在一个多月以后开始陆续有回复,最先给Ad的是Rutgers,其实这个学校我本来也挺喜欢的,第一个offer就是它感觉挺开心的。后来又收到了GW的面试通知,面试通过skype进行,由我后来的导师亲自面试,问的问题都比较基础吧,包括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这个学校之类的,顺利通过以后很快就收到了offer,还意外收到了第一年每学期8000刀的奖学金,开心坏了,立刻投向了GW的怀抱,然后就高高兴兴地找了个实习,度过了大学最后一个学期。
后来我又陆续收到的offer还有Temple和纽约的Pace,50%的录取率,我自己觉得还可以。这个阶段其实还蛮刺激的,一开始赶网申的deadline的紧张,到等offer的焦虑,再到收到offer的激动和被拒绝的失落我都体验了个遍,每天都是起起落落,所以最最最重要的事情(敲黑板!)是不要像我一样拖到最后一轮才申请,这样选择的余地大,也更有可能选到自己最心仪的学校。
美国学习生活篇
首先,视专业和学校不同,在研究生第一年有可能会被要求register一门专门给非英语母语学生设置的英文写作课。
因为我的专业对Paper写作要求比较高,在导师的强烈要求下去上了这门课,真的受益匪浅。
就算你的学校不强制上这样的课,我还是推荐文科和商科学生都在认真学习一下Paper的写作方法和格式,包括如何行文、语言习惯,甚至如何标注Reference,都是很严谨的。
我自己在国内学的是外语专业,自认这方面比大部分非语言类学生要熟练了,但是真正开始写paper以后才发现自己还是漏洞百出。
我个人觉得国内的大学更加注重考试而非论文,但其实国外的研究生院对论述的能力要求很高,对于我们这些国内大学成长起来的学生,很多时候自己写的东西细读起来逻辑都不通顺,更不要说简练、清晰这样的语言要求了。
如果可能的话我觉得越早确立正确的paper思维越好,我当年的教材,叫<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亚马逊上就有,推荐给大家。另外每个学校都有writing center,是专门给学生修改paper的语法和行文的,我们学校是预约制,完全免费,我估计每个学校都一样吧,大家一定要利用起来。
第二,理工科学生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但是文科和商科的授课方式很多都是布置很多reading,然后由教授带大家一起讨论来完成的。
所以开学前积极下载Syllabus, 准备好相关的书籍,认真跟着进度完成reading非常重要,对于不习惯阅读外语的小朋友来说,可能完成reading很难坚持,但是如果几章reading不做你就会发现上课收获越来越少,堆得越来越多到后面再补更难了。
以上两点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分享给文科和商科学生的建议,至于学习中会遇到的其他问题,比如Group Project,Presentation之类的,现在国内的大学也有一些这样的实践性课程了,相信大家都比我有经验,就不赘述了。
说完学习再来说说工作吧,我在美国有过一些面试经历,也做老师的RA,但是没有正经工作过就回国了,这一点是我回国以后感到最遗憾的地方。
不管你最终想不想留在美国,如果有机会的话我都推荐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比较务实的原因是一般留学生回国的时间都会错过国内的招聘季,我自己毕业以后就gap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在简历上是绕不过去的,对将来找工作不利,而最重要的原因是出国读书其实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给自己创造更多体验的机会很重要。
多跟学院的coordinator、国际学生办公室还有学校的career office联系,他们手里常常有很多实习机会,也可以在job hunter这种网站上多投简历,多面试,多参加career fair,给自己找一个进入真正社会的机会,相信体验会更不一样。
在DC的两年一直被我认为是我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春日的樱花,夏日的波托马克河,心无旁骛地读书,甚至下课以后回到家时公寓的灯光,现在想起来都是数不尽的温柔。
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一直在翻手机里那几年的照片,毕业的时候我以为现在交通这么发达什么时候想回去都可以,但是工作以后却发现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毕业五年我竟然一次都没有再回过DC,但是我常常在工作压力大到极点的时候梦到她,DC就这样成了我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总结篇
回国以后由于种种机缘,我的职业生涯从一家四大的审计部门开始,从零开始学做审计,一做做了3年,去年刚刚换到另一家firm的交易购并咨询部门,每一天都在学习。
现在回过头来总结,我觉得最重要的key take away是:
· 把握时间,尽早开始准备
· 个性化申请,拒绝套路· 多体验,多经历
· Enjoy
最后分享一个我个人的高光时刻吧,我爸爸妈妈和几个他们的朋友一起去美国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在学院的毕业典礼上,他们和其他美国同学的家长一样,在院长念到我的名字的时候从座位上站起来为我欢呼。
现在想来,爸爸妈妈是从心底里为那一刻的我感到骄傲,这个时刻在之后的生活里被我反复想起,给我无穷无尽的温柔和力量。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