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心声:奥数老师告诉你到底要不要学奥数?学了有什么用?(上)
3每个孩子都要学奥数吗?
既然奥数这么好,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去学奥数吗?
我接触的很多家长都有一种焦虑情绪,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了什么,自己家的孩子没学就觉得已经落后了。于是导致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塞满了各式各样的课外班。
有一位家长和我说,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像一台巨大的碎钞机,课外培训班报了真的不少。孩子们整日奔波于各种课外培训班,别说是周一到周五的放学时间和周六日的休息时间无法休息,等到寒暑假的时候比平时上学还忙。
在这里我说一下自己的想法:报班学习不是越多越好。
首先我们确实得承认有的家庭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特级宝宝,这除了要求孩子的资质之外,最主要的因为他们有足够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个教育资源,我主要是指教学环境、教材、老师。
就教学环境而言,如果是在线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上课场地的布置,是不是窗明几净,座位分布是合理还是拥挤。
过年的时候我嫂子跟我说,她给孩子报了两个学习班,费用都还比较贵,所以她觉得可能报班的人也不是很多。等到真的去上课那一天,才发现一个小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这样的学习环境肯定是不利于孩子们的学习。第二个学习班更过分,报完名之后,服务人员说现在班都满了,回去等开新班吧。
目前我是从事线上远程教学,比较好的地方是上课时间比较自由,可以省去孩子们路上的奔波,家长可以全程陪同或者暗中观察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对于每一节的课堂内容也会有录像,方便孩子们进行复习。
现在许多传统的知名教育机构开始逐步开展线上教育服务,家长们可以关注和对比一下这种教育形式。
再说教材,包括了书、课件、教学用具、课后作业等等课上课下需要用到的物品。
教材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它是老师和孩子之间传递知识的一个桥梁。
我打个比方,最开始我们用的是传统的翻页PPT,虽然每道题目都伴有小故事,但是需要老师来讲解,老师故事讲得好学生就爱听、爱学。
之后课件换代,换成了在教学的间隔中插入动画片的课件。这样孩子们变得越来越爱上课了。
现在最新的课件不仅包含有动画片,还增加了可以动手去操作的小游戏。孩子们在学完知识之后,马上就能在游戏当中运用巩固。现在孩子们已经离不开每周的课程了。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认为老师可以分成三等。
第一等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我觉得我的高中数学老师就是一等的老师,在他的感召之下,我高中的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都是拿着我自己买的练习题在做,而且还做得非常开心。
在第一等的老师培育之下,孩子的学习速度和学习质量都会明显好于平均水平。而且,由于学习效率高,孩子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内容,不仅不会觉得很累,还会觉得非常的开心和满足。
4关于孩子报班的建议
目前教育资源的分配很难做到平衡或者说是绝对的公平。那么作为普通家庭,我们很难负担得起,或者寻找到环境、教材、老师皆优的教育资源。
同时,孩子和家长的时间、金钱、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在给孩子选择课外班的时候,我建议结合孩子本身的特质挑选一个适合的兴趣或特长进行重点培养。
如果孩子对数学感兴趣的或者是学习数学很轻松,有数学天分的孩子,可以选择学习奥数。
初期可以让孩多去尝试一些不同类型的课程,音乐、美术、舞蹈、跆拳道等等。看看孩子在哪方面有兴趣或比较擅长。兴趣和优势这两者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选择去给他报一个这样的课外班,由浅至深地持续学习。
这样不仅对孩子来说会比较轻松,家庭的负担也没那么重,而且拿出报几个班的钱选择报一门科目的话会能够选择比较好的学习资源。
就孩子的学习途径方面,我建议还是要找专业人士。
不是很建议家长自己去教孩子一些专业知识。
就拿数学来说,就算家长的数学真的很好,但是教孩子学知识和自己做题是两种不同的技能。
而教育机构会有专门研发课程的教研老师,有自己完善详细的课程结构,机构当中的老师们遇到的学生情况也比较多,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且教育机构很大程度上做了一种资源共享,它用比较多的钱去研发教育产品、聘请专业老师,费用其实是由每位用户分摊,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也更划算。
接下来说一下如果真的选择给孩子报课外班学习,家长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肯定是课外班的选择,现在课外班都有试听课或者公开课,多去试听几家对比一下教育水准,也就是刚刚说的环境、教材和老师。
当选择好一家教育机构之后,对于老师,在性格上最好也选择孩子喜欢的类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日常的学习过程当中,家长要及时把孩子在学习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希望老师在课上注意的事情与老师沟通交流,监督孩子完成课后作业,及时复习巩固。
虽说选择课外班就相当于把孩子教育的责任一部分转嫁到了课外班老师的身上,但是日常与孩子相处更多的当然还是家长。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家庭教育过程当中,要以鼓励为主;当孩子做不出来问题的时候,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耐心引导。有时候孩子做不出题,不是他不会,而是他需要一段时间来思考。
在孩子做出来的时候及时表扬,还可以让孩子给家长来讲一讲这道题目是怎么做的。
不要以成年人的水准来要求孩子,因为不管是知识水平还是理解能力上,孩子都与成年人差距甚大。你觉得能够轻易解决的问题,对他来说可能是非常难的。
在我接触的孩子中,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家长和孩子形成了良性的学习互助。
有些小朋友们,从一开始觉得爸爸妈妈说的什么都对,到后来有自己的思考,甚至对家长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和孩子说:“对待爸爸妈妈们也要像他们对你们那样有耐心。”让孩子把自己学会的东西教给父母。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