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下午6点28分(美国东部时间),MIT常规申请放榜,除了waitlist少量候补,基本宣告2019MIT的录取结果已拉下帷幕,大陆学生收获2枚offer!与去年持平。”
最近是不是有一些家长被这条新闻刷屏了?
然后一脸懵的大问号???MIT??神马东东??值得这么庆贺??
难道是美国某精英重要部门??
MIT不知道,麻省理工学院几个大字如雷贯耳吧!是的,MIT就是能出品“谢耳朵”的顶级名校。
这所学校有多牛?为什么让中国家长如此的趋之若鹜?《生活大爆炸》中说,所有伟大发明背后都有一个麻省理工的大脑,事实如此:
■80位诺贝尔奖得主;
■超2万亿美元年收入总和(MIT校友创建的公司的年收入总和,其中有不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500强公司);
■电话、电磁、雷达、高速摄影技术、办公室复印机、癌症治疗、电脑、互联网、人类基因序列的破译、激光、时空穿梭等领域的成果和突破。作为世界高等学府的麻省理工一直是理工男们向往的学习圣地。
不管是连续两年被评为QS世界大学NO.1,还是《纽约时报》口中“全美最有声望的学校”,这所以世界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享誉世界的高等学府,每年的申请结果公布都能牵动无数学子的心。清华算什么?清华只能喊MIT一声:大哥!
曾经MIT在公告中表示,学校主要是依据“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这三大方向来筛选学生,从此MIT不再录取中国内地高中生的言论不胫而走。
根据麻省理工官方公布的class of 2023新生录取情况,今年整个申请季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67个国家21,312份材料,录取了1,410名学生,录取率大约6.6%。录取率如此低的情况下,来自中国上海的两位高中生脱颖而出拿到offer,这样的喜讯可以说是再次证明了大陆学生的能力,也着实给某些宣称MIT不再录取内地高中生的言论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样强中强的牛蛙,来自于中国上海,让魔都的爸妈们不由虎躯一震,到底来自哪所牛校?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吃了一口大瓜?毕竟像华二、复旦附中这样的重点高中离我们的距离还是比较近的,也就是说,一切都有希望。那么,从现在开始,奥数整起来!大语文刷起来!英语单词语法一个都不能拉下!就不相信拿不下一个MIT!等等,你的鸡血貌似打错方向了,看下表,这才是MIT录取考虑的因素重要性列表:
从上表可以看到,对于MIT录取来说,最重要因素是个性特征;其次看重的是高中阶段的课程难度、学业成绩(GPA)、标化成绩、申请文书、推荐信、面试情况、课外活动和特殊才能(音乐、美术、体育等);还会考虑班级排名、义工服务和工作经验。在2019早申放榜阶段,学校招生通告中写到:“我们热切地期待他们(早申录取者)加入由4,602位出色本科生组成的MIT大家庭。虽然志趣各异,但录取学生表现出同样高标准的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并与MIT通过科学、技术、实用艺术使世界更美好的全球愿景高度匹配。”对的,MIT的学生不是你想象中的书呆子,他们很喜欢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为校园添一份乐趣。
将加州理工的镇校之宝门加农炮从西海岸的加州运到了东海岸的马萨诸塞州,还将炮口对准加州理工所在城市帕萨迪纳的方向。
回顾往年的大陆录取者,前有2010年被录取的深圳男孩陈炜欣,他曾获书法大赛亚洲大奖,当年AIME美国数学学术活动复赛全球唯一满分;后有2014年被录取的上海女生汪雨星,自己的建筑学项目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项目奥林匹克学术活动”获得银奖。美高学生中也有2018年被录取的陈诗雨,她是数独方面的“最强大脑”,是中国数独队成员,在第11届世界数独锦标赛中荣获团体亚军。
A:我觉得自己被录取的原因,是因为“全面”:最主要的是你要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然后在这方面花时间,面试官看得出来你到底对什么感兴趣,到底在哪里花了时间。我自己比较喜欢打网球和壁球,还比较喜欢唱歌,也有参加合唱团,星期天我也会去教堂服务,在那儿唱歌。我还在学校做小导师,与低年级的同学交流。
B:我获得MIT的Offer的原因可能是面试官看到了我想进这所学校的决心。我写申请材料比较用心,也没有说很虚的话,我想学数学,申请材料就是写我想学这个专业。我做事情比较专注。11年级的暑假,我做了一个统计学的项目,在一个地方做义工,调查了移民学生家庭背景与英语学习快慢程度的关系,我发现统计学还蛮有用的,所以就想去学应用数学或者统计,继续做这样的项目帮助别人。
C:我来自复旦附中,被MIT录取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全面:在数学学术活动获奖,同时又很喜欢艺术,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去MIT我想学习数学与计算机专业,未来希望将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在这个领域做一点创新。
MIT需要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呆子,校方在招生办官网上列出了8项他们希望看到学生拥有的特质,显示,MIT需要的是具有探究意识、批判性思维、科学素养的综合型STEM人才。
与MIT的使命一致,愿意经过科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MIT的精神核心是合作,在所有的研究所你都可以看到这一点。MIT非常多的学术任务都是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跨部门的实验室也很常见。开放课程运动在本校非常强大,学者学术研究的宗旨就是为了能发布和共享研究成果。因此培养一个合作环境是MIT学术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喜欢单独工作,这很好,但你在MIT的日子可能不会特别高兴。
积极主动。
在MIT,机会比比皆是,但是学生要懂得抓住,对于那些懂得主动利用身边优势的学生而言,MIT的资源是无可比拟的。
有冒险精神。
MIT喜欢那些有成功的野心与计划,但也不怕失败的人。只有承担过生活中风险的人,才能真正习得应变的能力。因为风险虽然常常导致失败,但它同样也会带来成功。最有创意的人知道失败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你持续保持专注、不放弃,梦想最终会实现。
富有创造力。
MIT是一个积极的、提供动手能力的地方。创新是有风险且凌乱的,单尝试新的东西往往是成功的最佳途径,我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世界。MIT的拉丁校训的意思是:心和手。换句话来说,你不应该只享受思想,你也应该享受动手做试验的乐趣。
有强度、保持好奇心和兴奋感。
概括的说,就是你应该将精力投入到那些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选择时,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你不必为了考上大学而去做很多对你无意义的事情。
有MIT的气质。
MIT是由各行各业优秀的人组成。这里的人互相照顾,为他人解决困难。我们鼓励他人积极工作,为梦想超越自己的潜力。我们期待有这些优秀品质的人加入我
有平衡能力。
努力工作努力玩是我们的口号。在MIT想要获得成功,你必须懂得优先安排休息的时间。因此,我们也需要了解你在高中期间已经学会了自己做这样的安排。
MIT这样世界一流大学,具有站在巨人肩膀上前瞻性的眼光,他们需要拥有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力的人。赛先生曾经读过的大量的美国STEM教育大纲,美国的幼儿园到小学的教材,美国STEM老师的教案,现场观摩过美国STEM课堂,他们的野心是教授孩子知识既重视广度,更重视深度。
学习的广度就是你的知识储备,你可以知道很多事实的,但知识是不能穷尽,而深度则教孩子提炼规律,学会举一反三,去面对陌生的新事物。在STEM的世界里,你会成为“有目标的人” ,一名“探索者”、“沟通者”、“问题解决者”、“动手者”。孩子,当你成为以上的“能力者”,你所能达到的象牙塔的高度比你想象的更高更远!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