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平和双语学校在沪上前十国际学校中再次发力,与上中国际、包玉刚、世外并列上海国际学校里的“四大名校”!如下面的排行榜:
名校光环,引得沪上家长侧目聚焦。怎样的孩子,是平和“青睐有加”的类型?
平和高中部校长徐婧女士、IBDP高三年级组长,资深IBDP中文教师饶青欣老师近日受访给出了详尽的回答。除了平和高中部要求的硬性指标(托福至少是90分,雅思6.5以上),平和最喜欢在孩子身上看到以下几个特征。
有一个来平和面试的孩子,让人印象深刻。他所谓的“特长”——种植,其实就是在自家的阳台上种些东西。但在饶老师追问了一些细节之后,才会发现他是真的喜欢这件事。这位同学并不是去花鸟市场买一些盆栽,放阳台上养;他会从种子的筛选开始研究,辨别它们之间的优劣,最后他自己发现,如果把种子撒到水里,沉下去的往往是能带来“丰收”的好种子。
通过询问一些细节,面试官就能知道他是真的参与其中。在这些经历中,他会有挫折,会有父母的阻扰,会有说服的艰辛。通过这些,展现在面试官前的,正是他的学习能力。像这样的孩子,平和是非常倾向于录取的。
对于学生的特长,平和一向是很看重的。但这里提及的“特长”,并不一定是钢琴考级,或者是一项体育方面的特长,不用通过一张张证书去证明孩子的能力。
平和高中有近百个学生社团。为什么平和学校会不遗余力地支持、鼓励孩子们的这些活动?因为学校希望孩子们能有梦想、能有想法,同时又有实现这些梦想的智慧和毅力。
努力提供各种各样的平台让孩子们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清晰自己喜欢的是什么、热爱的是什么。所谓天赋,就是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为之坚持的能力。
经常会有来面试的孩子,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平和?他会说,去国外的大学发展机会更好,国内的高校如何如何。这些明显一看就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领域,可能也是一些人云亦云。这时,再问“为什么说国外大学发展好?”、“去国外你想获得怎样的发展?”,往往孩子就回答不上了。
在交流中,徐校和饶老师反复强调“反思”的能力。在高中部的面试中,常能遇到“对答如流”的孩子,可是却经不起追问,说明他是“有备而来”。准备充分是件好事,但如果为了对“平和胃口”,想要“装”,那是“装不了”几个回合的。
平和很青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哪怕孩子的思想不成熟,但是一定要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而不是那种“乖巧”的,“被训练过”的孩子。
为什么看中这个能力?因为对于他将来的三年高中生涯,尤其是面对IB课程时,这项能力至关重要!即便将来学生要去美国念大学,在面试环节,还是写自己的简历也好,都是要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其中。
在平和,高一下就要开始考虑IB课程的选课事宜,有些孩子想不清楚什么专业更适合自己,而经验丰富的升学导师和任课老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接触,能给出很实际的建议。但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时家长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过实际的事例:家长并没有很“理性”地去分析孩子和所选学科的贴合度,而是很“感性”地选择站在孩子一边。最终经过一学期的“挑战”,看着学生手册上无法修改的成绩时,再去后悔,这时浪费了的宝贵时间,已经无法挽回。
想要让孩子冲击美本TOP30,徐校给到家长的建议,就是要全力配合,家校配合默契非常很重要!
徐校说,那些被美本TOP30录取的孩子,思想都非常成熟。因为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家里会有很多“交流”的机会——吃过晚饭,家长常会给孩子分享当天发生的新闻,谈谈自己的想法。他们平时也很喜欢抽出时间分享一些看过的书和电影。
“这就是高质量的有效陪伴!”徐校和饶老师对这类家长非常认可,她还提到一点:在交流中,家长鼓励孩子发表自己观点时,不必用自己的生活阅历作为标准,去要求十几岁的孩子。即使是家长眼里很普通的观点,如果从一位十几岁的孩子口中说出,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
对“特长”的独特见解
对“反思”能力的重视
对“交流”落实的认知
能够做到这三点
平和的大门一定会向你敞开
来源:公众号-上海发布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