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美国大学录取指标及详细解读
前耶鲁前招生官LIoyd Peterson说:“美国大学招生是一门艺术,并没有标准的统一的录取公式。”但是,从《普林斯顿评论》与《时代周刊》合编的年刊《适合你的最佳大学》,还有《普林斯顿评论》公布在网上的评估方法中,还是总结出了一套强大的“美国大学标准录取公式”,并生成了50所美国大学希望学生达到的“录取指数”(类似中国大学的录取线,可添加下方二维码索要)。
美国大学的录取指数有以下13项,分别为:
就读高中(0-4分)
课程难度(0-21分)
年级排名(0-3分)
平均成绩(0-16分)
SAT成绩(6-25分)
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0-3分)
申请论文(-3-5分)
推荐信(-3-4分)
课外活动(-5-30分)
种族多元化(-3-5分)
体育活动(8-40分)
超级录取(40分)
红包项目: 父母(3~8分)+家住远处(3分)+教练征召(5-10分)+极其特殊(3-5分)
1、 就读高中(0-4分)
最知名的高中:4分。
美国名校、富人区公立学校:3分。
一般公立高中:0分。
2. 课程难度(0-21分)
AP课程或IB课程:21分。
修荣誉和AP课程的主课(语文、数学、外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14分。
修一般课程,没有荣誉和AP课程:6分。
两年只修五门以下主课的:0分。
在美国学校里,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早上难度高的课程。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计划,孩子初中时可以上高中的课程,到了上高中时就可以上大学的课程了。目前,这种现象已经是屡见不鲜了。
3. 平均成绩(0-16分)
GPA 4.0 (95-100分):16分。
GPA 3.5-3.9 (90-94分):15分。
GPA 3.0-3.4 (85-89分):14分。
GPA 2.5-2.9 (80-84分):12分。
GPA 2.0-2.4 (75-79分):10分。
GPA 2.0以下 (75分以下):0分。
美国高中学校的打分并不规范,各校之间差别很大,对高中四年的平均成绩GPA(Grade Point of Average) 的折算也很不相同。
在那些荣誉课程和AP课程有加分的学校里,学生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平均成绩GPA会想尽办法多上这些课程,这样可以提高平均成绩,从而提高年级排名。
4. 年级排名(0-3分)
全年级排名第一的学生:3分。
全年级排名前10%的学生:2分。
全年级排名前25%的学生:1分。
全年级排名50%以下的学生:0分。
5. SAT成绩(6-25分)
SAT I的成绩在这里也可以折算成录取的参考指数。(按照新SAT总分1600分计算)
SAT成绩折算录取指数分数的公式是将SAT成绩除以63。如SAT成绩1200分和1400分可以折算为:
SAT成绩1200/63=19分;
SAT成绩1450/63=23分;
6. 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 (3分)
国家荣誉学者决赛者是每年在全美高中生毕业班中评出来的,其中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毕业前一年参加的PSAT考试和SAT考试的成绩。每年进入全美决赛的有8000人,最后能够成为国家荣誉学者的只有2400名。
7. 申请文书(-3-5分)
招生委员会收到的最好的论文之一:5分。
非常好的论文:3分。
草率的、有结构问题、拼写错误的文书:-3分。
申请文书在大学申请时会起很大的作用。文书的好坏得分相差很大,从负3分到5分,有8分的分差。所以说得夸张一点,写一篇不好的文章,等于白念了几年的书。尤其是中国学生的文书会和整个申请池里的学生(含美国学生)对比,如果中国学生没有一篇出色的主文书,对申请还是会有较大影响的。详见后文第二部分分析。
8. 推荐信(-3-4分)
全国著名的教导主任写的强有力的推荐信: 4分。
说了其他材料没有提到的有关你的个性的推荐信:3分。
写自非专业学科的教师或没有强调特点的推荐信:-3分。
9. 课外活动(-5-30分)
极为突出,多方面表现活跃,在社区或学校很受尊重,并在多次活动中是领导者兼苦干者的:30分。
参加多项社区、学校活动,创办或领导至少一个组织,或者每周工作20~30个小时的:22分。
不是社团领导者,但是稳定的骨干:15分。
表现一般,有一点兴趣,但是更注意自己的爱好,参加一两个组织或者一星期工作几个小时的:10分。
懒汉,不参加社区学校里的活动,熟知大多数的电视角色的:-10分。
10. 种族多元化(3-5分)
少数民族、印第安人:3分。
女生申请工学院的:3分。
亚裔:-3分。
外国人:5分。
亚裔中学习好的学生很多,因而受到减3分的“惩罚”;不过,外国来的学生,却可以享受加5分的优待。同是华人,一减一加,相差8分。
11. 体育活动(8-40分)
全美高中最好的/奥林匹克比赛的运动员:40分。
参加多项运动且至少有一项足以参加大学校队:25分。
至少在一项运动中担任校队主力且投入很多精力: 13分。
经常参加运动,但不是校队队员:8分。
12. 超级录取(40分)
国际大奖如英特尔科学奖等;
在大出版社出过书;
著名影片或者电视系列片的演员;
父母是大名人、政治家、备受尊敬的教育家科学家;
父母是学校的巨额捐款人。
13. 红包项目(40分)
父母背景。(3~8分)
父母是校友:5分。
父母是大学的主要财政支持者:8分。
父母是名人:8分。
父母是本校教授:3分。
父母是系主任:8分。
父母最近刚刚给学校捐一笔巨款: 6分。
家住远处。(3分)
教练征召。(5~10分)
第二部分:中国学生重点准备什么
在第一部分提到的大学录取的13个评价指标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略有不同,体现在:
1. 中国学生需要参加托福考试。托福作为语言能力考试,尽管部分美国大学说母语为非英语的申请者只要在纯英语语言环境中学过4年即可免托福成绩,但是只要是申请前50大学,我们还是强烈建议考下托福,托福考试规划见下面考试规划部分
2. 文书的重要性更大。对美国学生来说,文书写的好不足以区分出来他们的能力,因为英语是他们母语,他们”本应该“写的好。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毕竟母语不是英语,虽然有托福/sat可以看到学生的语言能力,文书却可以从另一个维度了解到学生的心理、性格、兴趣等,能够让招生官全面立体的了解一个学生的成长、心理、涵养、兴趣爱好、独特性等,对申请来说格外重要;
3. 中国学生同辈竞争更加激烈。从录取比例来说,美国大学要确保其多样性但是要控制国际生比例,所以,每一年录取的华人数量是有限的(例如2019年MIT仅录取了4个中国学生。),这样一来,学生需要在每一项申请指标中尽力做到最好。
4. 年级排名没有那么重要。在录取美国学生时,通常会收到一个学校很多学生的申请,这时候通过年级排名来筛选学生。
在13个指标中,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
1. 硬实力:高中课程难度、GPA、标化成绩(托福、SAT、SAT2、AP等)
2. 软实力:推荐信、文书、活动
高中课程难度
选择相对较难的课程体系并取得较好成绩 :
A-Level课程:B以下的需要在3门以内。
IB课程:建议修够4门高级课程
AP课程:纯AP课程中,建议修够不少于10门的课程。
有的学生修不满10门AP课程,是受限于学校开设的AP数量,那么我们建议学生在学校开设的AP课程修够3门以上。还有需要注意的是,修的国际课程数量要和成绩结合起来看,如果成绩不好,会对申请有影响。
GPA
学生提供的是9-11年级(初三-高二)的成绩。有两个因素会影响最后的得分,包括GPA高低和走势。
一般会将GPA成绩分为五档:
A 90-100
B 80-89
C 70-79
D 60-69
F 低于60
在三年成绩单上,越是高年级的课成绩越重要。
GPA走势的话,招生员会倾向于成绩上升的学生。在低年级段出现B以下等级要比高年级段出现好。
标化成绩(托福、SAT、ACT)
以下是EA阶段,不同层次大学标化考试需要达到的成绩:
注意:美高的中国学生,在分数上会比在大陆地区的高中生要求低。同样的标化成绩,美高的中国学生申请结果会更好,这点在近两年的招生结果中愈加明显。
活动
活动主要有:校园活动、兴趣爱好、学术活动科研、社会活动(志愿者)。原则上来说,活动的数量不少于10项,但一般情况下,中国学生都实现不了,也可以选择参加一项活动长期坚持。活动的质量优先于数量。前30大学对活动要求更高,前50大学可以做一些一般性的活动即可。
第三部分:怎么做学业规划
以早申请阶段,完成目标前30大学申请条件为例:
1. 标化考试规划
初三/高一上学期:托福90+
高一寒假-高一暑假:学习SAT,模考达到1450分
高二上学期12月:参加SAT第一次考试
高二寒假:AP学习三门(如非国际课程学生可以参加)
高二下学期-5月:AP刷题+SAT学习
高二下学期5月:AP考三门
高二下学期6月:SAT考试(二考)
高二下学期6月-7月13日:托福刷分,目标105分
高二暑假7月13-8月底:准备SAT8月考试(三考)
高二暑假同时需要准备:大学申请主文书
如果参加了高二暑假8月的SAT考试:
高三上学期9月托福再刷分,目标110+
高三上学期10月:SAT2考试:
最后一次托福冲分时间:不晚于10月15日
(注意:首考也可以是高二上学期10月,12月考sat2。个别学校早申请在10月15日结束)
2. 活动规划
活动的时间可以分配在周末,一些学术活动需要赴美参加。学术活动活动可以添加下方二维码索要。
以早申请阶段,完成目标前50大学申请条件,学业规划应该为:
初三或高一上学期:托福考到80+
高一寒假:继续学习托福,冲刺95+
高一暑假:SAT开始学习
高二上学期:继续学习SAT
高二上学期12月:SAT首考,不低于1350分
高二寒假:继续学习SAT,参加5月的SAT考试(二考)
高二下学期6月:参加SAT2考试2-3门
高二下学期6月1日-7月13日:托福冲刺103+
高二暑假:继续准备SAT考试同时需要准备大学申请主文书
高二暑假8月:SAT考试(三考)如果没有达到105+,高三上学期9月托福再刷分
如果SAT成绩没有105+,参加10月SAT考试:
(注意:最后一次托福冲分时间:不晚于10月15日)
第四部分:如何选择中介机构?
在所有的申请指标中,唯一一个可以借助外力提升的就是文书和活动(背景提升)了。中介在申请中起到了择校和促成文书最终定稿的角色,选择对了中介机构,对申请结果有很大的意义。
1. 术业有专攻
有的机构生源多样,有申请澳洲新西兰的,也有美国英国的,使机构精力分散,对美国前50大学的申请需要更长时间积累。这就好比是,一个托福培训机构,长期生源初高中学生,还是大学生,对他们的培训方式也会有影响。
2. 文书老师要专业
不少机构的文书老师仅仅是专八毕业,甚至是英语六级水平,这样的水平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大学对文书质量的要求。另外文书老师的经验也很重要,至少要选择5年以上文书经验的老师,而且是重点申请美国前50大学的老师。
3. 可分配时间多
从定主文书,选专业,EA阶段择校,写小文书,到RD阶段择校,写小文书,机构都必须要有充足的时间分配到每个学生上。比如主文书的确定,一般需要和文书老师沟通8次。如果在申请的过程中,更换专业,需要重新择校,重新定小文书,负责任的机构都会从学校官网上查看数据,这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信息的老师得有这个时间,以免错过申请。文书老师和网申老师也要有时间应对意外发生。按照我们的经验,一个文书老师带10个学生就会忙到不行。
4. 机构的工作模式应该是由一个人从头盯到尾
主文书、小文书、专业选择、网申信息要一致。很多大机构是流水作业,一个人负责网申,一个人负责主文书,还有一个人负责小文书,使得招生官在看学生信息时,不能形成连贯一致的信息链,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清晰立体。所以,最好是找能够有一个人从头到尾紧盯学生申请的机构。
5. 谨防机构顾问或文书离职
从事留学培训的群体相对流动性大,如果顾问老师换了工作,还要把孩子情况从来到尾再给新的顾问老师说,或者申请季由于员工离职,孩子的申请被搁置了几天,都是风险。
6. 家长和学生需要注意
了解申请要求,不要被顾问的说辞迷惑
有的顾问为了成单,家长提的要求一概听从,迎合家长心理。家长误以为这个机构能力强或孩子能力可以申请到很好的学校,到了发offer时期才发现当初的决策是不明智的;
不做甩手掌柜
申请结果是机构和个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在申请阶段需要及时查看信息,按照中介机构的要求完成,在申请后期,需要及时查看申请状态,需要补充资料时及时提交;
重视申请策略
有的学生gpa、标化成绩和活动都不错,但是最终申请结果并不理想,部分原因在于申请策略不当:
EA/ED阶段申请比RD要容易些。详情请参考:
美国顶尖大学EA、ED、RD录取率告诉你为什么不要错过美国大学早申请
理智择校。在录取策略中,要依据自己的综合情况,做决策,详情请参考:
2019年美国TOP100大学排名、GPA、SAT/ACT最低分
了解大学申请喜好,如有些学校喜欢录取参加过他夏校的学生,有的学校喜欢更加激进的文书等。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