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KIDSWHO
上周KIDSWHO被远播集团邀请参加了今年的IECE国际教育创新大会。下午幼升小的分论坛人气爆棚,热度可见一斑。继上一篇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的讲座心得让我们了解了包校筛选学生的标准和全人教育的精髓。而第二场来自西外外国语校长林敏的讲座则让我对双语教育习得有了更深的认识。
举一反三,愿与你分享。
这种母语学习过程,其实是低结构、高感知的过程。但这种“母语习得法”,在中国的大环境中,一开始成效是不显著的,与ESL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过程比,孩子不一定能像处于高结构、低感知的ESL教学中的学生那样能快速掌握大量词汇,背诵出很多句子,记住很多语法点,看上去似乎是慢了,但其实将英语作为母语的学习过程,是表面上波澜不惊,深层确是“波涛汹涌”。过了一段较长的“浸润积累期”,会有语言爆发点。孩子会渐渐自动生成正确的表述。
从西外这十年的对比实践来看,国内部ESL的英语教学。一开始孩子似乎比国际双语部的孩子进步快,但三、五年后,却是双语国际部的“母语式教学”过程,让孩子的“母语感”凸现。这种“母语感”(native sense)才是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国内英语教育最缺乏的是对这种“母语感”的重视。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