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个孩子成长,就像驾驶着一艘船前往远方。但彼岸在哪里,很多家长心里并没有谱。而在这个急于追求结果的“功利社会”,孩子教育的不确定性使得大部分家长无比焦虑。如何克服焦虑情绪,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1人工智能来了,教育准备好了吗?
20、30年前,人类学习电脑语言;今天,电脑在学习人类的语言。仅需3天时间,电脑就能超越人类积累数千年的水平,这就是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速度与潜力。
保守地说,未来15年,50%的人类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包括现在的金领职业,如会计师、金融分析员、私人理财顾问、医生、律师、教师。
当孩子闷头刷题,玩命学习时,AI 的高效能干匪夷所思,甚至可怕。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家长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其实,面对人工智能,我们的传统教育也有许多优势:
2教育环绕着天然困境,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我在观察中发现有两类家长:一类是家长把手伸的特别长,这类家长阻碍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关心孩子是对的,但是如何正确关心孩子很重要,因此我们学校在面试学生时特别注意亲子关系;第二类家长是把学校当做托儿所,认为学校是商业机构,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当做买卖来看待。
但是,教育有两大规律,一是教育的滞后性,二是教育的合力很难形成。大家总是用今天的教育方式培养未来的人才,未来什么样的人叫人才?我们无法预知。同时我们总希望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支柱一起来支撑学生学习的天空,但是我们的社会既浮躁又功利,这给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很难形成合力。
重重困境之下,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最重要的是明确教育的可预知 VS 不可预知:
不可预知的“鱼”,我们无需考虑,也考虑不来。比如未来要学什么样的专业,能够赚多少钱,什么样的知识更有用。
我们应该把握可预知的“渔”。
不管什么样的企业,还是美国、北美、英国的考试,或者剑桥的Alevel还是IB,包括中国人的中英数,读写算都是很重要的,这是共同的规律。
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母语中文特别重要,我认为中文的教育会越来越重要。另外要追求国际视野,要学习一门外语。
上个好大学已经成为标配,连个大学都上不了,将来如何在国际上最顶尖的所谓精英人才中间去进行竞争。
上了好大学,在努力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形成很多好的品质,好的学习习惯会迁移到未来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
现在特别强调Qrit这种睿智努力的品质,它不仅是坚毅、毅力、艰苦,它是指对长期目标的坚持不懈,专注投入,只要是正当的事情。它可以是摄影,可以是义工,可以是在学校里面兼职捡瓶子,长期的坚持,就是展现自己独立品质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现在最核心的品质是诚实,和有强烈的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态度叫同理心。
世界在变化,知识总是不够,能力总是在更新,我们需要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是意识到要学习,这里面强调是意愿和能力。
3如何为孩子进行好的教育规划?
很多普通的家长指望孩子上个好大学,有好的文凭,赚更多的钱。所以如何在仰望星空,畅谈未来的时候能够脚踏实地,解决当下的很多教育不平衡问题?
大家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首先,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录取孩子有没有一些共同的标准?不管是中国的上海交大、复旦,还是清华北大,或者香港的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或者是常春藤。第二,如果能够把这些最重要的标准给它归纳出来,早早地开始规划,那就是去繁就简的过程,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名校当然有一套共同的招生标准:
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这样的教育:
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智力;
储备足够的学科知识;
良好的母语和掌握至少一门外语;
勤奋与努力;
激情与兴趣;
志向与抱负;
终生学习的习惯;
对周遭世界的积极影响。
问答: 1、如何去规划孩子的兴趣活动?
答:首先,孩子的兴趣一定要多尝试,让孩子自己决定他的爱好,即使孩子面对多种兴趣课堂有些会坚持不了,但是从放弃和坚持中也是能看得出来孩子的兴趣轨迹,再去着重培养。而在后期的培训活动之中,一定不要抱着目的和功利心去学习,就当做是孩子的一项技能,以平常心去对待就好。
2、什么时候送孩子去国外留学比较好:初中还是高中?
答:不建议孩子太小就出国。毕竟小孩子还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期,没有成型时就突然扔去一个文化迥异的国度,孩子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很有可能会出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非常需要培养,成长中的孩子本来就是在慢慢与家长培养亲密关系,突然中断对于以后的亲子相处非常不利。
因此,建议等孩子三观成熟、亲子关系稳定之后,再送出去留学。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