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据美国杜克大学学生校报报道,该校医学院所属一个硕士研究生项目的教务主任Megan Neely所发的一封邮件疑似歧视中国留学生的事件引发众怒。
事情得从这名教授群发给学生的一封邮件说起。
下图是杜克大学生物统计系项目负责人Megan Neely,在她发送给全系学生的一封警告邮件中,不准中国留学生在系里说中文,涉嫌种族歧视。
上周五下午,生物统计硕士项目(两年制硕士项目)的所有学生收到Neely博士的一封群发邮件,要求他们在该系所在的Hock Plaza或其他专业设施之时,“务必100%地用英语交流”。
邮件中,Megan Neely称有两位教职员工向她投诉,称他们在教学区看到两名中国学生“用中文大声喧哗”,还试图确定这些学生的身份并记录其姓名,而这些记录很可能对这些学生将来申请实习或其他面试造成负面影响。
Megan Neely得知此事后,将此邮件发送给全系学生以示警告,但全文并未提到音量问题,却大费笔墨着重强调在学系楼内说中文不合适,在系里要100%说英文。
邮件原文如下:
部分内容翻译如下:
他们对这些中国学生没有珍惜大好机会提高英语感到非常失望,而且还在这层楼里使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语言交流,非常不礼貌。
所有国际学生们,你们想在这栋楼里说中文的时候,请务必将这次的教训牢记于心。
我无法想象你们来到美国使用一门非母语有多困难,我非常尊重你们的所作所为。但是,我依旧建议你们在学校里100%使用英文。
看到这里有些人觉得,挺正常的啊,哪里歧视了?是不是太玻璃心了。来,告诉你问题出在哪。
第一,这两位教职工如何确定自己听见到的语言是中文?他们懂中文吗?
第二,如果听到的确实是中文,那些在公共区域大声吵闹的是中国学生的话,毋庸置疑,批评和警告是合理的。
但大家生气的点在于,邮件说的根本不是音量的事。
这位教授在邮件里只字未提“音量”,而是借题发挥,开始批评中国学生“说中文”的事。
“PLEASE PLEASE PLEASE keep thes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in mind when you choose to speak in Chinese in the building.”
你们想在栋楼里说中文的时候,请务必将这次的教训牢记于心。
注意了,她批评的不是“大声说话”,而是“说中文”。
第三,什么叫“在这层楼里使用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懂的语言交流,非常不礼貌”?
要知道,杜克大学是个非常多元的学校,有很多来自中东、欧洲、南美、日本、非洲的学生,每天在楼里都可以听得到其他语种的对话。为什么单单中文就不行呢?
学校没有任何权利限制学生在非上课时间使用母语和同胞沟通。
大家不要觉得是中国留学生玻璃心,过度解读,如果换作是其他国家的学生,收到这样一封带有歧视意味的邮件,难道不会愤怒吗?
而且事实上,这名教授已经不是第一次有歧视行为了。
收到邮件后,杜克大学华人学生瞬间炸了,对这封充满种族歧视的邮件表示集体抗议。
杜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连夜起草了抗议信,并收集到1000多份校友的签名。
而杜克大学这次处理得还算迅速,先是立即给学生们发出了回应邮件:
随后杜克大学生物统计院院长向中国学生公开道歉。
对于教授Megan Neely采取辞去其硕士项目负责人的职务,但还保留着AP职位。
Klotman写道:“学校不会对你们互相沟通交流时使用的语言加以限制。你们的职业机会和推荐信肯定不会因为非教学时间的语言受到任何影响。你们的隐私将一直得到保护。”
在邮件中,Kotman院长也承认杜克大学在尊重文化差异方面存在问题,并要求对此状况予以进一步地改善。她写道:“我们将一直致力于你们在大学生活中收到欢迎并得到包容。可悲的是,本次事件说明我们必须不断努力解决文化差异认知和理解的深层次问题”
这件事看起来就告一段落了,但这件事背后的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
很多人表示,这样的事已经是常规操作了,除了杜克大学,有很多其他很多院校的同学也表示曾经被警告不要在公共场合说中文。
这种明晃晃的歧视行为也引发了很多其他国家学生的鄙视。
并且,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工作实习和研究经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曾经有一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本科的学生回忆,她在大一时询问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于学习成绩和争取实习机会,我应该优先考虑什么?”校长很坦率地回答,从大学的观点而言,应该是实习。到了研究生阶段,实习和研究经历的重要程度将比本科阶段进一步提高。
令人担忧的是,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个规模不大的系里就有两位教师不加掩饰地要求把这些互相之间用中文交流的硕士生列入黑名单;除了这两位教师以外,还有多少其他教授同样心怀不满但没有公开表示,目前我们不得而知。
显然这些学生在今后申请实习或研究过程不但难以从这些教授处得到支持,而且或将遭遇后果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而他们本人很可能对此一无所知。
这次杜克大学中国留学生们能够勇敢站出来发声,让所有人看到了华人留学生的态度。
他们说:“抗议的目的不是报复,只是希望这一份力量去慢慢改变校园文化歧视的现状。”
这不是小题大做,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不发声,往后的情况只会愈来愈恶劣。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也不要把它想得太简单。记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校从来都不是象牙塔。
另外,作为中国留学生也要尽量做到入乡随俗,努力走出舒适区!如果言谈举止过度偏离大学社区普遍认可和尊重的行为规范,那么无论是中国研究生学联组织的请愿、还是大学管理层的保证都难以消除该校教师团体的不良印象,也无助于自己在美国学界和业界的发展和表现。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