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情结,美国有,中国人更有。
在中国谈名校言必称北大清华,谈到美国,言必称哈佛耶鲁。但我们不能以中国人惯常寻常的思维来来看待美国的名校议题。
在中国人的“美国名校情结”里, 由于文化的差异,极容易产生一些误区,如“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好”、“大学比学院好”等等。
误区一
重藤校,轻其他
毫无疑问,常青藤盟校执美国教育之牛耳。
以哈佛为例,长期占据世界各种排行榜的最前列。
从这个学校走出了8位美国总统,其中包括现任总统奥巴马。还有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哈佛走出的中国名人也是如雷贯耳: 文学家林语堂、梁实秋、气象学家竺可桢、语言学家赵元任、建筑学家梁思成,都是在各自领域里的扛鼎人物。
因此,中国学生和家长,一提起哈佛耶鲁,就如同中国的清华北大一样,以为要比其他名校领先至少一个身位。但是,要知道,常青藤盟校 8 所大学中的7 所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建立的。从地理位置上,更是集中在美国东部。
但事实上,教育的重心是随着经济的重心漂移的。
美国的教育重心,也随之经济重心,逐渐向西部转移。过去,美国的金融业、制造业的重镇都在东部。纽约自不待言,底特律的汽车、匹茨堡的钢铁, 一度是美国的商标。而如今,硅谷成为美国经济和科技的新品牌,西部成为飞机、航空、军火、生化等高端制造业中心,自然教育水准也就水涨船高。
误区二
重私校、轻公校
固然,美国的著名大学,多是私立大学。前面提到的常青藤盟校,都是私校。
但是,美国的公立大学也不差。
与私立的“常春藤盟校” 分庭抗礼,美国人提出了“公立常春藤”的概念。
在加州大学中,伯克利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中国人最为熟悉。
但很多中国不知道这是一所公立大学。
伯克利加大不仅学术超卓,而且学风独特,号称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
该校学生于1964 年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 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号称是改变了一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误区三
重大学、轻学院
在很多人看来,凡是好学校, 都是大学(university), 而学院(college)则低人一等。中国人有“大而全”崇拜,对“小而美”没有概念。所以,我们目睹了许许多多的中国学院升级。即使是专业性很强的学院,也要“变大”变全。
而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百年来始终坚守着学院的名号。其学术地位并未收到丝毫的影响。
如果说,理工学院容易被中国人忽视外,更容易被中国忽视的是文理学院。
美国的文理学院不以提供单一学科的知识或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相反,旨在通过提供内容广泛的课程,使学生获得渊博的知识储备,并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道德观念、思辨能力、领导气质等综合素养。
因此,文理学院实质上是美国本科教育的精华,教学质量往往不输甚至超过综合性大学的本科。而在中国留学生和父母的眼里,花钱到美国去读一所学院,就好像在中国读一所中专一样,得不偿失。
因此到目前,美国的文理学院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国际学生的比例都很低。
误区四
重名气、轻性价比
多年来,由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代表的美国大学排行榜主导了人们对美国大学名校的评价标准。学生和家长言必称这些排行榜上的名校。
2013年11月,奥巴马政府提出了新的大学排名标准,这一标准更强调按照性价比。
包括学费是否能让学生承受、毕业率、毕业生的债务和收入水平,以及低收入学生在学校中所占的比例等,并打算今后联邦政府对学生财政援助的数额将由该校的评分来决定。
根据这一新标准,美国《时代》杂志在2014年4月推出了新的大学排名榜。
在这个排行榜下:第一名为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第二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第三名: 纽约市立大学柏鲁克分校;第四名: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第五名: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分校;第六名: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第七名:基督教兄弟大学;第八名:纽约市立大学皇后区分校;第九名:威廉凯利大学;第十名:加州长堤州立大学。
这个排名是颠覆性的——
首先,没有一所常春藤大学排在25名以内。
其次,公立大学占据更大比重。
第三,学术知名度的权重下降。
新的排名系统,将使人把目光更多投放到这些高性价比的大学中。可以想象,随着更多的政府资源投放到这些学校,他们的学术地位也必然水涨船高。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