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完年的你,经受住七大姑八大姨宇宙洪荒般的问题了吗?
“怎又胖了?”“有对象没?”“工资多少?”,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你比?“你看我单位同事小孙家那孩子,刚从澳洲留学回来,现在在上海工资一个月都上万的”,听了真的让人不禁想吐槽“出国留学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不同的选择吗?我在那个地方读个书不也一样吗?”确实出国留学本身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了不起的是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岁月里的所见所思、反省顿悟,然后超越自己,成为自己想象中的样子的过程,实属不易。
见自己
2015年9月,我作为校际交换生来到爱尔兰,一个紧邻英国的小国家,这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长时间在国外生活。4个月的时间,却成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如果你在国内上过大学一定会知道,进入大二后,课业会变得非常沉重,大家每天都匆忙的奔波在各种课堂上,空档时间还穿插着社团活动、学术活动项目等等,很少有时间能静下来思考自己究竟要去向何方,而在国外交换的这段时光,却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在爱尔兰,我们一周只有四堂课,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自己安排。我常用空档造访都柏林的大街小巷,我会坐着当地的小船在利菲河上拍摄沿途风景,也会在天气好的时候一头扎在草坪上眯着眼望着悠悠白云,甚至在Whisky Museum里喝一杯地道的爱尔兰咖啡,看看王尔德就这样过去一个下午,现在看来,那真是人生中一段偷来的时光,没有任何压力和烦恼、比较和竞争,全心全意为自己生活,那种感觉真实而梦幻。某日我如同往常走在河边,夕阳下的利菲河波光粼粼,船影绰约,画面十分动人。我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出神,大大小小的船缓缓驶向港口,也有大大小小的船儿正向港口驶来,在那一刻,一股从未有过的迷失感突然向我袭来,这世界这么大,它们究竟要驶向何处呢?而我这条小船,又将驶向哪里?在那些日子里,我不断问着自己许多问题:哪里是我的目的地,是什么让我来到了现在这里?我的船上装载了些什么?我和其他船有不同吗?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向自己的内心提问,第一次静下心去思考自己究竟是谁,从哪来又要去向哪这些很矫情的问题。后来偶然间看了《无问西东》,才知道历史上大抵活得明白的人也都曾经花过些时间,远离人群去思索自己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是重要的,因为想清楚什么是对自己真实这件事,能让你屹立于社会的洪流中不至迷失,于漫漫人生路上不因过眼云烟而留恋。后来,我和都柏林的学校超市老板谈合作,进口中国商品来卖,赚了一小笔零花钱;回国后因为想毕业后创业开餐厅,便去学长的餐厅帮忙学习;包括直至今日的很多次尝试和抉择,很多都受到那天在都柏林河畔所思所想的影响。当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后,他会更了解自己,更明白自己做出的选择,更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即使那个遥不可及的未来有些模糊,但他也会朝着那个方向不断试错,不断试错,直到终有一天成长为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大抵就是这样。
感谢那段偷来的时光,它让我更了解自己,看见自己的优势与劣势,长板与局限,以及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并不断学着直面内心,对自己真实。
见天地
突破自己舒适圈后的光景,绝对值回票价。如果从没有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端行走,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竟然还有人过着和你截然不同,你永远无法想象的生活。寒假时,我独足一人背包去意大利威尼斯,抵达时已是深夜,匆匆洗漱便睡下,隔天早上准备出门才发现,昨晚还托着行李箱走过的街道,现在已经全部成为水巷,水深至膝盖,行走都艰难。查了百度才知道这是水城威尼斯冬天有名的“涨潮”景观,而街上当地人面无表情的脱下皮鞋换上雨靴就出发上班去了。
我曾有幸暑假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寄宿家庭度过一个周末,蒙大拿州位于美国西北,那里崇山峻岭,是西部牛仔的发源地,当地至今都还保留着牛仔驯服野马的传统。照顾我的夫妇都是律师,女主人叫Anna,男主人叫Scott,他们有一对很可爱的儿女,大儿子Miles今年10岁,以后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小女儿Lola今年8岁,害羞的还不敢告诉我她的梦想。但是你能想象吗,就是这样两个看似年幼的孩子,已经可以在冬天最寒冷最陡峭的蒙大拿州的高山上滑雪,夏天最湍流最冰凉的河流里游泳,我站在湖面的冲浪板上还在颤颤巍巍的学着如何不掉下水的时候,Miles已经划到了很远的地方。
女主人Anna和我说,他们从小就喜欢户外运动,所以我们便举家从繁华的东海岸搬来这里,虽然这里的经济没有那么发达,但是这里有我们热爱的生活。傍晚,我们在他们家的后院吃烧烤,她们家出了后院就是一整片湖泊,夜幕降临时,天空群星璀璨,一瞬间我以为自己走进了天文馆,在国内需要借助科学仪器才能看见的景观,在这里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色。那几天,我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件事,以前的我,包括身边很多朋友,都迷失在一种“年轻多赚钱”的观念里,总想着年轻的时候熬夜爆肝努力赚钱,年老后财务自由想去哪就去哪。但是看着Anna一家的生活,我意识到,我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到底想过一个怎样的生活,身边人都朝着一个方向奔跑,因为害怕落下,我也开始跟着跑,可是那条路的终点,是我想要的吗?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其实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为什么还在拼命的赚钱?确实,赚钱可以让一个人富有,却不能让一个人丰富,而年轻的时候,正是一个人了解世界,体会不一样的人生的最好时机,为什么不趁机多出去走走,让自己尽可能丰富一些呢?纪伯伦说,“你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计,没有余暇去求知;而知识忙于寻求自我,无法享受生活。”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李尚龙说,“年轻时就要轻狂一些,中年要稳健一些,老了就端庄一点。如果你年轻时候不轻狂,老了老了又憋不住了,这就是耍流氓。”在国外读书这几年,我利用了很多碎片时间去探访世界的各个角落,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我看过坐落在冰岛世界上最寒冷的冰雪瀑布、也看过大英博物馆里半包裹半裸露着的木乃伊;吃过瑞典臭到让人挠墙的鲱鱼罐头,也吃过德国人最喜爱的烤大猪蹄子配Q弹土豆泥;探寻过位于芬兰最北边的圣诞老人的故乡罗瓦涅米,圣诞老人还和我说他已经400岁了,也发生过在美国波士顿的餐厅里因为觉得服务太差吃完饭不给小费就走结果服务生追出数十米和我们理论的趣事。这一路上,无论是好事、坏事、惊心动魄的、感人至深的、幽默风趣的,都会让人不禁感叹,“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啊! 虽然有些文明我还不能理解,但我从心底敬畏这些和我们不同的智慧” 。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一个人只有多少见过这个世界的模样,你才会更热爱眼前现有的生活,更珍惜现在所有的一点一滴。
见众生
如果你认识了几个外国友人,关系又好到了一定程度,聊天时避免不了的就是政治问题。我有几个特别好的西班牙朋友,我们当时一起上暑校,我们很快就打成一片,然后开始了夜半的Sofa talk。他们最爱问的问题就是”Why China……?”,比如说他们会问“为什么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当年还没有开放一胎政策)”“为什么在中国用不了Facebook、YouTube和Google?”“为什么台湾属于中国?”一开始我还会出于礼貌耐心的和他们解释,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啊,这种方式最适合国家发展啊,还会顺便普及一下高中学过的近现代史知识等等,但到某一刻你终会忍无可忍,然后开始反击,“你们凭什么认为你们看到的信息就比我们多?就凭你比我们多一个搜索引擎吗?”“你说我们的媒体公布的信息是片面的,你怎么知道你看到的信息就不是媒体想让你看到的呢?”“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最近闹独立的事情兄弟了解一下啊,你们政府怎么搞成这样?”他们其实也不介意,各抒己见,然后大家就越聊越high,关系反而越来越亲近。我们当时一起录制过一首歌,是某一年世界杯的主题曲叫《Wavin’ Flag》,我们偶然间发现这首歌刚好有中文版和西班牙语版,我们就用自己国家的语言一起在房间边挥舞旗子边唱,刚好还有一个男生会弹吉他伴奏,我们就这样录制成了我们的第一个MV,现在想想真的是太奇妙了,一首歌竟然成了两国朋友互相理解彼此想法的桥梁。在国外,你会遇到很多有趣和你无法想象的人,比如说看到小蜘蛛小蟑螂竟然会吓的跳起来的俄罗斯男人(因为在俄罗斯他们从来没有这种生物),很多长得比男生还高的欧洲女孩(目测1米8),中文说的超六的马来西亚人和印尼人,以及很多长着中国人的脸却完全不会说中文只会说英语的ABC (American-Born Chinese)。课堂上你会发现国外的同学大多都会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些同学会打断老师提问,这在我们的传统教育中简直是无法想象、大逆不道的,但人家老师却觉得很正常很欣赏。而且谁说国外的孩子学习不好不认真?我在爱尔兰交换时身边的同学下了课齐刷刷的都是去图书馆看书查资料,简直超级学霸了好吗! 国外的娱乐设施相对来说没有国内丰富,所以大部分的同学放松的方式都是选择各种体育运动,根本没有约桌游约KTV的传统(当然啦,国外好像也没有桌游和KTV),总之,真的是不同的lifestyle啊!我一直觉得,去看见差异,体会差异,理解差异,然后尊重和包容差异真的是尤其在国外能学习到的一个本领,简直修身养性,从此你不会在街头上看到两个男生手拉手就大呼小叫,也不会觉得常去酒吧的男孩女孩就一定私生活混乱,这只是不同的文化,即使不能欣赏,我们也将学会尊重。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