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问题
美国大学的价格不等,但是基本都很昂贵。少则每年两三万,多则每年六七万美金。这相当于中国普通老百姓几乎一辈子的积蓄。所以有很多人批评小留学生就是”富二代“去美国度假。这种现象也有,但是目前出国的大军,大多数还是中产阶级倚靠大中城市房价上涨送孩子出国。当然,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有多少,是不是”政策福利”所致,是另一个严肃但不沾边的问题,我就不在此瞎扯了。
就我个人来说,如果我以后经济情况普通,我的孩子也就是天资普通,是绝不会砸锅卖铁给孩子去上学的。简单来说,精英大学不是成为精英的船票。恕我直言,精英大学里平庸的人还是占大多数——包括我自己在内。但是如果我经济富裕,我的孩子又比较聪明好学,这笔钱不算什么,上上也无妨。
如果说资源集中的问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世界上几乎没有比北大清华更加资源集中的学校。但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发现这些资源,说到底还是靠自己的眼界认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眼界认识在上大学之前,特别是在家庭中就已经形成,而这又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否成功有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说精英大学是上中产和富人的游戏,也就不过如此吧。
添加部分:你想看看我爹我娘是怎么批评我的吗?
昨天我跟我爹爹和娘亲打电话,除了乞讨生活费外,跟他们读了我的这篇日志。他们表示我的思想认识是幼稚而偏执的,并提出了如下几个观点。
我爹娘是做什么的我就不赘述了。为方便对话,大家可以理解为较大recruiter(雇用者)的观点。他们的观点也许更加中肯,毕竟他们对于中外的教育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大多来自雇佣从中美名校毕业生。同时,他们对于生活也有比我深刻的理解,毕竟他们已经在中国和美国的土地上呆了好多年了。
第一,大学是一个获得社会认证的过程。
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工作选择机会和上过大学的人的工作选择机会是天壤之别的。同理,对于一个背景普通的人来说,上过美国名校的工作选择机会和中国名校的工作选择机会是不同的。就是说,五道口那两所虽然资源很多,但是必须说,一个背景普通的五道口学生在北京的毕业工资是几乎不可能每个月过一万。除了少量家庭背景特殊的,大多数还是要到一个行业里,从底层干起,而底层到中层的淘汰率是非常高的,且历时也很漫长。但是在北美名校毕业的学生,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在美国镀金两年后,如果上个好学校的MBA,就可以回国空降到公司的中层——这大大缩短了人生攀援的前半部分。
第二,进入正确的圈子的力量是无穷的。
美国名校的平台和中国名校的平台是不一样的。我们看看多少公主贝子们在国外镀金就可以知道了。认识正确的人,对于想做事情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并不是说有什么直接的利益,而是说没有信息,一切都不可能。而进入正确的圈子,就是获得重要信息的基本途径。
第三,软实力的重要性。
美国大学对于专业素养的培养也许确实不如中国大学,但是对于软实力的培养还是略胜一筹。她举的软实力就是:哈佛毕业的学生通常都有和高层打交道的经验,无论从仪态还是谈吐都让人觉得是“圈内人”。这种气场让人很容易觉得他们是C-level的材料。同理,很多国内名校的人似乎非常有才学,但是在展示自己方面,接人待物方面就没有一些美国名校毕业的人那么“顺溜“(smooth)。
同时,我的娘亲也指出,她觉得决定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中是否成功的(纯科研工作除外),并不是所谓的”硬技术“,而是所谓的”视野“,所谓的”软实力“。
(注:请大家在阅读这些段落时,注意到,我爹娘就是那些花了些钱,忍受和我分离之苦的父母。他们觉得和我分开这么长时间,如果这种分离又是没有意义的,决不能接受。人们都喜欢从自己的行为中升华出意义。)
我就说到这里了。大家可以阅之,笑之,忘之。满篇荒唐言,就此打住。
原载来自:人人网
翰林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